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類藥宜煎服,礦物類中藥有哪些類型
發(fā)布時間:2022-09-28 02:40
編輯:網絡
點擊:923
本文目錄一覽礦物類中藥有哪些類型2,礦石貝殼藥的煎法是3,中藥礦石類的藥物配伍在粉散劑中服用是否體內容易產生結石4,中藥的正確煎服方法5,哪些中藥宜包煎6,什么叫煎服7,中草藥的正確煎服方法礦物類中藥有哪些類型朱砂、自然銅、紅粉……
本文目錄一覽
1,礦物類中藥有哪些類型

2,礦石貝殼藥的煎法是

3,中藥礦石類的藥物配伍在粉散劑中服用是否體內容易產生結石
不易長期服用,許多礦物藥多含有有毒成分,長期服用容易中毒,比如朱砂、赭石等。
4,中藥的正確煎服方法
藥不同,煎法也不同。一般的方法是,先泡半小時,然后煎;水沒藥面,漲后再煎5至十分鐘;第二次,煎15分鐘;第三次,15至30分鐘;三次所得藥液合攏,分三份,早中晚各服一份。但是在處方中注明“后下”的不要久煎、“先下”和“久煎”的,多是有毒和礦物質類,必須久煎以去其毒,并且不能中間熄火。一般除了含維生素類的不要久煎,其它的以煎到藥的成分基本盡(出來)為好、為度。
5,哪些中藥宜包煎
質地輕浮類宜包煎。某些細小、質軟、質輕不沉于水的中藥材,如菟絲子、葶藶子、地膚子、蛇床子、小茴香、鶴虱等,水煎時易浮在水面上而難以得到充分煎煮,因而有效物的煎出量相對減少,亦給過濾藥汁帶來困難。因此,煎煮時必須用紗布包煎。
有毛或雜質的宜包煎。枇杷葉背面密被褐色絨毛,石韋葉柄上被星狀毛、葉下被星狀鱗毛,蠶沙常夾有泥土、碎桑枝葉等,此類藥材若不包煎,極易混入湯液,既難于潷盡,服后又易刺激咽喉、消化道而帶來不良后果。為安全起見,這些藥物宜包煎。
有黏稠液質的宜包煎。如白及、神曲、淡豆豉等,其黏液質使煎液黏度增大,煎液流動性降低,藥液稠化一來易粘鍋,二來濾藥困難,三是易使藥渣吸附而造成有效成分的損失,四是服藥時口中黏滯不爽,易使患者惡心。為免除上述弊端,這類藥宜包煎。
導致藥液混濁的宜包煎。一般礦石、貝殼類藥材應打碎先煎,以增加其溶解度,如石膏、代赭石等。但這些藥材入湯劑易使湯液混濁,不利服用,因此宜包煎。
6,什么叫煎服
就是用藥罐子煎藥阿,然后再喝有些東西是要炒得,分類很多,自己先問清楚用法吧中藥的煎服法有多種多樣,它是要據病情和醫(yī)生用藥的藥性決定,煎服的方法恰當與否與藥效的發(fā)揮和療效是有一定關系。 1、 煎藥法: ?。?) 容器的使用:容器以陶砂罐為好,也可以用不銹鋼容器,不可用鐵器?! 。?) 水的選擇:當然城里用自來水為主,也可用礦泉水、純凈水、干凈的溪水,不可用熱水浸泡中藥,因為在藥的表面可以生成一層膜影響有效成分的煎出;水以浸過藥料上一寸為宜;水不可過多,也不可過少,過多喝苦藥傷胃,過少影響藥效煎出; ?。?) 火候的控制:一般中藥以小火保持沸騰就可,但補益中藥應該文火為主,煎開后三十分鐘到四十分鐘關掉,外感中藥以武火急煎開后十分鐘就可,現(xiàn)在家庭多用煤氣和電爐為主煎藥,煤氣煎藥應該小火多煎時間,電爐煎藥一般開后就可關掉讓余火慢慢煎出中藥?! 。?) 藥物的洗凈:我們知道中藥大多為植物為主,礦物藥次之,多是從山上或園里拔出后曬干的,因此難免有砂、土等雜質存在,因此在煎前應該選擇一下該洗的要洗該陶的要陶。如蟬衣、地龍砂土較多,應該先另洗。有的藥物不要洗如枸杞、豆類等。最好是將藥物放在水中陶洗一下過濾后泡上半小時后煎較好?! 。?) 煎藥時間:一般中藥煎三十分鐘就可,但解表藥只要煎開后十分鐘就行,補益藥可以文火慢煎開四十分鐘后關掉;礦物、介殼類、有毒中藥可以多煎一些時間?! 。?) 特殊藥物的煎法與服法: A、先煎:某些礦物類、介殼類中藥,如石膏、磁石、鱉甲、代赫石等,因質地堅硬應該先煎十分鐘后加上其它中藥一起煎;有的有毒如附片、川烏等也應該先煎; B、后下:某些芳香藥、解表藥、清熱藥不宜久煎,以防有效成分揮發(fā);如薄荷、藿香、木香等; C、單煎:也稱另煎。如某些名藥材價格高為了盡可能減少浪費避免與他藥同煎。常常另煎后與其它藥液同服。