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巖松花粉,云南省昆明市的盤龍江入口在什么地方
發(fā)布時間:2022-07-13 08:01
編輯:網絡
點擊:446
云南省昆明市的盤龍江入口在什么地方盤龍江的主源為牧羊河(又稱小河)發(fā)源于嵩明縣境內的梁王山北麓葛勒山的喳啦箐,由黃石巖南流入官渡區(qū)小河鄉(xiāng),長54km,徑流面積373km2,最大過水流量122km3/s,源頭高程2600m;支源紹甸河……
1,云南省昆明市的盤龍江入口在什么地方
盤龍江的主源為牧羊河(又稱小河)發(fā)源于嵩明縣境內的梁王山北麓葛勒山的喳啦箐,由黃石巖南流入官渡區(qū)小河鄉(xiāng),長54km,徑流面積373km2,最大過水流量122km3/s,源頭高程2600m;支源紹甸河(又稱冷水河),源頭在龍馬箐,穿白邑壩子,過甸尾峽谷經芝家墳南入官渡區(qū)小河鄉(xiāng),長29.4km,徑流面積149.5km2,最大過水流量67.2km3/s。兩河在小河鄉(xiāng)岔河嘴匯為一水后,始稱盤龍江。盤龍江東流穿蟠龍橋、三家村至松花壩水庫,出庫后經上壩、中壩、雨樹村、落索坡、浪口、北倉等村,穿霖雨橋,經金刀營、張家營等村進入昆明市區(qū),過通濟、敷潤、南太、寶尚、得勝、雙龍橋至螺獅灣村出市區(qū),經官渡區(qū)南窯川南壩走陳家營、張家廟、嚴家村、梁家村、金家村至洪家村流入滇池。從其主源到滇池全長95.3km,徑流面積903km2,多年平均年徑流量3.57億m3,河道流域高程為1890-2280m,徑流面積最寬處為23km,最窄處為7.3km。盤龍江的主源為牧羊河(又稱小河)發(fā)源于嵩明縣境內的梁王山北麓葛勒山的喳啦箐,由黃石巖南流入官渡區(qū)小河鄉(xiāng),長54km,徑流面積373平方公里,最大過水流量122立方米/秒,源頭高程2600m;支源紹甸河(又稱冷水河),源頭在龍馬箐,穿白邑壩子,過甸尾峽谷經芝家墳南入官渡區(qū)小河鄉(xiāng),長29.4km,徑流面積149.5平方公里,最大過水流量67.2立方米/秒。兩河在小河鄉(xiāng)岔河嘴匯為一水后,始稱盤龍江。 答案來自百度百科。
2,云南哪里產松花粉
以下是比較受歡迎的品牌。 國珍牌松花粉。 德科特正品松花粉。 亞林牌破壁松花粉。 古之極破壁松花粉。 邁多牌松花粉。 承德暢達松花粉。 品牌有很多,數不勝數。 最重要的是學會辨別松花粉的好壞。如果你是在云南旅游的話,當地買的松花粉基本都差不多,量大而便宜。不過,如果在景區(qū)里面的話,還是得多多挑選,多長點兒心眼。多看,顏色是鮮亮的淡黃色,顏色暗沉的話請慎重考慮;多聞,天然新鮮高質量的松花粉通常帶有淡淡的松香味;多嘗,基本上拿出來賣的松花粉大多是破壁壓片后的,略帶花香。
3,花粉可以長期服用嗎
以下是比較受歡迎的品牌。 國珍牌松花粉。 德科特正品松花粉。 亞林牌破壁松花粉。 古之極破壁松花粉。 邁多牌松花粉。 承德暢達松花粉。 品牌有很多,數不勝數。 最重要的是學會辨別松花粉的好壞。如果你是在云南旅游的話,當地買的松花粉基本都差不多,量大而便宜。不過,如果在景區(qū)里面的話,還是得多多挑選,多長點兒心眼。多看,顏色是鮮亮的淡黃色,顏色暗沉的話請慎重考慮;多聞,天然新鮮高質量的松花粉通常帶有淡淡的松香味;多嘗,基本上拿出來賣的松花粉大多是破壁壓片后的,略帶花香。
4,長白山和紅塔山得區(qū)別在哪
長白山區(qū)別紅塔山是
長白山它是一個山紅塔山它是一中煙長白山是長的,白的
