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代實驗動物模型有哪些,藥理學中如何制造致病大鼠模型常見的有哪些分別應該怎么做
發(fā)布時間:2022-09-19 09:20
編輯:網(wǎng)絡
點擊:530
本文目錄一覽藥理學中如何制造致病大鼠模型常見的有哪些分別應該怎么做2,心肌缺血動物模型主要針對什么疾病做的實驗3,藥理實驗中常用的動物體重是多少4,醫(yī)學實驗動物學中的生物安全設計哪些主要方面5,常用的實驗動物有哪些藥理學中如何制造致……
本文目錄一覽
1,藥理學中如何制造致病大鼠模型常見的有哪些分別應該怎么做
首先確定做什么動物模型,是急毒還是亞急性或慢性毒性實驗。癌癥模型、骨髓微核試驗、精子畸形、顯性致死、致畸試驗、代謝試驗等
2,心肌缺血動物模型主要針對什么疾病做的實驗
許多疾病都會繼發(fā)引起貧血、心包炎、心肌炎,心內(nèi)膜炎等使其局部表現(xiàn)出血點或缺血癥狀;某些寄生蟲病還有外傷等 都會出現(xiàn)心肌缺血癥狀。
3,藥理實驗中常用的動物體重是多少
你需要明確你的實驗和你的動物模型分別是什么。嚴格來說,正常狀態(tài)下生長的實驗動物,體重和周齡是對應的。我們往往限制體重,其實也是對周齡的一個要求。我做的實驗主要是給SD大鼠造佐劑性關節(jié)炎模型,需要青壯年時期的大鼠,體重大約要求150-200g之間。
4,醫(yī)學實驗動物學中的生物安全設計哪些主要方面
實驗動物學是以實驗動物為主要研究對象,并將培育的試驗動物應用于生命科學等研究的一門綜合性學科。簡而言之,它是研究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的一門綜合性學科。 1.實驗動物遺傳育種學 (Laboratory animal genetic breeding science) 是利用遺傳調(diào)控的原理,控制動物的遺傳特性,培育新的實驗動物品種、品系和各種動物模型,達到實驗動物化目的科學。2. 實驗動物微生物學和寄生蟲學 (Laboratory animal microbiology and parasitology) 是研究實驗動物的微生物和寄生蟲的分類學、生物學特性以及與人類和動物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3. 主要研究理化因素(溫度,濕度,氣流,風速,氣壓,氨,有害氣體等),營養(yǎng)因素(飼料,水等),棲居環(huán)境(房舍、籠架具、墊料 、食飲器具等),生物因素(個體間關系、飼養(yǎng)密度,微生物、寄生蟲等、其它動物和人類等)對實驗動物的影響等4. 實驗動物營養(yǎng)學(Laboratory animal nutriology ) 研究各種實驗動物,不同等級,各個發(fā)育時期的營養(yǎng)需求,制定營養(yǎng)配方,生產(chǎn)各種飼料,進行營養(yǎng)監(jiān)測。5. 實驗動物飼養(yǎng)管理(Laboratory animal husbandry) 對各種實驗動物進行標準化和法制化飼養(yǎng)管理。6. 實驗動物醫(yī)學(Laboratory animal medicine) 實驗動物疾病的診斷、預防、治療和在生物醫(yī)學領域中的應用。7. 比較醫(yī)學(Comparative medicine) 研究實驗動物的疾病和人類的基本生命現(xiàn)象,與人類疾病進行類比研究、建立動物模型,研究人類疾病。8. 動物實驗(Animal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進行動物實驗;研究實驗方法、實驗技術、技術標準。
5,常用的實驗動物有哪些
