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附子湯,人參和制附子起什么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2-07-15 02:30
編輯:網(wǎng)絡(luò)
點擊:551
人參和制附子起什么作用有溫經(jīng)散寒,回陽救逆的作用?;仃柧饶娴?!大補元氣,回陽救逆,這是危急重癥才用的2,人參附子湯藥理作用與臨床應(yīng)用【來源】《正體類要》?!窘M成】人參15克附子10克【用法】附子1……
1,人參和制附子起什么作用

2,人參附子湯藥理作用與臨床應(yīng)用
【來源】《正體類要》?! 窘M成】人參15克附子10克 【用法】附子10克加入水500ml,先在火上煎30分鐘以上,小火熬至附子藥水無麻感覺(用筷子到藥水蘸一下,用舌尖嘗一下),再加入人參15克,小火熬10分鐘后就可以?! 竟τ谩炕仃柧饶?,大補元氣,散寒止痛?! 局髦巍繗鉁碌臅炌鲫柼撁?,肢冷脈微,散寒止痛。

3,附子湯是什么
藥用附子湯有很多種,都為溫補類藥物。 附子湯【處方】附子(生.去皮臍.半兩) 人參(半兩) 茴香(炒.一分) 茯苓(一分) 山藥(一分) 甘草(炙.三分) 干姜(炮.三分)【功能與主治】治房室忽中風(fēng),惡風(fēng)多汗,汗出粘衣,口干上瀆、不能勞事,身體盡痛,名曰內(nèi)風(fēng)。【用法與用量】每服四大錢,水二鐘,生姜三片,鹽少許,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菊洝棵鳌し劫t著《奇效良方》附子湯【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二?!窘M成】附子(炮,去皮、臍) 桂心各15克 細(xì)辛(去苗) 防風(fēng)(去叉) 人參 干姜(炮)各18克【用法】上藥銼散。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1枚,煎取16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或為末,用酒調(diào)下6克?!局髦巍课迮K中風(fēng)寒,手足不仁,口面歪斜,昏暈失音,眼目瞤動,牙車緊急,不得轉(zhuǎn)動。附子湯【來源】《傷寒論》?!窘M成】附子15克(炮) 茯苓9克 人參6克 白術(shù)12克 芍藥9克【用法】上五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溫服100毫升,日三服?!竟τ谩繙亟?jīng)助陽,祛寒除濕。【主治】少陰陽虛,寒濕內(nèi)侵,背惡寒,身體骨節(jié)疼痛,口中和,手足寒,脈沉者。【方論】方中重用炮附子溫經(jīng)壯陽;人參補益元氣;茯苓、白術(shù)健脾化濕;芍藥和營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溫經(jīng)助陽,祛寒除濕之功。附子湯【組成】附子1枚(重7錢,炮,去皮臍)?!緛碓础糠匠觥蹲C類本草》卷十引《孫用和方》,名見《圣濟總錄》卷七十四?!局髦巍炕魜y,大瀉不止?!居梅ā可蠟槟?。每服4錢,水2盞,加鹽半錢,煎取1盞,溫服,立止。附子湯【組成】附子(炮)1兩,獨活1兩,防風(fēng)(去苗)1兩,川芎1兩,丹參1兩,萆薢1兩,菖蒲1兩,天麻1兩,官桂1兩,當(dāng)歸1兩,黃耆半兩,細(xì)辛(去苗)半兩,山茱萸半兩,白術(shù)半兩,甘菊花半兩,牛膝(酒浸)半兩,甘草(炙)半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兩?!緛碓础俊缎髡摗肪硪弧!局髦巍磕I臟風(fēng)寒濕痹,腰脊疼痛,不得俯仰,兩腳冷,受熱不遂,頭昏,耳聾,音渾?!居梅ā可蠟槟?。每服3錢,水1大盞,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不拘時候。附子湯【組成】甘草1兩(炙微赤,銼),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干姜1兩(炮裂,銼),赤芍藥1兩?!緛碓础糠匠觥妒セ荨肪硎?,名見《普濟方》卷一四○。【主治】傷寒大熱,汗出熱不去,腹內(nèi)拘急,四肢厥冷,并下利。【用法】上為散。每服5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附子湯【組成】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干姜(炮)1兩半,甘草(炙)1兩半,防風(fēng)(去叉)1兩半,獨活(去蘆頭)1兩半,石膏(碎)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白術(shù)1兩,芎