紅塔山是紅的‘豎的
長白山不能拿回家
紅塔山可以``神奇富饒的長白山,植物種類繁多,有2343種,植被保存完好,素有“自然博物館”之美譽。基于此,中國科學院于1978年在長白山設立了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定位站;1980年,長白山又被聯合國確定為聯合國國際生物圈保護區(qū)。由于植物種類繁多,生長繁茂,野生動物的食料比較豐富。動物種類有1179種,被譽為“物種基因庫”、“天然博物館”。長白山的200多種脊椎動物中,絕大數在這里棲息繁衍。獸類有東北虎、黑熊、黃鼬、水獺、梅花鹿、馬鹿、野豬等;鳥類有鴛鴦、白腹藍公翁鳥、大杜鵑、三寶鳥等;爬蟲類有蝮蛇、松花蛇和草蜥等;兩棲類主要有林蛙(俗稱哈什螞);魚類主要有細鱗魚、哲里、青鱗子等山區(qū)冷水魚類。長白山的植物景觀屬于特殊型蹬植被綜合體。長白山植物景觀帶的海拔高度大約在1000米~2000米左右,垂直高度僅為3000米左右。在這有限的范圍內,集中了從溫帶到寒帶的4個自然分帶的植被景觀,用相應分帶的植物種類2000種之多。在這里,可以同時觀賞到古老的第三紀的植物種,朝鮮和日本的植物種,以及中國南方亞熱帶的植物種,這些在 這一帶交合生存,并最終形成了現存的長白山植被。在長白山植被中,遺留下來的古老植物種有紅松、臭松、長白松、紫杉、黃檗、春榆、岳樺等喬木樹種,及屬五加科多年草本植物人參;有林奈草、越桔、高山石松等歐洲植物種;有牛皮杜鵑、巖菖蒲、赤楊等西伯利亞寒地植物;還有狗棗子、軟棗子、五味子等溫帶南方植物.
云南省玉溪市 紅塔山介紹 紅塔山因山體頂部聳立有元代所建白塔而得名,紅塔原名白塔。位于玉溪市東南約二公里的文筆山上,元代始建,清代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重建。1958年將白塔涂為紅色,更名為“紅塔山”,其景亦由“紅塔朝暉”所取代。紅塔山有“大紅塔山”與“小紅塔山”之分。
5,鼬獾和果子理怎么區(qū)分
獴(圖2) 共14種,分布于舊大陸的熱帶和溫帶地區(qū),亞洲和非洲,種類較多,非洲集中了半數以上的獴類,僅馬拉加西共和國的馬達加斯加島上就有9種獴。細尾獴(貓鼬)suricatasuricata等一些非洲的獴為非洲群棲性最強的哺乳動物之一。細尾獴生性警惕,群體中常有一些站立起來負責警惕的“哨兵”。靈貓科成員通常動作敏捷,其中一些獴類體型雖小,但可以用敏捷的動作戰(zhàn)勝毒蛇,是最著名的食蛇動物,而一些靈貓屬于在樹上最敏捷的食肉動物之列。靈貓和獴是馬達加斯加島上食肉目的唯一代表,共8種,置于3個特有的亞科中,在島上占據多種生態(tài)位?! ≈袊?種獴,即食蟹獴和爪哇獴。編輯本段外形特征獴(圖3) 食蟹獴體長40~80厘米,尾長27~33厘米;全身淺灰棕色混雜,四肢棕黃,頭部兩側自口角經頰部至肩各有1條細紋;體毛和尾毛均較粗長、蓬松,絨毛稀少。喜棲于山林溝谷及溪水旁,多利用樹洞、巖隙作窩。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早晨或黃昏出洞覓食。經常雌雄相伴,有互相救助的習性。母獸攜幼仔出游時,常發(fā)出咕咕叫聲在前引導。嗅覺異常靈敏,當發(fā)現地下有蚯蚓、昆蟲幼蟲時,立即用前爪和吻鼻端拱土挖掘。春天時常到翻耕過的田地里尋食,冬季則到草堆中搜獵,食物包括蛇、蛙、蟹、魚、小鳥和多種昆蟲,亦能爬樹采食鳥卵。妊娠期50~60天,每胎產獴(圖4)2~5仔。爪哇獴體型略小,為著名的食蛇動物。