如人參、高麗參、羚羊角、犀角等; D、 烊化:膠類藥材如阿膠、鹿角膠等,為了避免粘鍋,一般是將此藥用單獨的鍋微煮后烊化,再加上其它藥液一起服用。許多書上都寫將藥煎好后趁熱攪拌加入其它藥液,這方法往往都不能如愿?! 、 裝膠囊吞服:有的藥物如三七、肉桂可以將它磨成極細粉后裝空膠囊后吞服?! 、 包煎:有的藥物如:旋復花、車前子、亭歷子可以用紗布包后與其它藥一起煎; 二、服藥法:服藥方法多樣、時間也不定,要根據病情需要,一般情況的中藥都是煎好后溫服,一劑藥一般早晚各煎一次,或將一劑藥,煎好一次后,倒出藥液于碗中,再加上水煎第二次,然后合并二次藥液分二次服,這樣可以省事也可省電或煤氣。有的服藥時間也有講究: ?。?) 服藥時間:補藥或治下焦(橫膈以下)病宜吃飯前服;對胃有刺激的藥應該吃飯后服;安神藥宜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時服;驅蟲藥宜空腹服;嘔吐病人宜少量頻服;治寒性的病(如胃冷)宜溫服;治熱病(高熱)宜冷服; ?。?) 服藥次數(shù):一般中藥每天一劑,分早中晚服;也有的可二天一劑視醫(yī)生開藥情況而定;也有的可以煎好代茶喝,也有泡茶飲如六一散、涼茶、玫瑰飲等等;
7,中草藥的正確煎服方法
1、如何正確煎服中藥湯劑
(1)煎藥用具與用水
煎煮中藥,常用的器具有瓦罐、沙鍋及不銹鋼杯等。不用鐵制品,因為鐵在空氣中易氧化生銹及藥物中鞣質物質起化學變化,影響湯劑質量。煎煮中藥用水,可因地制宜,凡潔凈的河水、雨水、雪水、井水、自來水均可應用。加水量根據處方藥物的數(shù)量、性質,一般頭煎第一次加水應高出藥面2—3CM。在煎煮過程中再加1-2次水,務使藥汁充分煎出,煎出量的多少根據病人的病情、年齡等具體決定,成人量:200-300毫升,兒童約為成人量的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即50-150毫升。
(2)火候與煎煮時間
煎煮中草藥湯劑,一般在未沸之前武火(大火),沸后用文火(小火)。含芳香藥物(如薄荷等)多用于解表的湯劑,宜少煎,含根莖類或礦石類、動物甲骨類藥物(如首烏、黨參、石膏、龜甲等)多用于滋補性湯劑,應久煎,多煎;或是含毒性成份如川、草烏等宜久煎。古人有“頭煎取性,二煎取味"之說,因此頭煎不宜過長,以免藥劑中揮發(fā)性有效物質的散失或破壞,二煎時間可適當延長。
注:煎煮前藥物必須用冷水浸泡20-30分鐘,以利于一部分有效物質的溶出。
(3)湯劑中部分藥物的特殊處理
在煎煮中藥湯劑時,有些藥物要求采用特殊方法進行處理:
A、先煎:一些礦石類,動物甲殼藥物以及少許具有毒性的植物藥物,要求先煎15-30分鐘后再加入其它藥物同煎:如生石膏、生石決明、生龍齒、生牡蠣、制川烏、制草烏等。
B、后下:含有芳香揮發(fā)性成分的藥物,久煎后有效成分易破壞,均應后下,即在最后5-10分鐘加入煎煮。如沉香、檀香、鉤藤、薄荷、生大黃等。
C、包煎:用紗布包裹下煎,具有毛茸、遇水易起粘性的藥物和粉末藥,煎煮過程中易使藥液糊化、結底,或易引起刺激性咳嗽,必須包煎,如旋復花、海金沙、車前子、六一散等。
D、另煎:一些來源稀少,價格昂貴,作用特殊的細料藥,減少損耗,要另煎取汁,然后于其它藥汁兌服;如人參、西洋參、鹿茸片、羚羊角片等。
E、沖服:一些量少的貴重藥物,不宜入湯劑煎煮,常研成粉末,用藥液或溫開水沖服:如三七粉、沉香末、鹿茸粉、羚羊角粉、琥珀粉等。
F、烊化:將其它藥物煎煮取汁后,趁熱加入有關藥物,攪拌熔化,稱為烊化:如阿膠、鹿角膠、玄明粉等。
2、服藥時間
(1) 對于一般中藥湯劑可在早晚各服一次或在兩餐之間服,即上午10點左右、下午3點左右各服一次,于飯后半小時至一小時。
(2) 對于特殊用藥應遵醫(yī)囑根據病情給藥:
A、危急重癥藥 即時給藥,為保證藥力發(fā)揮,將所需藥量酌情分次給予。
B、空腹服藥 驅蟲藥、峻下逐水藥、瀉下藥。
C、飯前服藥 祛痰藥、健胃藥、制酸藥、對胃有刺激的藥物。
D、解表藥、清暑解熱、咽喉疾患藥不拘時頓服。
E、睡前服用安神藥。
F、涌吐藥宜清晨、午前服,因“此天氣在上,人宜在上……故宜早不宜夜?!?