大鼠屬嚙齒目、鼠科、大鼠屬、褐家鼠變種。應用范圍廣,是生理學、病理學、生殖生理學、腫瘤學、藥理學、內(nèi)分泌學、營養(yǎng)學、生物化學、毒理學及醫(yī)藥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實驗動物。小型動物:小鼠、大鼠、豚鼠、裸鼠,可用于多種疾病和腫瘤模型的建立,最常用,體積小,易操作,重復性。中型動物:兔子、雞、貓、狗(多用于骨科)大型動物:豬(肝臟研究),靈長類(猴,主要用于腦,神經(jīng)學研究)目前常用于教學、研究的實驗動物主要包括:兩棲綱的青蛙、蟾蜍;爬行綱的蛇;鳥綱的雞、鴨、鴿;哺乳綱嚙齒目的小鼠、大鼠、豚鼠、地鼠、長爪沙鼠、棉鼠等;兔形目的家兔;食肉目的描、狗、雪貂;有蹄目的羊、豬和靈長目的恒河猴、猩猩、狒狒、絨猴、食蟹猴等30余種,其中最常用和用量最大的是哺乳綱嚙齒目動物,如小鼠、大鼠、豚鼠等,其次是兔形目和食肉目的兔、狗、貓等。雖然非人靈長類動物在生物進化及解剖結構等方面都與人十分接近,是醫(yī)學研究頜域中理想的實驗動物,但是由于其數(shù)量有限,繁殖較慢,價格昂貴,飼養(yǎng)管理費用高,所以在使用中受到一定限制。下面就病生教學實驗常用的實驗動物,對其生物學特性逐一進行簡介。(1)家兔(Oryctolagus cunieulus Rabbits)兔屬兔形目(Lagomorpha),兔科(Leparidae)。生物醫(yī)學研究中常用的家兔均為歐洲兔的后代,使用最多的有新西蘭兔,大耳白兔,青紫蘭兔,荷蘭兔,弗萊密西兔。家兔為草食性動物,性情溫顧,膽小易驚,善居安靜、清潔、干燥、涼爽、空氣新鮮的環(huán)境,耐冷不耐熱,耐干不耐濕。兔耳大,表面分布有清晰的血管。嘴小,喉部狹窄,氣管插管困難,在進行吸入麻*醉時易導致喉痙攣。心臟傳導組織中幾乎沒有結締組織,主動脈竇無化學感受器,僅有壓力感受器。因而減壓神經(jīng)即主動脈神經(jīng)與迷走神經(jīng)、交感神經(jīng)干完全分開。單胃,盲腸發(fā)達,約占腹腔1/3,在回腸末端有一個淋巴組織樣結構,開口于盲腸,是一個中空、壁厚的圓形球囊,灰白色,有發(fā)達的肌肉組織,囊壁內(nèi)富含淋巴濾泡,該結構除具有消化吸收功能外,還有類似鳥類腔上囊的功能。單乳頭腎,易于插導管。體溫的正常范圍為38.5~39.5℃;靜態(tài)時以腹式呼吸為主,每分鐘20~120次。腮腺及頜下腺的分泌速度比狗、貓、豬、綿羊低,胃常處于排空狀態(tài),不會嘔吐。每天膽汁分泌量按體重計算是狗的十倍多,小腸的吸收功能與人、豚鼠一樣,不能透過大分子物質(zhì),鈣鎂的代謝主要是通過腎。有特殊的血清型和唾液型,血清型分為α′、β′、α′β′和O型四種。α′、α′β′型易產(chǎn)生人A型抗體,β′、O型易產(chǎn)生人B型抗體。唾液型分兩種:排出型與非排出型。排出型易獲得人血細胞A型物質(zhì),非排出型不易獲得,這種A型物質(zhì)與A型抗體產(chǎn)生能力有關,因此,要獲得A型抗體,應選用非排出型的α′、α′β′血清型兔。(2)小鼠生命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小鼠(Mouse. MUs.musculus)是野生鼷鼠的變種,在生物分類學上屬于哺乳綱(Mammalia)嚙齒目(order Rodentia)鼠科(family Murinae)鼠屬(Genus Mus)。小鼠是嚙齒目中體型較小的動物。新生小鼠1.5g左右,周身無毛,皮膚赤紅,21天斷乳時體重為12~15g,1.5~2月齡體重達20g以上,可供實驗使用。小鼠發(fā)育成熟時體長小于15.5cm,雌小鼠成年體重18~35g,雄鼠成年體重20~40g。小鼠成熟早,繁殖力強,壽命1~3年。(3)大鼠實驗大鼠(Rat,Rattus norvegicus)屬脊椎動物門,哺乳綱,嚙齒目,鼠科,大鼠屬(Genus Rattus)。大鼠體型較小,遺傳學和壽齡較為一致,對實驗條件反應也較為近似,常被譽為精密的生物工具。新生大鼠重約5~6g,成年體重,雄鼠300~400g,雌鼠250~300g。大鼠性情溫順,行動遲緩,易捕捉不似小鼠好斗。但受驚嚇或捕捉方法粗暴時,也很兇暴,常咬人。