動作迅如閃電,能不停地向蛇進攻。獴類亦捕食野鼠,對農、林業(yè)有益。編輯本段蛇獴是毒蛇的天敵 一談起毒蛇,人們都感到害怕,特別是眼鏡蛇,更令人毛發(fā)悚然?! ⊙坨R蛇的頸部有一對白邊黑心的眼鏡斑紋,這是與其它毒蛇的區(qū)別?! ⊙坨R蛇的毒牙前有鉤,能分泌神經性毒液,毒性很大。如果把它激怒,它前半身就會豎起來,頸部膨大,發(fā)出呼呼的聲音,真是兇惡極了??墒且灰娏松攉B,它就會顫顫抖抖,縮成一團,活象老鼠見了貓。獴(圖5)蛇獴又叫蒙哥。它頭小、嘴尖、尾巴長,全身長75厘米左右,尾巴就占了全身的一半,比起眼鏡蛇來小得多?! ∩攉B這樣小,怎么竟敢在眼鏡蛇這個太歲的頭上動土呢?原來蛇獴有一種免毒性(化學解釋是因為其血液的緩沖能力較強,能夠抵御毒液的影響),眼鏡蛇的毒性再大,對它一點作用也不起?! ∮腥俗鲞^試驗:把蛇獴和眼鏡蛇放在一起,開始時蛇獴全身的毛豎起獴(17張)來,眼鏡蛇盯著蛇獴不敢亂動。蛇獴見蛇伏著不動,便向前去逗弄它。眼鏡蛇發(fā)怒了,前半身豎起來,頸部膨大,發(fā)出“呼呼”的聲音,一次一次地把頭伸向蛇獴,想把蛇獴咬住。蛇獴很靈活,躲得很快,眼鏡蛇總是咬不著它。等到眼鏡蛇筋疲力盡,蛇獴才摸到它的身后,出獴(圖6) 其不意地一口咬住它的脖子,把它咬死,吃了它的肉。 蛇獴活在世界上,好象專門和毒蛇作對頭,有時蛇獴吃飽了,胃里放不下了,但是遇到毒蛇還是要把它咬死,好象貓見了老鼠那樣毫不留情?! ∩攉B不但吃毒蛇,而且是捕捉鼠類的能手。憑著它小巧而靈活的身軀,鉆進老鼠洞里,一個個地捕食,真是令人痛快! 十九世紀以來,夏威夷蔗田中鼠害嚴重。人們把蛇獴作為滅鼠英雄,請它到那里去發(fā)揮專長。蛇獴去后不久,就把這地方的鼠類幾乎吃光了。因此,人們很喜歡它。我國云南一帶還有養(yǎng)蛇獴的習慣。它是名副其實的益獸,我們絕不能傷害它相比較而言果子貍的體型要比鼬獾的大,鼬獾頭頂同面部有明顯大白點是其特征。具體區(qū)別特征如下: 鼬獾:屬食肉目鼬科,集皮、毛、肉、藥用于一身。爬樹本領高超,以水果、昆蟲、小動物和蠕蟲為食。肛門有腺體,受到威脅時就會釋放臭氣。具經濟價值,人工飼養(yǎng)效益較高。但同時可能為狂犬病病毒攜帶載體,被其咬傷或會危及生命。頭大,豬鼻,頭頂同面部有明顯大白點。背脊深棕色至灰棕色。腳短,有利爪,可以用來翻松泥土。肛門有腺體,受到威脅時就會釋放臭氣。平均身長40厘米,尾平均20厘米。尾的毛短,尾長約頭同身的一半?! 」迂偅褐w長48~50厘米,尾長37~41厘米;體重3600~5000克。體毛短而粗,體色為黃灰褐色,頭部毛色較黑,由額頭至鼻梁有一條明顯的四帶,眼下及耳下具有白斑,背部體毛灰棕色。后頭、肩、四肢末端及尾巴后半部為黑色,四肢短壯,各具五趾。趾端有爪,爪稍有伸縮性;尾長,約為體長的三分之二。
6,小松鼠當寵物有哪幾種都告訴我
紅腹 黃山 明紋 隱紋 蜜袋鼯 大眼飛鼠魔王 金花 土撥鼠 這些都挺常見,而且能買到。(注:保護動物針對的是自然野生動物,正規(guī)養(yǎng)殖場的人工繁殖的紅腹可以買)說實話,所有的方法都不靠譜,只有去售后讓工作人員看一下最靠譜,我原來的三星手機就是怎么查都是行貨,而且在工信部網上查寫的可準了,但是去售后人家就是說有問題1. 1紅腹松鼠 大?。?9~25cm 重量:280~420g國家2級保護動物(買不到的,而且是在北美有~) 2灰松鼠身體長23-30厘米 尾19-25厘米 成年灰松鼠體重400-600克。是一種原生於美國東部及中西部的松鼠族 3長吻松鼠 體 型:體長約200mm,體重210-330g。