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藥煎服,礦石類藥煎的時候要用布包嗎
發(fā)布時間:2022-09-25 11:21
編輯:網絡
點擊:601
本文目錄一覽礦石類藥煎的時候要用布包嗎2,中藥赭石怎樣煎服3,求助中藥中的礦物藥炮制后標準制定4,中藥煎煮與服法圖解值得收藏5,慢性腎炎能吃含有礦物質的食物嗎6,中藥煎服方法7,求助次藥方煎服方法8,什么叫煎服9,煎藥礦石類藥煎的時……
本文目錄一覽
1,礦石類藥煎的時候要用布包嗎

2,中藥赭石怎樣煎服
赭石是氧化物類礦物剛玉族赤鐵礦,主含三氧化二鐵,中醫(yī)認為,赭石苦,寒。歸肝、心經。平肝潛陽,降逆,止血。用于眩暈耳鳴,嘔吐,噫氣,呃逆,喘息,吐血,衄血,崩漏下血。 用法:打碎先煎30分鐘后加入別的藥再一起煎20分鐘就可,復煎直接加水煎開再煎20分鐘就好。

3,求助中藥中的礦物藥炮制后標準制定
你可以參照《全國中藥炮制規(guī)范》中的礦石藥部分進行制定:處方用名 來源 炮制方法 成品性狀 理化鑒別 性味歸經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主治建議可以加一些現(xiàn)代的研究成果(當然要公認的,明確的),如化學成分,炮制作用原理,藥理藥效,臨床適應癥等同時研讀相關法律法規(guī)要求
4,中藥煎煮與服法圖解值得收藏
現(xiàn)在,中醫(yī)藥正日益受到人們的歡迎,但是,當您把一包包中草藥拿會家以后,到底該怎樣正確地煎煮和服用呢?下面我們來談談。 一、煎藥工具怎么選? 現(xiàn)在有些朋友對此不大在意,用平時煮飯的鋁鍋來熬中藥,這是不對的,一般情況下,中藥不能用金屬器皿來煮,因為金屬器皿中所含的各種金屬成份會與某些中藥的成份產生化學反應,而且其中某些重金屬被析出后會被人體吸收,從而影響人體的健康。最好用砂鍋、陶罐、搪瓷、不銹鋼亦可。 但是,有的朋友會發(fā)現(xiàn),藥壺在開始煮的時候會漏水,這是為什么呢?原來,用泥渣燒制的藥壺會有一些縫隙,傳統(tǒng)的做法是,在第一次使用以前,先用藥壺熬些玉米面,熬好以后,藥壺的縫隙就會被堵住了。如果您用砂鍋煮藥,那么記住,一開始不要使用大火,否則砂鍋會出現(xiàn)裂鍋現(xiàn)象,要先用小火,等砂鍋整個都熱了,再適當加大點火力。 鐵鍋在煎煮山楂、五倍子等中藥時,會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鐵。 中藥湯劑的質量與選用的煎藥器具有密切的關系?,F(xiàn)在仍是以砂鍋為好,因為砂鍋的材質穩(wěn)定不會與藥物成分發(fā)生化學反應,其傳熱均勻緩和,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此外,也可選用搪瓷鍋,不銹鋼鍋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鐵鍋,銅鍋,主要是因為鐵鍋或銅鍋的化學性質不穩(wěn)定,易氧化。 在煎煮藥時能與中藥所含的化學成分發(fā)生反應,如與鞣質類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鐵,使藥液的顏色加深。與黃酮類成分可生成難容性聚合物。與有機酸類成分可生成鹽類。這些都會影響湯劑的質量,直接關系到中藥湯劑的臨床療效。 二、中藥飲片是否需清洗? 如果實在覺得草藥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切忌浸洗,以免成分丟失,細小種子類的藥材會被沖走流失。 三、煎藥前需不需要浸泡? 需要! 