4,中藥附子走而不守回陽救逆的藥理作用是什么
藥用附子湯有很多種,都為溫補類藥物。 附子湯【處方】附子(生.去皮臍.半兩) 人參(半兩) 茴香(炒.一分) 茯苓(一分) 山藥(一分) 甘草(炙.三分) 干姜(炮.三分)【功能與主治】治房室忽中風(fēng),惡風(fēng)多汗,汗出粘衣,口干上瀆、不能勞事,身體盡痛,名曰內(nèi)風(fēng)?!居梅ㄅc用量】每服四大錢,水二鐘,生姜三片,鹽少許,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菊洝棵鳌し劫t著《奇效良方》附子湯【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二?!窘M成】附子(炮,去皮、臍) 桂心各15克 細(xì)辛(去苗) 防風(fēng)(去叉) 人參 干姜(炮)各18克【用法】上藥銼散。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1枚,煎取16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或為末,用酒調(diào)下6克。【主治】五臟中風(fēng)寒,手足不仁,口面歪斜,昏暈失音,眼目瞤動,牙車緊急,不得轉(zhuǎn)動。附子湯【來源】《傷寒論》。【組成】附子15克(炮) 茯苓9克 人參6克 白術(shù)12克 芍藥9克【用法】上五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溫服100毫升,日三服?!竟τ谩繙亟?jīng)助陽,祛寒除濕。【主治】少陰陽虛,寒濕內(nèi)侵,背惡寒,身體骨節(jié)疼痛,口中和,手足寒,脈沉者。【方論】方中重用炮附子溫經(jīng)壯陽;人參補益元氣;茯苓、白術(shù)健脾化濕;芍藥和營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溫經(jīng)助陽,祛寒除濕之功。附子湯【組成】附子1枚(重7錢,炮,去皮臍)?!緛碓础糠匠觥蹲C類本草》卷十引《孫用和方》,名見《圣濟總錄》卷七十四。【主治】霍亂,大瀉不止?!居梅ā可蠟槟?。每服4錢,水2盞,加鹽半錢,煎取1盞,溫服,立止。附子湯【組成】附子(炮)1兩,獨活1兩,防風(fēng)(去苗)1兩,川芎1兩,丹參1兩,萆薢1兩,菖蒲1兩,天麻1兩,官桂1兩,當(dāng)歸1兩,黃耆半兩,細(xì)辛(去苗)半兩,山茱萸半兩,白術(shù)半兩,甘菊花半兩,牛膝(酒浸)半兩,甘草(炙)半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兩。【來源】《宣明論》卷一?!局髦巍磕I臟風(fēng)寒濕痹,腰脊疼痛,不得俯仰,兩腳冷,受熱不遂,頭昏,耳聾,音渾?!居梅ā可蠟槟?。每服3錢,水1大盞,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不拘時候。附子湯【組成】甘草1兩(炙微赤,銼),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干姜1兩(炮裂,銼),赤芍藥1兩?!緛碓础糠匠觥妒セ荨肪硎?,名見《普濟方》卷一四○?!局髦巍總鬅?,汗出熱不去,腹內(nèi)拘急,四肢厥冷,并下利?!居梅ā可蠟樯ⅰC糠?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附子湯【組成】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干姜(炮)1兩半,甘草(炙)1兩半,防風(fēng)(去叉)1兩半,獨活(去蘆頭)1兩半,石膏(碎)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白術(shù)1兩,芎
5,附子人參當(dāng)歸熟地湯
可以一起燉湯的,鮮人參具有提高抵抗力的作用。許多人有冬天四肢冰冷,易感冒,夏天怕熱易中暑等體質(zhì)低下的癥狀。鮮人參補氣生血,堅持長期食用鮮人參能夠從根本上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人體體質(zhì)!