國內分布:分布于云南、四川、湖南、湖北、貴州、江西、福建、浙江、安徽。 4巖松鼠 體長20-25厘米巖松鼠是中國特有種,僅分布于遼寧、河北、北京、山東、內蒙古、山西、陜西、甘肅、寧夏、貴州、云南、西藏等。 5金花鼠大小:身長約15cm、尾長約12 cm金花鼠又稱五道眉花鼠(這個很容易買到) 6草原犬鼠(也就是土撥鼠)在生態(tài)影片中經常出現,是很受歡迎的可愛動物。尤其是站立及坐下的動作,格外可愛,也很容易被人養(yǎng)馴。同時尾巴會如狗般擺動,很惹人喜愛。 食物以植物為主,倉鼠的人工飼料與狗食等也是不錯的選擇。雖然市面有成對出售,但繁殖仍相當困難。 7歐洲紅松鼠(體型大)大?。荷黹L約30cm 尾長約20cm原產地:歐洲中部到西亞 8魔王松鼠大小:身長約20cm 尾長約15cm兄弟我來打臉了,誰說紅腹國內沒有?我自己養(yǎng)的就是紅腹,松鼠中最親人的一種,比魔王的飼養(yǎng)上手都要強,而且紅腹說白了我自從剛買回來直到現在沒咬過我,自己不亂跑天天在我身上爬著,當然也不是從幼鼠開始養(yǎng)的,買回來的時候五十多天了1. 【魔王松鼠】【簡介】體長大約為20-26厘米,尾長為體長的三分之二以上。腹部白色。頭背部及尾巴顏色可有棕色,棕紅,紅色,灰色,黑色等。分為三色魔王,黑魔王,紅魔王。毛色純凈單一,無雜毛者為極品魔王松鼠,價錢較高。冬季毛色大多變?yōu)楹诨疑鼗疑?。越紅/黑的魔王,冬毛越灰白。夏季無耳毛,冬季耳毛可達2cm以上。頭型大概可分成尖臉與圓臉:尖臉顯得古靈精怪,圓臉顯得呆傻憨厚。下巴大致有白色,黑色,一字胡。幼鼠上市季節(jié)大約在四月中下旬至七月下旬。頭窩價錢最高,五月下旬至六月漸漸降價,8月以后因數量變少,反而會漲價。每年價錢略有浮動。這里只記錄近幾年普通魔王價錢。普通黑魔王松鼠:180-350普通三色魔王松鼠:200-400普通紅魔王松鼠:250-5002. 【赤腹松鼠】【別名】紅腹松鼠、黃山松鼠、蝦夷松鼠【簡介】為南方松鼠,號稱最親人的松鼠,但愛恨分明。頭背部及尾巴毛為橄欖褐色,無耳毛。體重約280~420克,體長17~24厘米。腹面有的為深赤栗色,常稱作紅腹松鼠。有的為黃褐色縱帶,常稱作黃山松鼠。其實均為同一種松鼠,唯一區(qū)別就是腹部毛色不同。幼鼠上市季節(jié)大約在三月中下旬至五月下旬。價錢大約在200-350之間?!咀⒁狻砍喔顾墒箢愔豢蓮臎]睜眼開始養(yǎng),很親人。但哪怕是剛睜眼的,都很難養(yǎng)熟,睜眼的赤腹松鼠以及大赤腹松鼠絕對不可以養(yǎng)。赤腹松鼠很記仇,擅長連環(huán)暴擊咬,所以最好不要得罪黃山松鼠,3. 【別名】褐腹花松鼠【簡介】為松鼠科 花松鼠屬,多分布于南方與熱帶。分體長10—13厘米;尾長9~12厘米。顱骨比金花松鼠略小,其余部分也相應地較小。腦盒圓,吻細長,有頰囊。耳端有一個黑白毛簇;耳尖多為白色毛簇。體背面有5條暗色縱紋與4條淡色縱紋相間。中間3條近黑色,最外的淡色條紋很鮮明,呈淺棕黃色,且與眼下紋相連。眼眶淺棕黃色,體腹面黃灰色或淡黃褐色,尾狹長。行動迅速敏捷,不易捕捉。冬季會冬眠,且秋冬會儲存過冬食物,脾氣暴躁,易咬人。幼鼠上市季節(jié)大約在四月下旬至七月。成鼠全年均有售賣。幼鼠價錢:40-70元成鼠價錢:20-50元4. 【金花松鼠】【別名】五道眉、花黎棒、斑紋松鼠、花栗鼠?!竞喗椤繛樗墒罂?花松鼠屬,我國各個地方均有分布。體長14厘米,長度接近于體長。體背面有5條暗色縱紋與4條淡色縱紋相間。有頰囊,可儲存食物。行動迅速敏捷,不易捕捉。冬季會冬眠,且秋冬會儲存過冬食物,脾氣暴躁,易咬人。幼鼠上市季節(jié)大約在四月下旬至七月。成鼠全年均有售賣。幼鼠價錢:40-70元成鼠價錢:20-50元5. 相關的圖片請點擊這里http://tieba.baidu.com/p/2135744196希望可以幫到你~也感謝吧友的帖子