藥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這是因為來源于植物類的中藥多是干燥品,通過加水浸泡可使藥材變軟,組織細胞膨脹后恢復其天然狀態(tài),煎藥時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為1-1.5小時。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為2-3小時。 四、煎藥需要多少水量? 水應浸過藥材面2-3cm為佳,輕輕摁住藥材,水面剛好漫過手背,一些花草類的藥物吸水量較大,在浸泡半小時后水位下降,另加涼水至標準水位,再開始煎煮。 五、煎藥應掌握什么樣的火候? 在藥液未沸前宜用急火(大火) 沸后改用文火(小火) 煎藥溫度的高低,中醫(yī)稱之為“火候”一般習慣上稱為“文火”或“武火”。所謂文火,就是弱火,溫度上升緩慢,水份蒸發(fā)較慢。 所謂武火,就是強火,溫度上升快,水份蒸發(fā)的也快。如煎藥時火候過強,水份蒸發(fā)快,會影響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鍋。 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藥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狀態(tài),可減慢水份的蒸發(fā),這樣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六、煎藥應需要多長時間? 各不相同 1.一般藥物,頭煎煮沸后,再煎20—30分鐘,二煎煮沸后,再煎15-20分鐘。 2.質地較輕或含芳香性成分較多,如解表、芳香化濕、行氣等類藥物,煎煮時間應適當縮短,頭煎煮沸后再煎10-15分鐘,二煎煮沸后5-10分鐘即可。 3.補虛藥、礦物藥及根莖類等質地厚重堅實、不易揮發(fā)的藥,則應延長煎煮時間。頭煎煮沸后,再煎40-50分鐘;二煎三煎,乃治四煎沸后,再煎30-40分鐘即可。煎煮時間均以藥液煮沸后計算。 七、可以煎煮多少次? 中藥湯劑每煎煮1次時,有效成分的提取率約為45%,也就是說中藥湯劑煎煮3次后,已提取有效成分的90%左右,如果藥物只煎煮1-2次,則有效成分總損失量為30%-55%,補益藥就更多,故提倡煎煮2次為佳。 八、處方中單包的藥如何煎熬? 『后下』▼ 一般在中藥湯劑煎好前5~10分鐘入煎即可 『包煎』▼ 1.花粉類藥物、細小種子果實類中藥、藥物細粉,如蒲黃、葶藶子、黛蛤散等均應包煎。 2.含淀粉較多的藥物,如浮小麥、車前子等在煎煮過程中易焦化,也需包煎。 3.附絨毛藥物,包煎可避免絨毛脫落,混入湯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等不適癥狀,常見藥物如旋覆花、枇杷葉等。 『烊化』▼ 一些膠類或糖類藥物,如阿膠、龜版膠、鹿角膠、飴糖等。宜加適量開水溶化后,沖入湯液或加入湯液中烊化服用。 『另煎』▼ 一些貴重中藥,如人參、西洋參、鹿茸、冬蟲夏草等。為避免浪費,可以單獨煎煮取汁液,兌入煎好的湯劑中服用。 『沖服』▼ 一些難溶于水的藥物,如牛黃、三七粉、羚羊角粉、朱砂、硇砂等。宜研極細粉后用湯劑沖服。鮮藥,如鮮竹瀝汁、鮮生地、鮮蘆根等,按醫(yī)囑取汁沖服。 煎好的藥液最好立即濾出,每劑約50-200ml,混合后分次服用。如藥液太多,可將混合的藥液大火濃縮后再服用。最好當天煎制,當天用完。如果是代煎的真空包裝湯劑,根據(jù)代煎真空包裝的提示,冰箱冷藏盡快服用完畢。 九、煎煮后如何服用? 1.服藥的溫度:根據(jù)病情需要。 溫服:湯劑大多需溫服。特別是一些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的藥物。 