6,有沒有人用過傷寒當(dāng)歸四逆加人參附子湯原方及數(shù)量
不知道這是什么人弄出來的方子,治什么病的。但是里面有兩味藥肯定有問題,就是細(xì)辛與附子,兩樣都是有毒的,用這么打幾兩肯定要中毒呀。中醫(yī)對細(xì)辛的用量有句話是很有名的——叫做“細(xì)辛不過錢”,就是說用細(xì)辛不能超過1錢的量(1錢=5克)。 人參附子湯原方:人參(不是紅參)15克 附子10克 當(dāng)歸四逆湯原方: 當(dāng)歸12克 桂枝9克 芍藥9克 細(xì)辛3克 通草6克 大棗8枚,擘[bo] 炙甘草6克 而當(dāng)歸四逆湯的歌訣中有這么一句:不用附子及干姜,助陽過劑陰反灼。 我不是專門學(xué)中醫(yī)的,可能也有理解的不對的地方。
7,野人參葉子的圖片是什么樣子的
野人參與人工種植的人參形態(tài)一樣,沒差別,都是長幾年就有幾片葉子,不過根須不一樣,人工的肥大凈白,野人參須長參小野人參與人工種植的人參形態(tài)一樣,沒差別,都是長幾年就有幾片葉子,不過根須不一樣,人工的肥大凈白,野人參須長參小【概念】人參葉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肥大,肉質(zhì),圓柱或紡錘形,末端多分歧,外皮淡黃色。葉為掌狀復(fù)葉,具長柄;輪生葉的數(shù)目依生長年限而不同,一般1年生者1片三出復(fù)葉,2年復(fù)葉,最多可達6片復(fù)葉;小葉5,偶有7片。【性狀】該品常扎成小把,呈束狀或扇狀,長12 ~35cm。掌狀復(fù)葉帶有長柄,暗綠色, 3~6 枚輪生。小葉通常5枚,偶有7或9枚,呈卵形或倒卵形,基部的小葉長2~8cm ,寬1~4cm ;上部的小葉大小相近,長4~16cm,寬2~7cm ,基部楔形,先端漸尖,邊緣具細(xì)鋸齒及剛毛,上表面葉脈生剛毛,下表面葉脈隆起。紙質(zhì),易碎。氣清香,味微苦而甘?!緫?yīng)用】1. 用于暑熱口渴。功能清熱、生津止渴,用治暑熱口渴,配麥冬、滑石、西瓜翠衣等,有解暑止渴之效。2. 用于熱病傷津,胃陰不足,消渴。治熱病傷津。單用力弱,可配生石膏、知母、粳米等藥,以增強解熱生津之力。治胃熱陰傷之口干,可配蘆根、茅根、麥冬等藥,以清熱生津。治消渴,屬熱熾陰傷者,可配天花粉、天門冬、黃連等藥,以清火生津止渴;屬氣陰兩傷者,可配生黃芪、麥冬、五味子等藥,以益氣養(yǎng)陰止渴。3. 用于肺燥干咳。人參葉能清肺生津,可治溫燥傷肺之干咳,單用力緩,常配知母、貝母、桑葉等藥,共奏清燥潤肺止咳之功。4. 用于虛火牙痛。人參葉能降虛火,治虛火牙痛,可配生地、麥冬、生牛膝等,以滋陰降虛火而止痛。
8,有哪些湯劑含有附子這些湯劑由什么組成
你好,有附子湯、加味附子湯、人參附子湯、桂枝附子湯、干姜附子湯等?! 「阶訙? 【組成】附子二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兩 人參二兩 白術(shù)四兩 芍藥三兩 以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升,日三服?! 竟δ芘c主治】治房室忽中風(fēng),惡風(fēng)多汗,汗出粘衣,口干上瀆、不能勞事,身體盡痛,名曰內(nèi)風(fēng)?! 〖游陡阶訙骸窘M成】人參2錢,干姜1錢,白術(shù)1錢,細(xì)辛5分,甘草1錢,蔥白1寸,大棗1枚。 【主治】瞑目癥。二目不疼不腫,緊閉難睜,頭暈神昏。 【用法】水煎服。另用牙皂、鏡砂、明礬各等分,為末,隨前藥水沖服。 人參附子湯:【組成】人參15克 附子10克 【用法】附子10克加入水500ml,先在火上煎30分鐘以上,小火熬至附子藥水無麻感覺(用筷子到藥水蘸一下,用舌尖嘗一下),再加入人參15克,小火熬10分鐘后就可以。 【功用】回陽救逆,大補元氣,散寒止痛?! 局髦巍繗鉁碌臅炌鲫柼撁摚涿}微,散寒止痛?! 」鹬Ω阶訙骸窘M成】桂枝三兩45g(去皮) 甘草二兩30g(炙) 生姜三兩45g(切) 大棗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15g(炮) 【用法】上藥五味,以水18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溫服?! 粳F(xiàn)代用量】桂枝(9克) 生姜(9克) 大棗(3枚) 甘草(6克) 附子(3—6克) 【功用】祛風(fēng)除濕,溫經(jīng)散寒?! 局髦巍總司湃眨L(fēng)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zhuǎn)側(cè),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F(xiàn)用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等屬于風(fēng)寒濕邪而成者?! 「山阶訙骸窘M成】干姜60克 附子5克(生用) 【用法】上二味,以水3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滓,頓服。 【主治】傷寒下之后,復(fù)發(fā)汗。晝?nèi)諢┰瓴坏妹撸苟察o,不嘔不竭;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 皩<摇眻F隊很高興為你答疑解惑,希望您繼續(xù)選擇“專家”團隊為您服務(wù)。后下的如氣味芳香的薄荷、砂仁、沉香、肉桂等和久煎有效成分易破壞的鉤藤、大黃、番瀉葉、徐長卿等均宜后下,以保存藥效先煎的有礦物類、貝殼類,動物的骨、甲、角及質(zhì)堅體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藥物宜先煎,以使有效成分盡力煎出,如生石膏、寒水石、生龍骨、生瓦楞子、龜板、鹿角、水牛角等。對久煎可緩和毒性的藥物,也宜先煎,如烏頭、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等。沖服的藥物如血竭、三七粉、川貝母粉烊化的如阿膠、龜板膠、鹿角膠、蜂蜜、飴糖、芒硝等宜于其它藥煎出濾液后,再入藥液中溶化后服用。
