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中草藥圖片加文字,有相機拍照下來的植物圖片又有文字注解的藥方的藥書叫什么名字
發(fā)布時間:2022-11-29 11:55
編輯:網(wǎng)絡(luò)
點擊:313
本文目錄一覽有相機拍照下來的植物圖片又有文字注解的藥方的藥書叫什么名字2,誰有中草藥名稱和圖片大全3,求解把圖片上的中藥材料文字打一下謝謝4,中草藥6000種圖解名字功效5,求知一個中藥名有圖6,我想買本中草藥圖譜必須要有彩色圖譜還有文……
本文目錄一覽
1,有相機拍照下來的植物圖片又有文字注解的藥方的藥書叫什么名字

2,誰有中草藥名稱和圖片大全
1、八角楓(白金條[側(cè)根名]、白龍須[須狀根名]、八角王、八角梧桐、八角將軍、割舌羅、五角楓、七角楓、野羅桐、花冠木)祛風(fēng)除濕,舒筋活絡(luò),散淤止痛。用于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通,跌打損傷,精神分裂癥。2、八角茴香(大茴香、大料、五香八角、舶上茴香、舶茴香、茴香八角珠、八角香、八角大茴、八角、原油茴、大八角、八角珠、八月珠)溫中理氣,健胃止嘔。用于嘔吐,腹脹,腹痛,疝氣痛。3、八角金盤(手樹、金剛纂)化痰止咳;散風(fēng)除濕;化瘀止痛。主咳嗽痰多;風(fēng)濕痹痛;痛風(fēng);跌打損傷4、八角蓮(一把傘、六角蓮、獨葉一枝花、獨腳蓮[江西]、一碗水[陜西]、八角七、八角兵盤七、鬼臼、八角連、金魁蓮、旱八角、葉下花、馬眼蓮、八角盤、獨腳蓮、獨角蓮、八角金盤、山荷葉、爵犀、馬目毒公、九臼、天臼、解毒、害母草、獨荷草、羞天花、術(shù)律草、瓊田草、旱荷、金星八角、金魁連、八角烏、白八角蓮、金邊七)清熱解毒,化痰散結(jié),祛瘀消腫。治癰腫,疔瘡,瘰疬,喉蛾,跌打損傷,蛇咬傷。5、八角蓮葉(鬼臼葉)清熱解毒;止咳平喘。主癰腫疔瘡。6、八仙草(豬殃殃、小鋸藤、鋸子草、小茜草、小飛揚藤、紅絲線、血見愁、細(xì)茜草、拉拉藤、小舒筋)清濕熱,散瘀,消腫,解毒。治淋濁,尿血,跌打損傷,腸癰,癤腫,中耳炎。7、八仙花(粉團花、紫陽花)抗瘧藥,功效與常山相仿。又用于心臟病。8、八月札(燕蓄子、畜蓄子、拿子、桴棪子、覆子、木通子、八月瓜、八月炸、野毛蛋、冷飯包、野香蕉、羊開口、玉支子、臘瓜、畜葍子、八月楂、壓驚子、預(yù)知子、八月果、百日瓜、牽藤瓜、拉拉果、野香交)舒肝理氣,活血止痛,除煩利尿。治肝胃氣痛,胃熱食呆,煩渴,亦白痢疾,腰痛,脅痛,疝氣,窟經(jīng),子宮下墜。9、八爪金龍(百兩金、八爪龍、八爪根、鐵雨傘、高八爪、開喉箭[四川])清咽利喉,散瘀消腫。主治:咽喉腫痛,跌打損傷,風(fēng)濕骨痛。