3、服藥注意事項
A、要按醫(yī)生要求服藥。
B、用藥前必須檢查核對藥名、劑量、對標簽不清、過期失效藥物切勿使用。
C、了解所用藥物的用途、服用時間、眼用方法、藥物可能發(fā)生的反應、哪些藥物不應同服、服藥期間的忌口等有關注意事項。
D、藥物不宜放置過久,并要注意藥物的存放,否則會使藥物提前失效。
E、藥物保管保管好藥物是保證藥效的基本要求,藥物若保管不當就會變質變性,其后果是危險的,藥品的保管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a.藥品應保存在一個避光、干燥、通風和溫度較低的地方。
b.各種藥品應裝在各自的瓶中,注明藥名、劑量、用法、用途和取人的時間。
c.定期檢查清理過期失效藥品(約半年一次),具體方法如下:
d.查看藥品的有效期,凡是過期藥品禁用。
e.常用藥品有片、丸、膠羹等制劑,若有變色,易粉、發(fā)粘、裂口、脫皮等現(xiàn)象應停止使用。
f.糖漿、水制劑等藥水,雖然顏色各有不同,均應為澄清的液體。如有霉花、沉淀、混濁、變味等情況說明已變質,不能再眼用。
g.乳劑,如常用的魚肝油一類。若發(fā)現(xiàn)分層、沉淀,千萬不可服用。
h.抗生素、生物制劑、生化制品、臟器制品,這類藥品要特別注意有效期,因這類藥品物理現(xiàn)象表現(xiàn)不明顯。
i.需封閉保存的常用藥品,此類藥品決不能用紙袋或一般紙盒保存,否則易變質。
j.易因潮濕而變性的藥品: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氯化鈣、氯化鉸、酵母片、復方甘革片、安絡血片、來巴比妥鈉、氯化鈉、毛果蕓香堿、苯妥英鈉片、含碘喉片、維生素B1片、顛茄片以及各種浸膏、膠丸、膠囊等。 易吸潮變質的藥品:如阿斯匹林、硫酸亞鐵,胃蛋白酶、胰酶、淀粉萌等。
k.易風化的藥品:如硫酸國、硝酸甘油、硫酸亞鐵、硫酸鎂、明礬、磷酸可待因、硫酸阿托品、硫酸奎寧、硼砂等。
l.在空氣中易氧化或因吸收二氧化碳而變質的藥品:如魚肝油或魚肝油精易氧化變紅;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易吸收二氧化碳而成碳酸鹽;氨茶巴吸收二氧化碳而成茶堿;水楊酸鈉、苯巴比妥鈉、苯妥英鈉等都應防止二氧化碳的吸收。
二、夏季用藥注意事項
1、不宜過度溫熱。溫熱藥用來治療寒癥,夏季大量使用常會出現(xiàn)發(fā)熱、出血、瘡瘍等病變。即使必須使用,也只能減少劑量,縮短療程。
2、不宜過度發(fā)汗。夏季人體易出汗,此時再服大量發(fā)汗藥,勢必大汗淋漓,導致體內水分失衡,甚至出現(xiàn)休克等危重癥候。
3、不宜過度滋補。滋補藥不易吸收,只有消化功能完善的人才能使用,否則會出現(xiàn)腹脹、不思飲食等現(xiàn)象。而人在夏季,胃腸功能低,故不宜使用,更忌過度滋補。

【內容整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微信{chihuoyunnan}刪除,{因為內容來自網絡}凡涉及中藥秘方或者處方,需要請專業(yè)醫(yī)生驗證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亂用,本內容只是整理自網絡的參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