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這種草藥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2,四季紅是什么中藥3,這是什么草是小紅根草嗎4,太陽草藥性5,我想請教專家這種草藥叫什么名字作用是什么謝謝6,請問高手這是一種什么草藥有什么功效摘葉子泡出來的藥湯有點發(fā)7,四季紅是什么中藥8,這……
本文目錄一覽
1,這種草藥叫什么名字 有什么作用

2,四季紅是什么中藥
多年生草本。莖蔓延,先端斜升向上,表面紅色,節(jié)處著生柔毛。葉互生,橢圓形,長2.5~5cm,寬1~2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緣,具緣毛,邊緣及葉背往往帶紅色;葉柄帶紅色,長1~3mm,基部具耳,包莖;托葉鞘狀,被長柔毛??偁罨ㄐ蛑绷ⅲ蛐?;花被淡紅色,5深裂,裂片橢圓形,先端略鈍,長約2mm;雄蕊8,花絲白色,透明,腺體黃綠色,長圓形,位于花絲基部,花藥淡藍色;子房上位,綠黃色,表面光滑,花柱上部3裂,柱頭球形。瘦果包于宿存的花被內,卵形,具3棱,光滑無毛?;ㄆ?~10月。果期9~11月?!竟δ苤髦巍壳鍩?,利尿,通淋,止痢。膀胱炎,腎盂腎炎,痢疾

3,這是什么草是小紅根草嗎

4,太陽草藥性
紅酸桿拼音名:Hong Suan Gan別名:太陽草,石辣蓼,水繡球,石頭花,石頭菜,石莽草。中藥紅酸桿為蓼科蓼屬植物頭花蓼的全草入藥。全年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性味與歸經(jīng):味酸,性寒。 功效與作用:清熱涼血,利尿。主治泌尿系感染,痢疾,腹瀉,血尿;外用治尿布疹,黃水瘡。中藥材太陽草又稱作“回心草”;也有地區(qū)稱作:鐵腳一把傘; 大葉蘚; 中藥回心草為真蘚科植物紅大葉蘚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凈,曬干,鮮用或陰干。太陽草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心安神;鎮(zhèn)靜。主治心臟病;心慌;心悸怔忡;神經(jīng)衰弱。中藥材太陽草又稱作“石莽草”;也有地區(qū)稱作:骨蟲草; 青影子; 雷公須; 銅礦草; 草石椒; 繡球草; 紅花地丁; 紅巖花葉; 石辣蓼; 省訂草; 省丁草; 火眼丹; 火溜草; 滿地紅; 沙灘子; 水繡球; 驚風草; 小銅草; 小紅藤; 小紅蓼; 小紅草; 太陽花; 四季紅; 中藥石莽草為蓼科植物頭花蓼的全草。全年均可采,曬干或鮮用。太陽草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濕;活血止痛。主治痢疾;腎盂腎炎;膀胱炎;尿路結石;風濕痛;跌打損傷;痄腮;瘡瘍;濕疹。
5,我想請教專家這種草藥叫什么名字作用是什么謝謝
6,請問高手這是一種什么草藥有什么功效摘葉子泡出來的藥湯有點發(fā)
月草,主治癌癥、氣喘、咳嗽、糖尿、高血壓和低血壓、胃病、風濕、心臟你好!梅毒等30多種常見病尤其三高、高血壓和低血壓、胃病,主治癌癥、氣喘、糖尿、心臟、咳嗽、風濕明月草打字不易,采納哦!
7,四季紅是什么中藥
四季紅別名:石莽草、頭花蓼、紅花地丁、繡球草、驚風草、小銅草、小紅草。蓼科,蓼屬。多年生匍匐草本。藥性熱,味苦、澀。功效:清熱,利尿,通淋,止痢。主治:膀胱炎,腎盂腎炎,痢疾。別名:石莽草、石辣蓼《廣西中藥志》,頭花蓼、小紅藤《廣西植錄》,太陽草《云南中草藥》,滿地紅、火溜草《文山中草藥》,紅花地丁、繡球草、驚風草、小銅草、小紅草《云南中草藥選》,科 別:蓼科。
8,這個是什么草藥啊
草藥。不上中藥。
紅莧菜根性味寒涼。微苦
清熱解毒,利濕涼血。中草藥的鮮藥,要有全草圖方可辨識。局部圖,資料不足。還要有色,味,還要有剖面圖。等。常用藥,有經(jīng)驗的大夫從直觀就可辨別。是紅參,能補氣,補氣之中帶有剛健溫燥之性,能振奮陽氣,適用于急救回陽中藥的鑒別不是光從望就能區(qū)別出來的,有時候還要聞聞,嘗嘗,放入水里或者其他溶劑里等等,你給出的是根部,但是不是所有的根都做為中藥呀,所以要讓別人猜出是什么來,最好給發(fā)一個全草的圖片。僅僅看一張抽象的根部圖片很難精確的判斷出是什么草藥,需要有葉、桿、根的圖片。
在中草藥里,有很多形狀相似而藥理絕緣不同的。沒有確定是什么,最好謹慎行事。
9,中草藥一點紅是干什么的
一點紅
Herba Emiliae
(英)Emilia Herb
別名 葉下紅、羊蹄草、紅背葉。
來源 為菊科植物一點紅Emilia sonchifolia (L.)DC.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10~50cm。莖分枝,枝柔弱,粉綠色。葉互生,稍帶肉質,莖下部葉卵形,攀狀分裂,長4~9cm,上部葉較小,抱莖,上面綠色,下面多紫紅色。頭狀花序直徑1~1.3cm,有長梗,花枝常2歧分枝; 總苞圓柱形,苞片1層,約與花冠等長;花管狀,紅色,兩性。瘦果圓柱形,長5~6mm,有棱,冠毛白色,柔軟。花期春至秋季。
生于山野、路旁、村邊。主產(chǎn)廣東、廣西、福建、貴州、江西。
采制 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或趁鮮切段,曬干。
化學成分 含微量氫氰酸、生物堿、酚類。
性味 性涼,味微苦。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炎,利尿。用于腸炎、痢疾、尿路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結膜炎、口腔潰瘍、瘡癰。
參考資料:http://www.cnkang.com/zyzy/zydq/zcyq/qcl/200704/80011.html

【內容整理自網(wǎng)絡,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微信{chihuoyunnan}刪除,{因為內容來自網(wǎng)絡}凡涉及中藥秘方或者處方,需要請專業(yè)醫(yī)生驗證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亂用,本內容只是整理自網(wǎng)絡的參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