10、巴豆(雙眼龍、大葉雙眼龍、江子、猛子樹、八百力、芒子、巴菽、剛子、老陽子、猛子仁、巴果、巴米、雙眼蝦、紅子仁、豆貢、毒魚子、鑾豆、貢仔、巴仁、巴貢、藥子仁、蘆麻子、臘盤子、大風(fēng)子、瀉果)瀉寒積,通關(guān)竅,逐痰,行水,殺蟲。治冷積凝滯,胸腹脹滿急痛,血瘕,痰癖,瀉痢,水腫,外用治喉風(fēng),喉痹,惡瘡疥癬。11、巴豆霜峻下積滯,逐水消腫,豁痰利咽。用于寒積便秘,乳食停滯,下腹水腫,二便不通,喉風(fēng),喉痹。12、巴戟天(雞腸風(fēng)、雞眼藤、黑藤鉆、兔仔腸、三角藤、糠藤、巴戟、兔子腸、巴吉天、戟天、巴戟肉、貓腸筋、兔兒腸)補腎陽,壯筋骨,祛風(fēng)濕。治陽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宮虛冷,風(fēng)寒濕痹,腰膝酸痛。13、菝葜(金剛藤、鐵菱角、馬加勒、筋骨柱子、紅燈果、金剛根、王瓜草、金剛骨、山梨兒、金剛樹、鐵刷子、金剛刺、金剛頭、假萆薢、山菱角、霸王引、溝谷刺、金巴斗、豺狗刺、鱟殼藤、馬甲、硬飯頭、冷飯頭、龍爪菜、普貼、雞肝根、路邊刷、鱟殼刺、鐵刺苓、飯巴鐸、冷飯巴、霸王力、金剛鞭、馬鞍宮、馬加刺兜)祛風(fēng)利濕;解毒消癰。主風(fēng)濕痹痛;淋濁;帶下;泄瀉;痢疾;癰腫瘡毒;頑癬;燒燙傷14、霸王鞭(刺金剛、金剛纂、金剛杵、冷水金丹)祛風(fēng)解毒;殺蟲止癢。主瘡瘍腫毒;牛皮癬15、白背三七(大肥牛、土生地、白仔菜藥、散血姜、土田七、三百棒、地滾子、大救駕、百步還陽、石三七、樹三七、大綠葉、接骨丹、槍刀藥、清心菜、白血皮菜、胡豆七、胖兒草、磊救駕、玉枇杷、金絲枇杷、白東楓、厚面皮、雞菜、白番莧、白紅菜、疔拔、叉花三七、大暈病藥)清熱涼血,散瘀消腫。治支氣管炎,肺結(jié)核,崩漏癰腫,燙傷。跌打損仿,刀傷出血。16、白背葉(野桐、葉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樸樹、白帽頂、白膜葉、白鶴葉、白面戟、白面風(fēng)、白桃葉)清熱;解毒;祛濕;止血。主蜂窩組織炎;化膿性中耳炎;鵝口瘡;濕疹;跌打損傷;外傷出血17、白背葉根(白膜根、白樸根、野桐根)清熱;祛濕;收澀;消瘀。主肝炎腸炎;淋濁;帶下;脫肛;子宮下垂;肝脾腫大;跌打扭傷拓展內(nèi)容:中藥的優(yōu)點和不足:中藥的優(yōu)點大概有其神秘性,科學(xué)性,獨特性,某些中藥有稀有名貴性,可探索性,經(jīng)濟性,能標(biāo)本兼治,對疑難雜證有獨特的治療理論和作用,發(fā)展空間很大.同時也是中國的國粹,國寶.對預(yù)防疾病有獨到之處.且現(xiàn)劑型較多,好多中藥也服用方便起來了.不足大概有,口服對胃腸道大金有副作用(宜少量多次服用),注射劑副作用大多尚不明確,湯劑口感不是很好.煎熬較為復(fù)雜.