7,中藥骨碎補作用
骨碎補的功效與作用:活血續(xù)傷 補腎強骨 治骨傷碎 治腎、虛、耳鳴、耳聾、牙痛,陰虛火旺、血虛風燥者慎用;陰虛內熱者禁服。...骨碎補,來市尋購的藥商不多,貨源走勢一般,行情平穩(wěn)運行,時下荷市硬統(tǒng)貨售價14元,軟統(tǒng)貨售價16-17元之間。信息來源于“中藥材買賣通”《中國藥典》:骨碎補
【拼音名】 Gǔ Suì Bǔ
【英文名】 RHIZOMA DRYNARIAE
【別名】肉碎補、石巖姜、猴姜、毛姜、申姜、爬巖姜、巖連姜
【來源】本品為水龍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m.的干燥根莖。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茸毛(鱗片)。
【性狀】本品呈扁平長條狀,多彎曲,有分枝,長5~15cm,寬1~1.5cm,厚0.2~0.5cm。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鱗片,柔軟如毛,經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兩側及上表面均具凸起或凹下的圓形葉痕,少數有葉柄殘基及須根殘留。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紅棕色,維管束呈黃色點狀,排列成環(huán)。無臭,味淡,微澀。
【炮制】 骨碎補: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燙骨碎補:取凈骨碎補或片,照燙法(附錄Ⅱ D)用砂燙至鼓起,撞去毛。
【性味】苦,溫。
【歸經】歸腎、肝經。
【功能主治】補腎強骨,續(xù)傷止痛。用于腎虛腰痛,耳鳴耳聾,牙齒松動,跌撲閃挫,筋骨折傷;外治斑禿,白癜風。
【用法用量】 3~9g;鮮品6~15g。外用鮮品適量。
【貯藏】置干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辭典》:骨碎補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 Gǔ Suì Bǔ
【別名】猴姜、胡猻姜(《本草拾遺》),石毛姜(《日華子本草》),石庵閭(《開寶本草》),過山龍(《植物名實圖考》),石巖姜(《草木便方》),石良姜(《分類草藥性》),毛姜、申姜(張壽頤),毛貫仲(《青海藥材》),馬猬姜(《南寧市藥物志》),碎補(《四川中藥志》),毛生姜、雞姜(《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水龍骨科植物槲蕨、中華槲蕨、石蓮姜槲蕨、崖姜、光亮密網蕨以及骨碎補科植物大葉骨碎補、海州骨碎補等的根莖。冬、舂采挖,除去葉片及泥砂,曬干或蒸熟后曬干,用火燎去毛茸。
【性狀】 ①槲蕨、中華槲蕨及石蓮姜槲蕨的干燥根莖呈扭曲的扁平長條狀,常多分歧,長6~20厘米,直徑0.5~1~2厘米,厚約2~4毫米。表面淡棕色至暗棕色,密被細小鱗片,黃棕色至棕色,柔軟如毛;用火燎過則殘留鱗片成棕色至深棕色,兩側及上表面具突起或凹下的圓形葉痕。質硬易折斷,斷面略平坦,紅棕色,有黃白色散在的維管束,成圓圈狀排列。氣無、味淡而微澀。以粗壯扁平為佳。
