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敷肩頸腰腿疼中藥秘方,風濕性腰腿痛用的外用中藥
發(fā)布時間:2023-05-20 12:04
編輯:網(wǎng)絡
點擊:409
本文目錄一覽風濕性腰腿痛用的外用中藥2,哪些中藥藥膏能夠治療腰腿痛3,治療腰腿痛的中藥方4,外敷腰腿痛的治療方法5,急求治療頸肩腰腿痛的中藥熏蒸方子6,治療腰痛的中藥外治方法有哪些7,治療腰腿痛的幾種藥酒偏方風濕性腰腿痛用的外用中藥……
本文目錄一覽
1,風濕性腰腿痛用的外用中藥
紅花,三七,乳香,沒藥,馬錢子,泡酒推拿時可圖其穴位,其后用藥膏貼患處。謝采納。
2,哪些中藥藥膏能夠治療腰腿痛
上海瀅澈商貿(mào)代理的洛賽通冷敷貼,改變了我對中藥的認識。
3,治療腰腿痛的中藥方
痛的時候服云南白藥,多吃雞蛋,少喝水,每天一兩酒。當然要先看中醫(yī),才能開藥方的呀,這樣問了你也不敢用吧,推薦你可以去八珍堂看一下,那邊有很多名老中醫(yī)呢。
4,外敷腰腿痛的治療方法
就直接采取有效的中藥外敷在腰部就可以了 這樣的藥物很多 選擇合適 有效的藥物治療就是關鍵了用旺草胡蜂醋外用的,適當?shù)淖霭茨?,效果是很好?
您好!用鄭氏骨科舒筋活血散,接骨損傷散,中醫(yī)中藥骨科專用藥治療外敷。對腰腿痛療效好。
5,急求治療頸肩腰腿痛的中藥熏蒸方子
獨活寄生 方【組成】獨活9克、秦艽9克、防風9克、川芎6克,細辛3克,桑寄生18克,牛膝9克、杜仲9克、當歸12克、白芍9克、熟地15克、茯苓12克、黨參12克,肉桂1.5克、甘草6克。【功用】補肝腎益氣血,祛風濕止痹痛:用于肝腎兩虧,風寒濕痹,證見關節(jié)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攣痛麻木、腰膝冷痛等。目前多用本方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神經(jīng)炎、腰肌勞損等屬于肝腎、氣血虧虛者。效果很好?。?!透骨草50 伸筋草50 雞血藤30 桑枝30 桂枝20上藥水煎取汁1000毫升先熏后洗荊芥50克,秦艽30克、防風30克、川芎35克,細辛20克,粉葛60克,石菖卜60克。八棱麻100克。
6,治療腰痛的中藥外治方法有哪些
(一)濕敷法 方一 取吳茱萸、黑附子、肉桂、干姜、川芎、蒼術、羌活、獨活、威靈仙、土元、全蟲、冰片各10克,細辛6克,紅花15克,皂角9克,川椒30克。將上述藥物烘干,研為細末、過篩,取生姜汁或酒調(diào)成膏狀敷于患處。本方善治風、寒、濕三氣所致關節(jié)痛。 方二 取絲瓜籽適量,研為細末,醋調(diào)成膏狀,敷命門穴(背后兩腎之間,在第二腰椎棘突下,與肚臍相對的位置),上用塑料薄膜和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本方適用于濕熱腰痛。 (二)熨敷法 取荊芥、防風、秦艽、丁香、肉桂、乳香、沒藥及胡椒各等量,共研細末。治療時將藥粉撒在患處皮膚上,取白布2~3塊(醋浸)蓋于藥末上。再用20毫升注射器吸取95%酒精噴灑在白布上,然后點燃,并不斷噴灑酒精,待患者感覺燙時吹熄,略涼后再度點燃(初次熨敷時不要太熱,用此法應注意防燙傷)。 反復4~5次即可結(jié)束1次治療,一般可隔日進行,亦可每日進行。10天1個療程,停5天,繼續(xù)下1療程。本方適用于急慢性腰扭傷、慢性腰勞損。也可適用關節(jié)扭傷、肌肉風濕病、骨折及脫臼的功能恢復階段等。 (三)藥酒拍打法 取桑寄生、杜仲、狗脊、川斷、白花蛇、梧桐花、木香、當歸、元胡、乳香及沒藥各等份,浸于45~70度白酒中,每日攪拌,半月后使用。用時在患處蘸上藥酒,拍打腰部。每日1~2次,每次15分鐘,本方對外傷性腰痛、腰肌勞損及風寒濕痹所致的腰痛均有較好的療效。 (四)膏藥 取傷濕止痛膏、麝香追風膏等,使用前將患處皮膚洗凈擦干,貼于患處即可。貼的范圍略超過病痛區(qū)域。如是固態(tài)的膏藥,如狗皮膏、萬應膏、損傷風濕膏等,先行烘烤,烊化后再貼于患處。有些軟膏,如溫經(jīng)痛絡膏、舒經(jīng)活絡膏、伸筋膏等糊狀物,用時直接涂布于皮膚上,以看不見痛處皮膚為度,外加紗布并包扎,按使用說明或醫(yī)囑定時更換。 值得注意的是,局部皮膚有創(chuàng)口、發(fā)生感染或有皮膚病的患者禁忌貼膏藥。含有麝香之類藥物的膏藥,對懷孕有影響,孕婦不宜使用。另外,對一些西醫(yī)已經(jīng)診斷明確的腰痛,還是應以主治醫(yī)生的治療為主,上述方法僅作為輔助治療。