大鼠成熟快,繁殖力強,壽命依品系不同而異,平均為2.5—3年,40~60天性成熟。大鼠(包括小鼠)心電圖中沒有S-T段,甚至有的導聯(lián)也測不到T波。(4)豚鼠豚鼠(Guinea Pig),屬哺乳綱(Mammalia),嚙齒目(Rodentia),豚鼠科(Cavidal),豚鼠屬(Cavia)。豚鼠又被稱作荷蘭豬、天竺鼠、土撥鼠等。屬草食動物,豚鼠性情溫順,膽小,耳蝸管發(fā)達,聽覺靈敏,對外界刺激極為敏感。豚鼠的生理生化值,常隨年齡、品系、性別、環(huán)境和測定方法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紅細胞指數(shù)(紅細胞、Hb和MCV)較其它嚙齒類低,外周血細胞和骨髓細胞的形態(tài)與人相似;白細胞中有一種特化了的單核細胞,稱為Kurloff細胞,該細胞含有一個由粘多糖組成的胞漿內(nèi)包涵體。正常情況下,Kurloff細胞分布在血管和胸腺中,在妊娠期間或有外來刺激時,胸腺及胎盤中的Kurloff細胞增多;動物的體溫調(diào)節(jié)能力較差,對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較為敏感,飼養(yǎng)豚鼠的最適溫度為18~20℃;體內(nèi)缺乏維生素C合成酶,自身不能合成維生素C,需從外界完全補給。豚鼠對抗菌素敏感,尤其是青霉素以及桿菌肽、紅霉素、金霉素等,輕者發(fā)生腸炎,重者造成死亡。1、小鼠是由小家鼠演變而來。它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經(jīng)長期人工飼養(yǎng)選擇培育,已育成1000多近交系和獨立的遠交群。早在17世紀就有人用小鼠做實驗,現(xiàn)已成為使用量最大、研究最詳盡的哺乳類實驗動物。2、實驗室用的大白鼠是褐家鼠的白化變種。NCBI中Taxonomy ID: 10116 。性情較兇猛、抗病力強。大鼠門齒較長,激怒、襲擊抓捕時易咬手,尤其是哺乳期的母鼠更兇險,常會主動咬工作人員喂飼時伸入鼠籠的手。對外環(huán)境適應性強,成年鼠很少患病。3、小型豬,又稱minipig,小型豬是生物醫(yī)學研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非嚙齒類大型實驗動物之一,具有其它實驗動物不可替代的優(yōu)越性,而且作為異種器官移植最可能的供體成為研究熱點,小型豬的研究和開發(fā)利用受到生物醫(yī)藥界的普遍關注。3、地鼠的生產(chǎn)能力旺盛,生長發(fā)育快。地鼠對皮膚移植的反應很特別,在許多情況下,非近交系的封閉群豚鼠個體之間皮膚相互移植均可存活,并能長期成活下來,而不同種群動物之間的皮膚相互移植,則100%不能存活,并被排斥。5、家兔和豚鼠皮膚對刺激反應敏感,其反應近似于人。常選用家兔皮膚進行毒物對皮膚局部作用的研究;兔耳可進行實驗性芥子氣皮膚損傷和凍傷燙傷的研究;化妝品對皮膚影響的研究,耳朵內(nèi)側特別適宜皮膚的研究。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實驗動物主要就是老鼠和兔子,來源廣泛經(jīng)濟環(huán)保迨用范圍廣。

【內(nèi)容整理自網(wǎng)絡,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微信{chihuoyunnan}刪除,{因為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凡涉及中藥秘方或者處方,需要請專業(yè)醫(yī)生驗證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亂用,本內(nèi)容只是整理自網(wǎng)絡的參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