冷服:即將煎好的中藥湯劑放涼后服用。一般來說,寒劑宜冷服,適用于熱證。 熱服:將煎好的中藥湯劑趁熱服下。一般而言,熱劑宜熱服,適用于寒證。比如外感風寒時一定要熱服,服后蓋好衣被,吃熱粥,助出汗,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藥效。 2.服藥的劑量 。具體根據(jù)醫(yī)囑病情需要,有的是分服(分次服用),有的是頓服(一次性服用)。 十、服藥的時間 湯劑一般每天一劑,分早晚二次服用。 至于飯前還是飯后服則主要決定于病變部位和性質:一般來講,病在胸隔以上的(心、肺),如咽痛、感冒、頭痛、眩暈等應在飯后服用。如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腎等疾患,則要飯前服用,某些對胃腸有刺激性的藥物要在飯后服用,滋補藥要空腹服用,安神催眠藥應在睡前服用,特殊方劑應遵醫(yī)囑。 附:常用藥引子 俗話說:“藥無引使,則不通病所?!彼幰右喾Q引經藥、引藥,主要是指能引導處方中的諸藥集中于某一部位或臟腑,直達病所,使之更好地發(fā)揮治療效果的藥物。 具體來說,藥引子主要有以下功效: 增強藥物療效。健脾胃助消化的中藥湯劑,常放入大棗;產后淤血多、乳汁少等,常會用到生化顆?;蛏?,最好用紅糖送服,以增強補血散寒、祛淤的功效。 直達病處。中醫(yī)認為,鹽味咸,可引藥入腎,作為藥引能幫助藥物直達病變處,更好地發(fā)揮補腎的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六味地黃丸、左歸丸、大補陰丸等,最好用淡鹽水送服。 緩解“毒性”。清熱解毒藥藥性寒涼容易傷胃,含貝殼礦石類的中藥較難消化,都需要用米湯送服,可減少藥物對胃腸的刺激,顧護胃氣。應用甘遂、大戟等有毒或烈性藥物時,常常用紅棗做藥引,緩解毒性。 常見藥引子的用法用量 生姜湯: 常用于送服治療風寒感冒、胃寒嘔吐、脘腹冷痛等病癥的中成藥,如通宣理瞵丸、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亦或是中藥湯劑。一般用生姜3、5片。水煎取汁,溫熱送服中藥即可。 稀米湯: 主要指粳米湯或糯米湯,能保護胃氣,減少苦寒藥對胃腸的損傷。常用于送服寒性較重的中藥湯劑或中成藥,如三黃瀉心湯、牛黃清胃丸等。一般用粳米或糯米適量熬成稀粥,取上層湯汁,趁溫熱送服藥物即可。 蜂蜜水: 常用于送服潤肺止咳、潤腸通便的中藥,如百合固金丸、養(yǎng)陰清肺丸、麻仁潤腸丸等,一般用棗花蜜或槐花蜜5~10毫升,沖入溫水300毫升,送服藥物即可。另外,蜂蜜還能減少中藥苦味,使中藥更好入口。 大棗湯: 常用于送服益脾胃、養(yǎng)心安神的中藥,如人參健脾丸、歸脾丸、香砂養(yǎng)胃丸等。一般用大棗5~10枚,加水煎取汁,送服藥物即可。 淡鹽水: 常用于送服補腎藥,如大補陰丸、六味地黃丸、桂附地黃丸等。一般取食鹽1~2克,加溫水300毫升左右,溶于水后送服藥物。 蔥白水: 常用于送服治風寒感冒、鼻炎,痘疹類病的藥物。多以大蔥白1~2段切碎,煎水取汁送服藥物,或入湯劑同煎。 竹葉水: 常用于送服清熱利尿的中成藥,如導赤丸、萆分清丸等。一般取竹葉6克,加水煎煮取汁,待溫送服藥物。
5,慢性腎炎能吃含有礦物質的食物嗎
慢性腎炎患者和正常人一樣需吃含有礦物質的食物,礦物質和維生素一樣,是人體必須的元素,礦物質是無法自身產生、合成的,每天礦物質的攝取量也是基本確定的。 人體必須的礦物質有鈣、磷、鉀、鈉、氯等需要量較多的宏量元素,鐵、鋅、銅、錳、鈷、鉬、硒、碘、鉻等需要量少的微量元素。
6,中藥煎服方法