9,肉桂附子麥冬五味子可以一起配伍嗎
肉桂 附子是熱藥 五味子是補藥 麥冬是滋陰潤燥的藥 不知你要只什麼 最好說明一下可以,簡單扼要.份量一定要調(diào)好君臣佐使~
可以一起吃,主要是用于陽虛氣短,畏寒肢冷,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肢體麻木疼痛等,可加人參,生甘草。作用更強,效果更好。這個配伍可以用于腎虛肢寒癥,,配伍過于簡單效果未必會好,這個方子很好的,,可以治療下焦虛寒 引起的口渴癥,,和 上熱下寒的心腎不交。。附子 肉桂補腎陽,,暖下焦之寒,,可以使下焦水汽上呈 ,,五味子補腎氣,,麥冬 滋上焦 肺之水。。完全可以 不違背中藥配伍原則
相惡原則
即兩藥合用,一種藥物能使另一種藥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喪失。如人參惡萊菔子,因萊菔子能削弱人參的補氣作用。
相惡,只是兩藥的某方面或某幾方面的功效減弱或喪失,并非二藥的各種功效全部相惡。如生姜惡黃芩,只是生姜的溫肺、溫胃功效與黃芩的清肺、清胃功效互相牽制而療效降低,但生姜還能和中開胃治不欲飲食并喜嘔之證,黃芩尚可清泄少陽以除熱邪,在這些方面,兩藥并不一定相惡。
兩藥是否相惡,還與所治證候有關(guān)。如用人參治元氣虛脫或脾肺純虛無實之證,而伍以消積導(dǎo)滯的萊菔子,則人參補氣效果降低。但對脾虛食積氣滯之證,如單用人參益氣,則不利于積滯脹滿之證;單用萊菔子消積導(dǎo)滯,又會加重氣虛。兩者合用相制而相成,故《本草新編》說:“人參得萊菔子,其功更神?!惫氏鄲号湮樵瓌t上應(yīng)當(dāng)避免,但也有可利用的一面。由此可以解釋,為什么歷代本草文獻中所列相惡藥物達百種以上,而臨床醫(yī)家并不將相惡配伍通作配伍禁忌對待。
相反原則
即兩種藥物合用,能產(chǎn)生或增強毒性反應(yīng)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藥物(見“用藥禁忌”)。
上述六個方面,其變化關(guān)系可以概括為四項,即在配伍應(yīng)用的情況下:①有些藥物因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而增進療效,是臨床用藥時要充分利用的;②有些藥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藥時應(yīng)加以注意;③有些藥物則由于相互作用,而能減輕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應(yīng)用毒性藥或烈性藥時必須考慮選用;④一些藥物因相互作用而產(chǎn)生或增強毒副作用,屬于配伍禁忌,原則上應(yīng)避免配用。
我國古代醫(yī)學(xué)家把中藥配伍禁忌總結(jié)為十八反和十九畏歌訣,以便人們記憶掌握。十八反歌訣: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遂戟芫藻俱戰(zhàn)草,諸參辛芍叛藜蘆。這十八反包括32種中藥的相反。如果相反藥物合用,會增強或產(chǎn)生毒副作用,原則上應(yīng)禁用。即:半夏、瓜萎(包
括瓜萎皮、萎仁、天花粉)、貝母(包括浙貝母、川貝母)、白鼓、白及反烏頭(包括川烏、草烏、附子、天雄、側(cè)子);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人參、黨參、太子參、丹參、玄參、沙參、苦參、細(xì)辛、白芍、赤芍反藜蘆。十九畏歌訣:
硫黃原是火中精,樸硝一見便相爭;
水銀莫與砒霜見,狠毒最怕密倫僧;
已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
丁香莫與郁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棱;
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
官桂善能調(diào)冷氣,石脂一見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順逆,炮濫炙熔莫相依

【內(nèi)容整理自網(wǎng)絡(luò),若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微信{chihuoyunnan}刪除,{因為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luò)}凡涉及中藥秘方或者處方,需要請專業(yè)醫(yī)生驗證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亂用,本內(nèi)容只是整理自網(wǎng)絡(luò)的參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