槲蕨主產于浙江、湖北、廣東、廣西、四川,此外,貴州、江西、福建等地亦產。中華槲蕨產于陜西、甘肅、青海、四川、云南。石蓮姜槲蕨產于四川、云南。
②崖姜的干燥根莖呈圓柱形或扁條狀,粗大,略彎曲而扭曲,不分枝,長7~15厘米,直徑1~2厘米,表面棕黑色或灰褐色,有不規(guī)則的縱溝紋和皺紋,在溝紋、皺紋及葉基處可見黃棕色細密的鱗片,上面有哭起的圓形葉痕,直徑約1厘米。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呈紅棕色,有眾多的黃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凹"形。氣微弱,味微澀。
產于廣東,在遼寧、廣東使用。
③光亮密網蕨的干燥根莖詳"豬毛蕨"條。
④大葉骨碎補的干燥根莖呈扭曲的圓柱形,或略扁,長4~13厘米,直徑7~9毫米,表面棕褐色,有縱溝紋及皺紋,殘留少量黃棕色鱗片。上側有突起的圓形葉基痕。質堅硬。易折斷。斷面略平坦,紅棕色,有多數黃色點狀維管束,排成環(huán)狀,中央有兩個維管束較大,呈新月形。氣微弱,味微澀。
產于廣西、廣東,在遼寧、廣西、廣東使用。
【化學成份】槲蕨根莖含淀粉16.4%、葡萄糖5.37%,還含柚皮甙。
【炮制】骨碎補:去凈泥砂雜質,洗凈,稍浸泡,潤透,切片,曬干。砂燙骨碎補:取砂子置鍋內炒熱,加入揀凈的骨碎補,燙炒至鼓起,毛呈焦黃色,迅速取出,篩去砂,放涼后除去毛即成。
《雷公炮炙論》:"凡使骨碎補,采得后先用鋼刀刮去上黃赤毛盡,便細切,用蜜拌令潤,架柳甑蒸一日后出,暴干用。"
【性味】苦,溫。
①《日華子本草》:"平。"
②《開寶本草》:"味苦,溫,無毒。"
③《廣西中藥志》:"甘微苦澀,溫。"
【歸經】入肝、腎經。
①《綱目》:"足少陰。"
②《本草求真》:"入腎,兼入心。"
③《本草再新》:"入肝、腎二經。"
【功能主治】補腎,活血,止血。治腎虛久瀉及腰痛,風濕痹痛,齒痛,耳鳴,跌打閃挫、骨傷,闌尾炎,斑禿,雞眼。
①《藥性論》:"主骨中毒氣,風血疼痛,五勞六極,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熱下冷。"
②《日華子本草》:"治惡瘡,蝕爛肉,殺蟲。"
③《開寶本草》:"主破血,止血,補傷折。"
④《本草正》:"療骨中邪毒,風熱疼痛,或外感風濕,以致兩足痿弱疼痛。"
⑤《本草述》:"治腰痛行痹,中風鶴膝風攣氣證,泄瀉,淋,遺精,脫肛。"
⑥《廣西中藥志》:"治小兒疳積。"
⑦《四川中藥志》:"泄?jié)瘢ń洝?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注意】阻虛及無瘀血者慎服。
①《本草經巰》:"不宜與風燥藥同用。"
②《本草匯言》:"如血虛風燥,血虛有火,血虛攣痹者,俱禁用之。"
③《得配本草》:"忌羊肉、羊血、蕓薹菜。"
【附方】 ①治腰腳疼痛不止:骨碎補一兩,桂心一兩半,牛膝三分(去苗),檳榔二兩,補骨脂三兩(微炒),安息香二兩(入胡桃仁搗熟)。搗羅為末,煉蜜入安息香,和搗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溫酒下二十丸。(《圣惠方》)
②治耳鳴,亦能止諸雜痛:骨碎補去毛細切后,用生蜜拌,蒸,從巳至亥,暴干,搗末,用炮豬腎空心吃。(《雷公炮炙論》)