佛手我不知道什么樣子,但中藥煎法有幾個原則。類似骨頭石塊類的先泡一個小時以上再煎一個小時左右才行,根莖類的泡一個小時四五十分鐘就行,花草芳香類的,泡個十來分鐘,煎個十分鐘就可以了。煎服之前先泡30分鐘,然后把水倒掉,再加適量的水,大概熬出來150毫升就可以了。記得一天熬兩次才能充分釋放藥效。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容>內容來自用戶:維普網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雜志 淺析中藥煎服方法 趙方磊?。ㄉ綎|膠州市馬店鎮(zhèn)衛(wèi)生院2eo)63o 中藥的煎服方法對療效有較大影響。在煎服中藥方面, 除遵醫(yī)囑用特殊煎法外,~般可按下述方法煎服?!_”是指將藥包(多為粉劑)分成2次放入藥杯,用煎好的藥 汁沖服?;蚍幥皩⑺幍乖谏囝^上,先用溫開水服下,再喝 1煎藥法 煎藥宜用砂鍋(或砂壺)鋁鍋、搪瓷,、禁用鐵鍋、油 有質的鍋。煎藥前,質地特別堅實的生藥需浸泡十余分鐘,一 般不需特殊浸泡。煎藥用冷水,的用量取決于藥品的多少 水和質地。每副中藥加水300rl5~6O,第二煎時水量酌減,a 吸水量大的中藥可適當多加水。一般中藥煎兩煎,每次煎取 一一藥汁。⑤溶化藥:將溶化藥放入已煎好(去渣)的藥汁中,微 微加熱攪拌使其溶化,再攪勻服用。⑥煎湯代水藥:先將 藥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兩煎所需水量)約,煮沸1 0~1ri,取下藥鍋靜置。待藥液澄清后倒出上面的清湯,5na去 掉渣滓,凈藥鍋,洗放入其他藥品,用煎湯代替冷水煎藥?!∪艏鍦蛔?,可加些冷水。注意:分沖藥和溶化藥在服用第 煎和第二煎藥時,各用一半。此外,煎藥時需用玻璃棒或 茶杯藥汁(210~lO1我目前也在喝中草藥,是自己煎熬的。醫(yī)院的藥房會告訴你怎么服用的。我在三家中醫(yī)院看到的煎藥方法都是:冷水泡30分鐘,水超過藥液2-5厘米,第一遍大火煮沸,小火30分鐘左右,第二遍,大火煮沸,小火25分左右。
7,求助次藥方煎服方法
無可奈何藥方;只是看是否能夠止住進一步疼痛,或者好轉?
癥瘕積聚,寒濕夾虛癥;
不能【正治】
要【反治】
身體【尚可】前提下,治療五六年許可以徹底治療痊愈。
飯前45--60分服用。看來這個藥方也只能是補助你氣血,不能根治好你腰間盤突出的好藥方。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沖著你我的緣分,以下我來給你談談關于方藥“配伍”與“煎煮”的問題。 取青風藤、黃芪、黑豆各50克。 水煎服用,每日1劑,早晚2次分服。 本方補氣益血。舒筋活絡。適用于腰椎鍵盤突出癥。 1. 愛心提示 ① 本方治療腰椎鍵盤突出有一定效果,因黃芪、黑豆都是補益藥,而青風藤性味苦、平,治風濕痹痛果很好,副作用極少,所以本方的副作用是很少的。 根據(jù)前人經驗,本方最好加上當歸18克,枸杞10克同用,效果更好。 《本草匯言》說:清風藤,散風寒濕痹之藥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故風病軟弱無力,并勁強偏廢之癥,久服常服,大建奇功。須以歸、杞合用方善也。 ② 以上介紹用(方)藥,請務必咨詢當?shù)卣?guī)(中醫(yī))醫(yī)院,結合自身生理特點和不同的病理變化,辨證選擇使用。 2. “煎煮方法 ① 煎藥工具:以砂鍋、砂罐為好,也可用搪瓷罐或不銹鋼鍋,忌用鐵、銅、鋁等金屬器具。 ② 煎藥用水:以水質純凈、新鮮的自來水、井水,符合飲用水標準為好。 ③ 需用水量:一般用水量為將飲片適當加壓后,水面淹沒過飲片約2厘米為宜。 ④ 煎煮方法:先將藥物用冷水浸泡20--30分鐘,然后用武火煎沸,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狀態(tài)。