3,求解把圖片上的中藥材料文字打一下謝謝
蛇舌草(白花蛇舌草)50克、花梨根50克、米仁(薏苡仁)40克、半枝蓮50克、石見穿20克、熟黃精30克、生白芍30克、炒杜仲15克、懷山藥20克、補骨脂10克、陳皮4克、生甘草4克、蒼術(shù)10克。
4,中草藥6000種圖解名字功效
中草藥6000種圖解名字功效?以下是小社吐血整理的常用中草藥圖譜及性味歸經(jīng)、功能主治介紹,供大家欣賞、參考。另外,小社這次特意給每一種中藥都附上了別名,便于大家平時靈活運用。(前方大量圖片,建議在WIFI下觀看)解表類1、發(fā)散風(fēng)寒藥生姜別名:大肉姜、鮮生姜?白芷別名:芳香、澤芬?防風(fēng)別名:銅蕓、茴草、百枝、屏風(fēng)?蒼耳別名:常思菜、地葵、道人頭、豬耳、刺兒棵?羌活別名:羌青、護羌使者、羌滑、退風(fēng)使者?細(xì)辛別名:小辛、細(xì)草、少辛、獨葉草、山人參?荊芥別名:香荊芥、假蘇、姜芥、四棱桿蒿、穩(wěn)齒菜?桂枝別名:柳桂?麻黃別名:龍沙、狗骨、卑相、卑鹽?2、發(fā)散風(fēng)熱藥牛蒡子別名:鼠粘子、大力子、惡實?升麻別名:周麻、雞骨升麻 、鬼臉升麻?柴胡別名:地薰、茹草、柴草、茈胡?葛根別名:甘葛、干葛、粉葛、葛條根?桑葉別名:鐵扇子、蠶葉?菊花別名:甘菊、金蕊、真菊、藥菊?薄荷別名:蕃荷菜、土薄荷、南薄荷、人丹草、野薄荷?瀉火藥1、清熱瀉火藥天花粉別名:栝樓根、花粉、白藥、瑞雪?決明子別名:草決明、馬蹄決明、千里光、假綠豆?知母別名:連母、水須、穿地龍、羊胡子?梔子別名:木丹、越桃、山梔子、黃雞子、黃梔子?蓮子心別名:苦薏、蓮薏、蓮心?夏枯草別名:鐵色草、棒柱頭花、榔頭草、棒槌草、??莶?2、清熱燥濕藥龍膽別名:陵游、草龍膽、苦地膽、山龍膽、水龍膽?白鮮皮別名:野花椒皮、白羊鮮、北鮮皮、臭根皮、八股牛、八掛牛、好漢拔?苦參別名:地槐、苦骨、穿參、牛參、地參、野槐、山槐?鴉膽子別名:老鴉膽、鴉蛋子、小苦楝、苦參子?黃芩別名:山茶根、黃芩茶、土金茶根?黃柏別名:黃檗、圓柏、檗木、川黃柏?黃連別名:川連、川黃連、姜黃連、吳萸黃連、酒連?3、清熱瀉火藥大青葉別名:大青、北板根、大靛?山豆根別名:豆根、北豆根、廣豆根、苦豆根?北豆根別名:蝙蝠葛根、北山豆根、山地瓜秧、蝙蝠藤?白頭翁別名:野丈人、頭公、毛姑朵花、老公花?白蘞別名:白根、山地瓜、鵝抱蛋、地老鼠、貓兒卵?連翹別名:旱蓮子、空翹、空殼、落翅?板藍(lán)根別名:靛青根、藍(lán)靛根?金銀花別名:忍冬花、銀花、雙花、二寶花?魚腥草別名:紫背魚腥草、紫蕺?蒲公英別名:蒲公草、黃花地丁、黃花草、蒲公丁?4、清熱涼血藥地黃別名:生地、生地黃?赤芍別名:木芍藥、赤芍藥、紅芍藥?牡丹皮別名:丹皮、丹根、牡丹根皮?5、清虛熱藥銀柴胡別名:銀夏柴胡、銀胡、牛肚根、土參?胡黃連別名:割孤露澤、胡連、西藏胡黃連?瀉下藥1、攻下藥大黃別名:將軍、錦紋、錦紋大黃、川軍?2、潤下藥火麻仁別名:大麻仁、麻子仁、麻子線麻、山麻?郁李仁別名:郁子、郁里仁、李仁肉、小李仁?3、峻下逐水藥千金子別名:千兩金、菩薩豆、續(xù)隨子?巴豆別名:巴仁、巴米、紅子仁、瀉果、猛子仁、巴仁?甘遂別名:甘澤、陵澤腫、手花根、貓兒眼、勝于花?芫花別名:赤芫、杜芫、頭痛花、南芫花、藥魚草、九龍花、鬧魚花?