治溫病中藥秘方,誰有治熱感冒的中藥方子
發(fā)布時間:2023-05-12 07:04
編輯:網絡
點擊:246
本文目錄一覽誰有治熱感冒的中藥方子2,治療發(fā)低燒的中藥方子3,看到你說有退燒的草藥方子我姥姥也是樣一直住院查不到原因4,風熱感冒吃什么中藥拜托給個藥方謝謝5,我媽媽得了風溫病大家有什么秘方嗎6,求一張清熱降火的中藥配方7,給一些治療發(fā)燒……
本文目錄一覽
1,誰有治熱感冒的中藥方子
大蔥根+生姜片+水=煮開熬上2~3分鐘 。喝上幾次就好了 聽說可樂可以代替水,就是不知道效果怎么樣。取枇杷葉若干片,將其洗凈,剪碎!放去冷水之中!煮沸即可!飲用其湯藥!
2,治療發(fā)低燒的中藥方子
中藥方:黃連10克 黃芩10克 麻黃9克 桂枝10克 銀花12 連翹12針灸:合谷,太陽用毫針瀉法,大椎點刺出血,高熱十宣點刺出血,可在30分鐘內退燒。本人用針灸治療高熱患者多例,其效果比西醫(yī)掛水更快更有效。
3,看到你說有退燒的草藥方子我姥姥也是樣一直住院查不到原因
古代名方專治溫病也就是發(fā)燒的藥方叫紫雪散,效果顯著,同仁堂就有這類中成藥,服用也方便,大藥房一般都有,中醫(yī)類的醫(yī)院藥房也應該有,藥名叫紫雪。處方如下:犀角(鎊) 羚羊角(鎊) 石膏 寒水石 升麻各30克 元參60克 甘草(生)24克 沉香(銼) 木香(銼)各15克
4,風熱感冒吃什么中藥拜托給個藥方謝謝
銀翹散
【組成】 連翹(9克) 銀花(9克) 苦桔梗(6克) 薄荷(6克) 竹葉(4克) 生甘草(5克) 荊芥穗(5克) 淡豆豉(5克) 牛蒡子(9克) 蘆根(9克)
【方訣】 銀翹散治上焦疴,竹葉荊蒡豉薄荷;甘桔蘆根涼解法,溫病初起用最多。
【功用】 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主治】 溫病初起。發(fā)熱無汗,或有汗不暢,微惡風寒,頭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杏蘇散
【出典】 溫病條辨
【組成】 杏仁、桔梗、黃芩、貝母、紫蘇、枳殼、甘草、陳皮、前胡、桑白皮、麥門冬、生姜
【功能】 發(fā)散風寒,宣肺化痰。
【主治】 治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鼻塞清涕、咳嗽痰涌。
【臨床應用】
1.適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引起之咳嗽、鼻塞;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之咳嗽,屬涼燥痰濕者,對秋燥傷風咳嗽有著效。
2.本方是祛痰止咳的方劑,治療風寒咳嗽、惡寒微熱或無熱者。能祛痰鎮(zhèn)咳,兼有平喘的功能。臨證以咳嗽痰稀、吐之不爽、鼻干嗌塞、無汗惡寒為依據朋友你好,風熱性感冒可以用桑菊飲即可:桑葉9克、菊花6克、杏仁6克、連翹6克、桔梗6克、甘草3克、葦根6克、薄荷3克(后下)、一起煲即可!