解表藥及其它芳香性藥物,一般沸后文火維持10--15分鐘左右即可,而礦物藥、貝殼類及補益藥等,一般宜文火久煎30分鐘以上。每劑藥一般煎2次,滋補藥可煎3次,每次煎成濃藥汁250--300毫升左右。 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采納為答案。先用冷水沁泡上藥半小時,再加600ml水煎45分鐘,倒出,再加400ml水煎半小時,然后把第一次煎出的藥液倒回鍋里再煎20分鐘,成為綜合的藥液。
8,什么叫煎服
中藥的煎服法有多種多樣,它是要據(jù)病情和醫(yī)生用藥的藥性決定,煎服的方法恰當與否與藥效的發(fā)揮和療效是有一定關系?! ?、 煎藥法: ?。?) 容器的使用:容器以陶砂罐為好,也可以用不銹鋼容器,不可用鐵器?! 。?) 水的選擇:當然城里用自來水為主,也可用礦泉水、純凈水、干凈的溪水,不可用熱水浸泡中藥,因為在藥的表面可以生成一層膜影響有效成分的煎出;水以浸過藥料上一寸為宜;水不可過多,也不可過少,過多喝苦藥傷胃,過少影響藥效煎出; ?。?) 火候的控制:一般中藥以小火保持沸騰就可,但補益中藥應該文火為主,煎開后三十分鐘到四十分鐘關掉,外感中藥以武火急煎開后十分鐘就可,現(xiàn)在家庭多用煤氣和電爐為主煎藥,煤氣煎藥應該小火多煎時間,電爐煎藥一般開后就可關掉讓余火慢慢煎出中藥?! 。?) 藥物的洗凈:我們知道中藥大多為植物為主,礦物藥次之,多是從山上或園里拔出后曬干的,因此難免有砂、土等雜質存在,因此在煎前應該選擇一下該洗的要洗該陶的要陶。如蟬衣、地龍砂土較多,應該先另洗。有的藥物不要洗如枸杞、豆類等。最好是將藥物放在水中陶洗一下過濾后泡上半小時后煎較好?! 。?) 煎藥時間:一般中藥煎三十分鐘就可,但解表藥只要煎開后十分鐘就行,補益藥可以文火慢煎開四十分鐘后關掉;礦物、介殼類、有毒中藥可以多煎一些時間。 ?。?) 特殊藥物的煎法與服法: A、先煎:某些礦物類、介殼類中藥,如石膏、磁石、鱉甲、代赫石等,因質地堅硬應該先煎十分鐘后加上其它中藥一起煎;有的有毒如附片、川烏等也應該先煎; B、后下:某些芳香藥、解表藥、清熱藥不宜久煎,以防有效成分揮發(fā);如薄荷、藿香、木香等; C、單煎:也稱另煎。如某些名藥材價格高為了盡可能減少浪費避免與他藥同煎。常常另煎后與其它藥液同服。如人參、高麗參、羚羊角、犀角等; D、 烊化:膠類藥材如阿膠、鹿角膠等,為了避免粘鍋,一般是將此藥用單獨的鍋微煮后烊化,再加上其它藥液一起服用。許多書上都寫將藥煎好后趁熱攪拌加入其它藥液,這方法往往都不能如愿?! 、 裝膠囊吞服:有的藥物如三七、肉桂可以將它磨成極細粉后裝空膠囊后吞服。 F、 包煎:有的藥物如:旋復花、車前子、亭歷子可以用紗布包后與其它藥一起煎; 二、服藥法:服藥方法多樣、時間也不定,要根據(jù)病情需要,一般情況的中藥都是煎好后溫服,一劑藥一般早晚各煎一次,或將一劑藥,煎好一次后,倒出藥液于碗中,再加上水煎第二次,然后合并二次藥液分二次服,這樣可以省事也可省電或煤氣。有的服藥時間也有講究: ?。?) 服藥時間:補藥或治下焦(橫膈以下)病宜吃飯前服;對胃有刺激的藥應該吃飯后服;安神藥宜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時服;驅蟲藥宜空腹服;嘔吐病人宜少量頻服;治寒性的?。ㄈ缥咐洌┮藴胤?;治熱?。ǜ邿幔┮死浞?; ?。?) 服藥次數(shù):一般中藥每天一劑,分早中晚服;也有的可二天一劑視醫(yī)生開藥情況而定;也有的可以煎好代茶喝,也有泡茶飲如六一散、涼茶、玫瑰飲等等;就是用藥罐子煎藥阿,然后再喝有些東西是要炒得,分類很多,自己先問清楚用法吧
9,煎藥