京大戟別名:大戟、紅芽大戟、紫大戟、將軍草?商陸別名:章陸、章柳根、見腫消、當(dāng)陸?祛風(fēng)濕藥1、祛風(fēng)散寒藥川烏別名:鵝兒花、五毒、鐵毒?木瓜別名:木瓜實、鐵腳梨?草烏別名:烏頭、獨白草、土附子?威靈仙別名:鐵腳威靈仙、酒草階、黑骨頭、老虎須、七寸草、牛閑草?獨活別名:獨搖草、獨滑、長生?路路通別名:楓實、楓草、九空子、楓草?2、祛風(fēng)濕清熱藥防己別名:粉防己、漢防己、石解?馬錢子別名:番木鱉、苦實把豆兒、苦實、馬前?秦艽別名:秦膠、秦糾、左秦艽?桑枝別名:桑條?3、祛風(fēng)濕強筋骨藥五加皮別名:南五加皮、五谷皮、紅五加皮?狗脊別名:金毛狗脊、金毛狗、金狗脊?桑寄生別名:桃樹寄生、苦楝寄生、廣寄生?化濕藥廣藿香別名:土藿香、大葉薄荷、貓尾巴香、山茴香?蒼術(shù)別名:赤術(shù)、仙術(shù)、茅術(shù)、華蒼術(shù)?豆蔻別名:白豆蔻、草果、草豆蔻?佩蘭別名:蘭草、木香、大澤蘭、女蘭、香草、杭佩蘭?草豆蔻別名:豆蔻、草蔻、草蔻仁、草果、扣仁?草果別名:草果仁、草果子、老蔻?厚樸別名:川樸、厚皮、重皮、烈樸?利水滲濕藥1、利水消腫藥冬瓜皮別名:白瓜皮、白冬瓜皮?赤小豆別名:紅豆、小豆、野赤豆?澤瀉別名:水瀉、芒芋、澤芝、天鵝蛋、水澤、如意菜、水白菜、及瀉?茯苓別名:茯菟、茯靈、松薯、松苓?薏苡仁別名:薏仁、薏米、草珠子、回回米、六谷子、尿珠子?2、利水通淋藥川木通別名:淮木通、山木通、花木通、白木通?車前草別名:當(dāng)?shù)馈⒏蛭洸?、車輪草、鐵貫草?石韋別名:石皮、金星草、石蘭、石劍、石背柳?燈心草別名:虎須草、赤須、燈心、燈草?3、利濕退黃藥垂盆草別名:半枝蓮、佛指甲、狗牙半支、豆瓣子菜、狗牙齒、鼠牙半支、白蜈蚣?金錢草別名:神仙對坐草、蜈蚣草、黃疸草?茵陳別名:茵陳蒿、綿茵陳、絨蒿?虎杖別名:苦杖、斑杖、花斑杖、紫金龍、酸湯桿、山大黃、陰陽蓮?溫里藥丁香別名:母丁香、公丁香、雄丁香?八角茴香別名:大料、大茴香、舶上茴香、八角珠、八角香?小茴香別名:土茴香、谷茴香、草茴香、谷香、小茴、小香、香絲菜?花椒別名:秦椒、蜀椒、巴椒、川椒?肉桂別名:桂樹、牡桂、玉桂、紫桂、大桂、桂皮?干姜別名:白姜、干生姜、均姜、藥姜?吳茱萸別名:食茱萸、吳萸、氣辣子、曲藥子?附子別名: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高良姜別名:良姜、小良姜、海良姜、膏良姜?理氣藥刀豆別名:刀豆子、關(guān)刀豆、刀巴、馬刀豆?土木香別名:青木香、祁木香、瑪奴、新疆木香?大腹皮別名:檳榔皮、大腹毛、檳榔衣、茯毛?川楝子別名:金鈴子、仁棗?木香別名:蜜香、青木香、五木香、南木香、云木香、廣木香?烏藥別名:臺烏藥、香葉子樹、白葉柴、青竹香、銅錢樹、白背樹?佛手別名:佛手柑、密羅柑、五指柑、手柑?陳皮別名:橘皮、橘子皮、廣橘皮、紅皮?枳殼別名:川枳殼、江枳殼、湘枳殼?枳實別名:鵝眼枳實?香附別名:香附米、莎草根、三棱草根?香櫞別名:鉤櫞子、香櫞柑?薤白別名:薤根、薤白頭?消食藥山楂別名:鼠查、棠球子、赤爪實、山里紅果?麥芽別名:大麥芽、大麥蘗、麥蘗、大麥毛?萊菔子別名:蘿卜子?驅(qū)蟲藥苦楝皮別名:楝木皮、楝樹枝皮、楝皮、楝根皮?