③治腎虛耳鳴耳聾,并齒牙浮動,疼痛難忍:骨碎補四兩,懷熟地、山茱萸,茯苓各二兩,牡丹皮一兩五錢(俱酒炒),澤瀉八錢(鹽水炒)。共為末,煉蜜丸。每服五錢,食前白湯送下。(《本草匯言》)
④治牙痛:鮮槲蕨一至二兩(去毛)。打碎,加水蒸服。勿用鐵器打煮。(《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⑤治金瘡,傷筋斷骨,疼痛不可忍:骨碎補(去毛,麩炒微黃)、自然銅(細研)、虎脛骨(涂酥炙黃)、敗龜(涂酥炙微黃)各半兩,沒藥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胡桃仁半個,一處嚼爛,用溫酒一中盞下之,日三、四服。(《圣惠方》骨碎補散)
⑥治打撲傷損:胡猻姜不以多少,生姜半之。上同搗爛,以罨損處,用片帛包,干即易之。(《百一選方》)
⑦接骨續(xù)筋:骨碎補四兩,浸酒一斤,分十次內服,每日二次;另曬干研末外敷。(《泉州本草》)
⑧治挫閃:骨碎補二兩,杵爛,同生姜母、菜油、茹粉少許,炒敷患處。(《閩東本草》)
⑨治關節(jié)脫位,骨折:在關節(jié)復位或正骨手術后,取槲蕨(去毛)和榔榆皮搗爛,加面粉適量,搗成糊狀,敷傷處,二至三日換藥一次。
⑩治跌打損傷,腰背、關節(jié)酸痛:槲蕨(去毛)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⑾治闌尾炎:鮮槲蕨(去毛)八兩,切碎,加大血藤五錢,紅棗四兩。水煎服。(⑨方以下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⑿治斑禿:鮮槲蕨五錢,斑蝥五只,燒酒三兩,浸十二天后,過濾擦患處,日二至三次。(《福建中草藥》)
【臨床應用】 ①防治鏈霉素毒性及過敏反應
取骨碎補干片5錢,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視需要可長期服用。對已知有鏈霉素毒性反應者,用鏈霉素同時使用本藥,可防其毒性反應;既往有鏈霉素過敏的患者再次使用時,除從小劑量開始外,并加服本藥脫敏。對使用鏈霉素過程中已出現毒性或過敏反應者,則用本劑治療;臨床觀察21例(過敏反應2例,毒性反應19例),服藥后除2例無效外,其余均于第二天反應癥狀減輕,大部分于第3~4天反應癥狀消失。停服骨碎補后鏈霉素反應再次出現.再用骨碎補煎劑仍有效果。據觀察,本藥對反應中的頭痛、頭暈、口唇及舌尖麻木等癥狀療效最好;對耳鳴、耳聾的控制也有一定效果。提示其主要作用,在于解除鏈霉素對第八對腦神經和三叉神經下頜枝的毒性作用。
②治療雞眼
取骨碎補3錢,碾成粗末,放入95%酒精100毫升中浸泡3日備用。用時先將足部雞眼或疣子用溫水洗泡柔軟,再用小刀削去外層厚皮;然后涂擦骨碎補酒精浸劑,每2小時1次,連續(xù)4~6次,每日至多10次。擦后略有痛感,幾分鐘可消失。治療雞眼6例,均在10~15天內痊愈;疣子2例,均在3日內脫落而愈。
【摘錄】《*辭典》 《中華本草》:骨碎補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1.《本草綱目拾遺》:骨碎補,本名猴姜,以其主傷折、補骨碎,故命此名?;蜃鞴撬椴?,訛矣。江西人呼為胡姜,象形也。嶺南虔、吉州亦有之。葉似石韋,而一根,余葉生于木。
2.《日華子本草》:猴姜,是樹上寄生草,苗似姜,細長。
3.《開寶本草》:骨碎補,生江南。根著樹石上,有毛,葉如庵閭。
4.《本草圖經》:骨碎補,今淮、浙、陜西、夔、路州郡亦有之。根生大木
【拼音名】 Gǔ Suì Bǔ