中藥的炮制 中藥來源于植物、礦物和動物,其中不少品種必須經過炮制才能應用于臨床,尤其是具有刺激性和有毒的品種,若不經過炮制或炮制不當,就可能產生副作用或中毒現(xiàn)象。有些中藥雖無毒,而往往是一藥多效,如檳榔生用能驅蟲,炒焦則消導作用增強,炒炭則有止痢作用。因此,必須根據(jù)臨床需要進行炮制,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中藥炮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可簡單歸納如下: (1)改變藥物的性能,緩和或提高藥物的作用。如生地黃性味甘寒,能清熱涼血生津,用于血熱妄行的各種出血癥及熱病口渴等癥。炮制成熟地則性味變成甘溫,能滋陰補血,適用于血虛或腎陰不足等癥。又如何首烏經炮制后,可除去其中致瀉成分,而增強本品的滋補強壯作用?! 。?)降低或消除藥材的毒性、刺激性或副作用。例如川烏、草烏、白附子、半夏、天南星和巴豆等,具有十分強烈的毒性,炮制后可降低或消除毒性,保證用藥的安全有效。如烏頭屬藥材,其毒性成分為二帖生物堿,都是雙酯型的,極小量即能產生麻舌感。炮制后逐步脫去脂肪酸根、芳草酸根形成烏頭次堿和烏頭原堿等,前者毒性極小,后者基本無毒,都易溶于水,且具有生物堿的化學特性與止痛的藥理活性。 ?。?)便于制劑、煎服和貯藏。有些礦物藥如赭石、自然銅等,動物藥如瓦楞子、穿山甲等和某些種子類藥材,堅實難碎,不便于調劑和制劑,有效成分也難以煎出,必須經過煅、淬、炒等方法,使之易于粉碎,便于有效成分煎煮出來,從而提高療效。如爐甘石煅后氧化鋅成分含量增高,而增強了消炎、收斂的作用。有些藥材炮制后使之干燥、消毒,防止蟲蛀及霉變而利于貯藏?! 。?)清除雜物及非藥用部分。植物藥中,有的是利用其根、莖、種子、果實、果穗、花、葉,其中往往含有泥沙或枝梗等雜物;有的利用其莖皮、根皮的而往往含有木質心部分,這些都必須經炮制后除去。還有的藥材來源于同一植物,藥用部分不同,作用亦不同,如麻黃根能止汗,莖能發(fā)汗,必須把兩者分開方能入藥。 中藥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治療效果,關系到病人生命安全。而炮制的目的則是為了用藥安全和更好地發(fā)揮藥效。用水先把藥泡上半小時再煎。煎2次,第一次開鍋后20分鐘,第二次15分鐘。有人認為中藥的煎煮時間越長越好,有人把買來的中藥一股腦兒全倒入鍋中,根本不考慮處方上寫的“先煎”和“后下”,有人甚至把中藥直接倒入沸水中煎煮。其實這些做法全都不對。煎中藥時最好用砂鍋或砂罐煎。加水量應該是在輕輕按住中藥時,讓水面高出藥物2厘米左右。煎藥前應當先用冷水浸泡中藥,使中藥變軟、細胞壁膨脹后再煎煮。煎藥的火候一般分為武火(即大火)和文火(即小火)兩種。煎藥時要根據(jù)中藥的性質與治療需要,選擇武火急煎或以文火緩煎。需要煎煮較短時間的中藥,宜用武火急煎;需要煎煮較長時間的中藥,則宜用文火緩煎。也別太專業(yè)了,嚎。。。稍微正規(guī)點就OK啦~~~應該跟水一起煎?。∷?現(xiàn)在大都是用自來水、井水、泉水來熬藥,只要水質潔凈即可。自來水只要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飲用標準就可以了,如果考慮到殘余氯的問題,將自來水在容器內放置數(shù)小時再用來煎藥,即可明顯減少氯的含量。中醫(yī)學中,指入湯劑的一些藥物需在未入其他藥時,先行煎煮。如有些礦石、貝殼類藥物,因其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易打碎先煎,即煎煮 10 —— 15 分鐘后,再將其他藥物傾入同煎。如生石膏、生牡蠣等。對某些有毒藥物,為降低毒性,亦應先煎或久煎。如附子、烏頭等。 