5,我媽媽得了風溫病大家有什么秘方嗎
請到正規(guī)中醫(yī)院診治,且莫隨便相信偏方!偏方治風濕
南瓜藤老蔸浸酒治風濕
我母親70年代末因風濕導致四肢疼痛難忍,尤以雙臂為甚,嚴重影響正常活動。后經人介紹,自制了南瓜藤老蔸酒,長期飲服,效果頗佳。現年近八旬,風濕全消。腰板硬實,天天下地勞動。制法:取上等純米酒(20度左右)5000克,甘蔗紅片糖1000克,秋后的南瓜藤老蔸(方言,指植物的根和靠近根的莖)5到7棵;先將藤蔸洗凈,晾干,斬成段,然后與片糖一起浸在酒中,密封20天左右即可開封飲用。長期堅持,療效漸顯。每次用量,視患者的酒量而定,一般100克左右,每天1-2次,無需忌口。你說的是風濕把
風濕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病人必須進行功能鍛煉,目的是通過活動關節(jié),避免出現僵直攣縮,防止肌肉萎縮,恢復關節(jié)功能,即所謂"以動防殘"。通過鍛煉還能促進機體血液循環(huán),改善局部營養(yǎng)狀態(tài),振奮精神,增強體質,促進早日康復。
熏洗療法是將中藥煎煮后,乘熱對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藥性從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療風寒濕痹?,F介紹幾種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風藤、路路通、寬筋藤、兩面針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鐘,連續(xù)使用1個月(《實用中醫(yī)內科學》方)。
②川、草烏各20g,白芷50g,羌活、獨活各50g,細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靈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鐘,5~10天為一療程(貴州醫(yī)學院附院方)。
③艾葉、紅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鱉蟲12g,蘇木30g,大戟6g,尋骨風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風、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次。
我認為還是用中藥,中藥治本。我這里有些驗方你看看吧對你應該有些幫助
1、風濕痛的治療驗方。用樟木屑一斗,泡在煎至極滾的水一石中,乘熱熏洗痛處。注意勿使熱氣入目,以免傷眼。
2、風濕身疼,日暮加劇。用麻黃三兩,杏仁二十枚,甘草、薏苡仁各一兩,加水四升,煮成二升,分兩次服。
3、風濕走痛。用黃明膠一兩、用黃明膠一兩、姜汁半杯,同化成膏,攤紙上熱貼患處。膏冷即換,甚效。方中乳香、沒藥各一錢亦可。
4、腰腳風濕。用荊葉煮水,熏蒸病人,以汗出為度。根:各上風疾。用七葉黃荊根皮、五加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湯,每日飲服適量。
5、治風濕身痛。用生蔥搗爛,加香油幾點,水煎,調川芎、郁金末各一錢服。引吐為好。
6、風濕痹痛(手足身體收攝不遂,肢節(jié)疼痛,言語蹇澀)。用凌晨躑躅花,酒攔后蒸過,曬干,研為末。每服五分,以牛乳一合、酒二合調服。
6,求一張清熱降火的中藥配方
石膏15g 知母20g 丹皮15g 梔子15g
黃芩10g 黃連10g 生地20g 山芋肉15g
玄參15g 麥冬20g 白術15g 炙甘草10g