【別名】猴姜、猢猻姜、石毛姜、石庵 (艸閭)、過山龍、石良姜、爬巖姜、石巖姜、碎補、樹蜈蚣、地蜈蚣、黃爬山虎、麻雞翅膀、搜山虎、肉碎補、猴掌姜、石連、姜、石巴掌、毛姜、申姜、巖姜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1.附生于海拔200-1800m的林中巖石或樹干上。
2.附生于海拔900-2800m的林緣石上或山谷巖石間。
3.附生于海拔500-2400m的林中樹干或巖石上。
4.附生于海拔1000-1900m的林中樹干或巖石上。
資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寧夏。
3.分布于西南及廣西。
4.分布于華南、西南及福建、臺灣等地。
【炮制】骨碎補:去凈泥砂雜質,洗凈,稍浸泡,潤透,切片,曬干。砂燙骨碎補:取砂子置鍋內炒熱,加入揀凈的骨碎補,燙炒至鼓起,毛呈焦黃色,迅速取出,篩去砂,放涼后除去毛即成。《雷公炮炙論》:凡使骨碎補,采得后先用銅刀刮去上黃赤毛盡,便細切,用蜜拌令潤,架柳甑蒸一日后出,暴干用。
【性味】苦;性溫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補腎強骨;活血止痛。主腎虛腰痛;足膝痿弱;耳聾;牙痛;久泄;遺尿;跌打骨折及斑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20g;或入丸、散。外用: 適量,搗爛敷或曬干研末敷;也可浸酒搽。
【注意】陰虛內熱及無瘀血者慎服。
【臨床應用】 1.取骨碎補干片5錢,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視需要可長期服用。對已知有鏈霉素毒性反應者,用鏈霉素同時使用本藥,可防其毒性反應;既往有鏈霉素過敏的患者再次使用時,除從小劑量開始外,并加服本藥脫敏。對使用鏈霉素過程中已出現毒性或過敏反應者,則用本劑治療;臨床觀察21例(過敏反應2例,毒性反應19例),服藥后除2例無效外,其余均于第二天反應癥狀減輕,大部分于第3-4天反應癥狀消失。停服骨碎補后鏈霉素反應再次出現,再用骨碎補煎劑仍有效果。據觀察,本藥對反應中的頭痛、頭暈、口唇及舌尖麻木等癥狀療效最好;對耳鳴、耳聾的控制也有一定效果。提示其主要作用,在于解除鏈霉素對第八對腦神經和三又神經下頜枝的毒性作用。
2.治療雞眼:取骨碎補3錢,碾成粗末,放入95%酒精100ml中浸泡3日備用。用時先將足部雞眼或疣子用溫水洗泡柔軟,再用小刀削去外層厚皮;然后涂擦骨碎補酒精浸劑,每2小時1次,連續(xù)4-6次,每日至多10次。擦后略有痛感,幾分鐘可消失。治療雞眼6例,均在10-15天內痊愈;疣子2例,均在3日內脫落而愈。
【摘錄】《中華本草》性味歸經 苦,溫。歸腎、肝經。
功能主治 補腎強骨,續(xù)傷止痛。用于腎虛腰痛,耳鳴耳聾,牙齒松動,跌撲閃挫,筋骨折傷;外治斑禿,白癜風。
用法用量 3~9g;鮮品6~15g。外用鮮品適量。

【內容整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微信{chihuoyunnan}刪除,{因為內容來自網絡}凡涉及中藥秘方或者處方,需要請專業(yè)醫(yī)生驗證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亂用,本內容只是整理自網絡的參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