中藥學術語。系煎藥法之一。指某些藥物煎煮時不與其它藥物同下,而提前煎煮。如礦物類、介殼類藥物,石膏、代赭石、牡蠣、鱉甲等,質重而有效成分難以煎出,應打碎先煎,約煮十分鐘后再下其它藥物。再如,麻黃須先煎三兩沸,掠去水上浮沫,然后下其他藥合煎,可避免服后煩心。 如何煎藥 許多人都煎過中藥,但是真正掌握煎藥要領的人卻不多。有人認為中藥的煎煮時間越長越好,有人把買來的中藥一股腦兒全倒入鍋中,根本不考慮處方上寫的“先煎”和“后下”,有人甚至把中藥直接倒入沸水中煎煮。其實這些做法全都不對,那么,如何正確地煎煮中藥呢? 一、選擇合適的器具。 煎中藥時最好用砂鍋或砂罐煎。砂鍋、砂罐的化學性質穩(wěn)定,不易與中藥里的化學成分發(fā)生反應,而且它們受熱均勻,具有良好的保溫性能。如果沒有砂鍋,可以用白搪瓷器皿或不銹鋼鍋代替。煎藥最忌使用鋁、鐵、銅等金屬器皿。因為這些金屬易與中藥發(fā)生化學反應,可降低藥效,甚至產生毒副作用。 二、控制水量。 煎中藥時加水過量會使藥液過多,藥汁濃度過低而影響藥效;但若加水太少,則不僅藥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還很容易煎焦。 正確的加水量應該是在輕輕按住中藥時,讓水面高出藥物2厘米左右。水量的多少還要根據(jù)藥物的性能、吸水量以及煎藥時間的長短適當增減。 三、先用水泡。 煎藥前應當先用冷水浸泡中藥,使中藥變軟、細胞壁膨脹后再煎煮。這樣,隨著水溫的逐漸增高,藥物的有效成分才更容易煎出。 以植物的花、葉、莖為主要成分的藥物可浸泡20分鐘左右;以植物的根、種子、果實等為主的藥物應當浸泡30~60分鐘。8 治療外感的祛邪藥物,浸泡時間稍短;治療內傷的滋補類中藥,浸泡時間可稍長。 四、掌握好火候。 煎藥的火候一般分為武火(即大火)和文火(即小火)兩種。煎藥時要根據(jù)中藥的性質與治療需要,選擇武火急煎或以文火緩煎。需要煎煮較短時間的中藥,宜用武火急煎;需要煎煮較長時間的中藥,則宜用文火緩煎。 用武火煎藥時,水分蒸發(fā)快,藥液容易外溢。所以煎中藥多數(shù)采用先武后文的方法,即先用武火急煎,待煎沸后改用文火緩煎。 五、控制好煎藥時間。 煎藥時間的長短應根據(jù)病情和藥性來定。煎藥時間可分為3種: 1.輕辛發(fā)散類中藥多為治療外感疾病的發(fā)汗解表藥,這類藥多由花、葉、全草等組成。其藥性輕揚發(fā)散,味芳香,含有較多揮發(fā)油。這類中藥的煎煮時間宜短。f 煎第一次時,要求在藥煎沸后再煎煮10分鐘左右;煎第二次時,要求在煎沸后再煎5分鐘左右。B 2.滋補調理類中藥多為調補人體氣血和陰陽平衡的藥物,含有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這類藥物第一次煎時,要在煎沸后再煎30~60分鐘;第二次煎時,要在煎沸后再煎20~30分鐘。C 3.其它藥物第一次煎時,一般在煎沸后再煎15~20分鐘;第二次煎時,要在煎沸后再煎10~15分鐘左右。 煎煮中藥時,還應按醫(yī)師的處方要求處理,如“先煎”、“后下”等。 煎煮中藥確實有挺多講究。只有掌握了正確的煎藥方法,才能使中藥發(fā)揮出更好的療效。我來回答你吧.藥和水一起煮,直到水開后,把火關到最小,慢慢熬.

【內容整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微信{chihuoyunnan}刪除,{因為內容來自網絡}凡涉及中藥秘方或者處方,需要請專業(yè)醫(yī)生驗證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亂用,本內容只是整理自網絡的參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