6付,水煎服,日2次要看你做什么用了,我看你還是看一下中醫(yī)比較好!竹葉石膏湯 【出處】 《傷寒論》 【方名】 竹葉石膏湯 【出處】 《傷寒論》 【異名】竹葉湯(《外臺秘要》卷三引《張文仲方》)、人參竹葉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五)。 【分類】 清熱劑-清氣分熱 【組成】 竹葉(6克) 石膏(50克) 半夏(9克) 麥門冬(20克) 人參(6克) 粳米(10克) 甘草(6克) 【方論】方中竹葉、石膏清熱除煩為君;人參、麥冬益氣養(yǎng)陰為臣;半夏降逆止嘔為佐;甘草、粳米調養(yǎng)胃氣為使。諸藥合用,使熱祛煩除,氣復津生,胃氣調和,諸證自愈。 【功用】 清熱生津,益氣和胃。 【主治】 傷寒、溫病、暑病余熱未清,氣津兩傷證。身熱多汗,心胸煩悶,氣逆欲嘔,口干喜飲,或虛煩不寐,舌紅苔少,脈虛數。(本方常用于流腦后期、夏季熱、中暑等屬余熱未清,氣津兩傷者。糖尿病的干渴多飲屬胃熱陰傷者,亦可應用。)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內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 【禁忌】 本方清涼質潤,如內有痰濕,或陽虛發(fā)熱,均應忌用。 【方解】 本方證乃熱病后期,余熱未清,氣津兩傷,胃氣不和所致。熱病后期,高熱雖除,但余熱留戀氣分,故見身熱有汗不解、脈數;余熱內擾,故心胸煩悶;口干,舌紅少苔是陰傷之兆;氣短神疲,脈虛是氣虛之征;胃失和降,乃致氣逆欲嘔。氣分余熱宜清,氣津兩傷宜補。治當清熱生津,益氣和胃。方中竹葉配石膏清透氣分余熱,除煩止渴為君。人參配麥冬補氣養(yǎng)陰生津為臣。半夏降道和胃以止嘔逆為佐。甘草、粳米和脾養(yǎng)胃以為使。全方清熱與益氣養(yǎng)陰并用,祛邪扶正兼顧,清而不寒,補而不滯,為本方的配伍特點。本方實為一首清補兩顧之劑,使熱清煩除、氣津得復,諸癥自愈,正如《醫(yī)宗金鑒》說:“以大寒之劑,易為清補之方。” 本方由白虎湯化裁而來。白虎湯證為熱盛而正不虛,本證為熱勢已衰,余熱未盡而氣津兩傷。熱既衰且胃氣不和,故去苦寒質潤的知母,加人參、麥冬益氣生津,竹葉除煩,半夏和胃。其中半夏雖溫,但配入清熱生津藥中,則溫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有助于輸轉津液,使參、麥補而不滯,此善用半夏者也。 本方在《傷寒論》中治“傷寒解后,虛瀛少氣,氣逆欲吐”證。在實際運用中,凡熱病過程中見氣津已傷、身熱有汗不退、胃失和降等均可使用。對于暑溫病發(fā)熱氣津已傷者,尤為適合。 【化裁】 若胃陰不足,胃火上逆,口舌糜爛,舌紅而干,可加石斛天花粉等以清熱養(yǎng)陰生津;胃火熾盛,消谷善饑,舌紅脈數者,可加知母、天花粉以增強清熱生津之效;氣分熱猶盛,可加知母、黃連,增強清熱之力。
7,給一些治療發(fā)燒的中藥藥名
第一: 桂枝湯癥---病人出現有汗,怕風吹,頭痛,有點發(fā)燒,肌肉有些酸痛時,就可以服用它,如有咳嗽氣喘時加些厚樸杏仁就可以了. 第二: 麻黃湯癥---病人出現極度怕冷,發(fā)燒,身體疼痛,完全無汗時,請立刻服用它. 第三: 葛根湯癥---中醫(yī)的寒溫之爭在此,溫病派認為傷寒家沒有治溫病方,所以只有他們的寒涼藥物才可以治溫病,這是因為他們 沒有讀通傷寒論導致的,而葛根湯就是經方中治療溫病的處方,病人出現項強,頭痛,發(fā)熱,有汗(更正一點:或是無汗都可以,我忽略掉這一點了),喉嚨痛時,就可以立刻服用它,尤其小孩子幾乎都是葛根湯癥,因為小孩好動成性,在身體出汗發(fā)熱時得到的感冒,因此就出現病得自溫熱,這就是葛根湯癥了. 第四: 麻杏甘石湯癥---病人咳嗽不止,痰出黃粘,胃口尚好時,可以吃此方. 第五: 大青龍湯癥---病人出現怕冷,無汗,發(fā)燒,咳嗽重,咳出黃痰,身體痛,口渴重,喜喝冷水,沒有胃口時,就吃大青龍湯,這就是 SARS與禽流感的主要癥狀. 第六: 小青龍湯癥---病人有怕冷,無汗,發(fā)燒,咳嗽重,出白痰,無渴,身體痛,沒有胃口時,就可以用它了. 