7,治療腰腿痛的幾種藥酒偏方
獨活30克,當歸30克,制杜仲30克,川芎30克,熟地黃30克,丹參30克
泡十斤酒腰腿痛是以腰部和腿部疼痛為主要證狀的傷科病證 。主要包括現(xiàn)代醫(yī)學的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椎管狹窄癥等。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指出該病與腎虛、風邪入侵有密切關系。腰腿痛多因扭閃外傷、慢性勞損及感受風寒濕邪所致 以腰部和腿部疼痛為主要證狀的傷科病證 。 主要包括現(xiàn)代醫(yī)學的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椎管狹窄癥等。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指出該病與腎虛、風邪入侵有密切關系。腰腿痛多因扭閃外傷、慢性勞損及感受風寒濕邪所致。 《漢書· 食貨志》上說:“酒,為百藥之長”。酒本身就是一種藥,祖國醫(yī)學認為酒性溫、味辛而苦甘,具有溫通血脈、開瘀散滯,宣散藥力,溫脾暖胃,祛散風寒,振奮陽氣,消除疲勞的作用。自古以來,酒和藥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醫(yī)的繁體字“醫(yī)”本身就含有酒字,治病也是古人釀酒的目的之一。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有“醪酒”治療“經(jīng)脈不通,病生不仁”的記載。酒可以直接當藥,治療關節(jié)酸痛、腿腳軟弱、行動不利、肢寒體冷、肚腹冷痛等癥,起到舒經(jīng)通絡、溫陽散寒的作用。 下面是一個藥酒偏方 1、組方:由當歸、血竭、全蝎、烏梅、制川烏、制草烏、肉桂、鹿角膠、川牛膝、杜仲、小茴香、甘草、生姜、紅糖、冰糖等、純糧食酒(純內(nèi)蒙“歸流河”高粱酒)1500毫升組成。 2、制法:將以上中藥按一定比例共研粗末同糖、姜泡入酒中,3天翻一次(用力搖動容器3-5下即可),共浸泡10天即可應用,這些藥為一劑,兩劑為一療程。 3、服用方法:每次15-20毫升,每日三次,飯后服用,服二劑藥為一療程。 主治病癥 : 腰部和腿部的單側(cè)或雙側(cè)疼痛或腰痛或腿痛(尤其以腰和腿同時疼痛效果為最好)。不包括病理性的如腫瘤、結(jié)核所引起的腰腿疼痛疾病。 本方的絕妙之處在于川烏、草烏與烏梅的合理配合(三者必須按照一定的比例配伍方能出現(xiàn)最佳的治療效果,這是李大夫多年實踐的結(jié)果),川烏、草烏溫通經(jīng)脈止痛、祛風除濕,妙在配合烏梅使機酸與生物堿結(jié)合成鹽,易溶于水,提高溫通經(jīng)脈止痛祛風除濕之效(必須按照比例)。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對于一些有急性損傷的病人,他們需要通過制動、冷敷來控制出血和滲出,減輕腫脹、疼痛,這時如外用、內(nèi)服藥酒都會加大損傷,不利于日后的恢復。所以,急性期患者都不適用藥酒。

【內(nèi)容整理自網(wǎng)絡,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微信{chihuoyunnan}刪除,{因為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凡涉及中藥秘方或者處方,需要請專業(yè)醫(yī)生驗證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亂用,本內(nèi)容只是整理自網(wǎng)絡的參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