第七: 小柴胡湯癥---病人忽冷忽熱,加上嘔心,胸脅苦滿時,請服用此方,還有女子月經期來時正好得到感冒,就喝此藥,如有咳嗽氣喘時加些厚樸杏仁就可以了. 第八: 大柴胡湯癥---如果病人出現便秘,又有忽冷忽熱,胸脅苦滿時,兼有發(fā)燒此時請用大柴胡湯. 以上八個經方是我國使用近二千年之有效處方治療感冒,處方至今從未變更過,時常都是一劑知,二劑已的,民眾只需按照上面所陳述的癥狀,就可以自行判定你自己或是親人需要吃什麼藥了,保證當天就好了,不需要經過醫(yī)師處方,反正他們也不會用,你去問他們也是白問,現在只能自求多福了,因為你們的衛(wèi)生署不知道他們自己已經核準的科學中藥如此之好,所以他們不知道如何教導民眾,因此只好由我來代勞了,如果民眾按照我的指示吃藥仍然沒好,請傳真給我,1-321-454-9974,我一定將你治好,感冒會死人嗎??? 真是讓人笑掉大牙的事.傳真時請說明你的癥狀,發(fā)燒?體痛?胃口?有無口渴?喜歡喝熱水還是冷水?有無出汗?怕冷?怕熱?有無咳嗽?咳出清痰還是黃痰?有無便秘? 讀者只要說明清楚發(fā)病癥狀及病人體格大小等資料,并且請附上回傳號碼,我將立刻回傳處方給你,你們自行去中藥行買藥就可以了,完全免費服務,我保證將你救回來的,但是你如果是因為笨,因注射疫苗之后才發(fā)生的感冒,恕我不治,因為你實在太笨了,少些笨蛋,政府就少些開銷的. 如何證明上面的中藥絕對有用呢? 很簡單,讀者請買一些上面我說的藥與克流感西藥,然后去公園或是養(yǎng)雞場,將中藥與西藥灑在地上,讀者就會看到這些禽類將選擇中藥吃,絕對沒有一只笨雞或是笨鳥會去選擇西藥克流感吃的,這就是Mother Nature,就好像是當你家的貓或狗有病時,它們會去吃草,自己去找尋能夠治病的藥物,絕對不會去吃西藥的,除非動物醫(yī)師硬注射西藥入體內,否則它們絕對不吃西藥的,讀者也可以將這兩種藥放在餐桌上過一夜,第二天早上你就會發(fā)現你家的蟑螂只吃中藥,沒有一只笨蟑螂會去吃克流感的,這就是蟑螂可以生存在地球十億年以上而不被毀滅的真正原因,因為它們比人類聰明太多了,連他們都知道如何做選擇.LZ好,隨著氣溫的降低,感冒的人越來越多,選用口服治療感冒的中成藥,毒副作用小且簡便不影響工作,符合階梯用藥原則。但是,面對市場上品種繁多的藥品,我們切忌盲目選用,必須對癥用藥,否則,不僅無效,延誤病情,甚至加重病情。在此,介紹幾種簡單的選用方法。 1、風寒性感冒。癥狀為惡寒重,發(fā)熱輕或不發(fā)熱、頭痛、鼻塞、流清涕、喉癢、咳嗽。這時應該選用發(fā)散風寒的辛溫解表藥,如九味羌活丸、參蘇理肺丸、通宣理肺丸,不能選用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片、羚翹解毒丸、羚羊感冒片,誤用會加重病情或者遷延不愈。 2、風熱性感冒。癥狀為發(fā)熱重,惡寒輕,頭痛宜脹,咽喉紅作痛或者脹痛,或口干欲飲,咳嗽,咯痰黃稠。這時應該選用清熱宣肺的辛涼解表藥,如桑菊感冒片或銀翹解毒丸、羚羊感冒片、羚翹解毒丸等,不能選用九味羌活丸、參蘇理肺丸、通宣理肺丸,誤用會引起體溫升高,咽疼加重。 3、感寒濕滯性感冒。外用風寒表癥,發(fā)熱嚴守惡寒,體溫不高,頭痛,內有痰濕中阻,胃脘滿悶,惡心嘔吐,腹痛瀉下。可選用解表化濕的藥物如藿香正氣水液或藿香正氣水,不可服用保和丸、山楂丸。 4、表里雙感性感冒。癥狀為壯熱憎寒,頭痛目眩,口苦口干,咽喉腫痛,大便秘結,小便赤澀。這時應該選用表里雙解的藥物,如防風通圣丸。 5、氣虛性感冒。

【內容整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微信{chihuoyunnan}刪除,{因為內容來自網絡}凡涉及中藥秘方或者處方,需要請專業(yè)醫(yī)生驗證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亂用,本內容只是整理自網絡的參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