南鶴虱別名:野胡蘿卜子、鶴虱、竊衣子?使君子別名:留求子、史君子、五棱子、君子仁、索子果?檳榔別名:大腹檳榔、大腹子、檳榔子、橄欖子、檳榔玉?止血藥1、涼血止血藥大薊別名:雞項草、野紅花、將軍草、馬薊、虎薊、刺薊、山蘿卜、??诖?地榆別名:白地榆、鼠尾地榆、黃瓜香、綿地榆、紅地榆、馬猴棗?側(cè)柏葉別名:柏葉、叢柏葉?槐花別名:槐蕊、槐米?2、化瘀止血藥三七別名:山漆、金不換、參三七、田三七、田七?茜草別名:茹蘆、茜根、活血丹、小活血?蒲黃別名:蒲花、蒲草黃、蒲厘花粉、蒲棒花粉?仙鶴草別名:龍頭草、金頂龍芽、刀口草、狼牙草?3、收斂止血藥白及別名:白芨、甘根、呼良姜、白及子、白雞兒?4、溫經(jīng)止血藥艾葉別名:艾蒿葉、家艾葉、艾草?活血化瘀藥1、活血止痛藥川芎別名:西芎、山鞠窮、香果、小葉川芎?延胡索別名:延胡、玄胡索、元胡索、元胡?郁金別名:馬蓮、黃郁?姜黃別名:黃姜、毛姜黃、寶鼎香、黃絲郁金、郁金?乳香別名:熏陸香、馬尾香、乳頭香、天澤香?澤蘭別名:地筍、地石蠶、蛇王草、草澤蘭?沒藥別名:末藥?2、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川牛膝別名:甜牛膝、天全牛膝、大牛膝、肉牛膝?王不留行別名:奶米、大麥牛、王母牛、留行子?丹參別名:山參、紅根、紫丹參、赤丹參、血生根、血參?紅花別名:紅藍(lán)花、刺紅花、草紅花?桃仁別名:白桃、毛桃、紅桃?益母草別名:益母、茺蔚、野天麻、地母草?雞血藤別名:血龍?zhí)?、九層風(fēng)、血筋藤、紫梗藤、血鳳藤、大血藤、過崗龍?3、活血療傷藥骨碎補別名:猴姜、石毛姜、過山龍?蘇木別名:蘇方木、棕木、赤木、紅赤木、紅柴?4、破血消癥馬錢子別名:士的寧樹、番木鱉、苦實把豆兒、火失刻把都、苦實、馬前、牛眼、大方八、馬錢樹,馬錢科、馬錢屬喬木?三棱別名:荊三棱、光三棱?莪術(shù)別名:蓬莪術(shù)、蓬術(shù)、廣術(shù)、青姜?化痰止咳平喘藥1、溫化寒痰藥天南星別名:虎掌、南星、蛇芋、野芋頭?化橘紅別名:柚皮橘紅、化州橘紅、柚子皮?白前別名:石藍(lán)、嗽藥、鵝管白前?半夏別名:水玉、羊眼半夏、蝎子草、麻芋果、三葉半夏、三步跳?芥子別名:芥菜子、青菜子、黃芥子?旋覆花別名:金線花、夏菊、滿天星、金盞花、貓耳朵花?2、清熱化痰藥川貝母別名:貝母、川貝、勤母?瓜蔞別名:栝樓、藥瓜、吊瓜?胖大海別名:大洞果、安南子、胡大海、通大海、大海?前胡別名:土當(dāng)歸、水前胡、野當(dāng)歸?桔梗別名:梗草、苦桔梗、大藥、鈴鐺花、尚頭花、苦菜根?浙貝母別名:浙貝、象貝母、大貝母、元寶貝、珠貝?昆布別名:海帶、江白菜?竹茹別名:蛤殼、瓦屋子、花蜆殼?3、止咳平喘藥馬兜鈴別名:兜鈴、水馬香果?白果別名:鴨腳子、靈眼、佛指柑?百步別名:嗽藥、百條根、山百根、藥虱藥?桑白皮別名:桑皮根、桑根白皮、桑皮、白桑皮?款冬花別名:冬花、款花、艾冬花、九九花?羅漢果別名:假苦瓜、光果木鱉、拉漢果?安神藥合歡皮別名:合昏皮、夜合皮、合歡木皮?遠(yuǎn)志別名:棘菀、細(xì)草、光棍茶、細(xì)葉遠(yuǎn)志、小草、小草根?柏子仁別名:柏實、柏子、側(cè)柏子?酸棗仁別名:棗仁、酸棗核?平肝熄風(fēng)藥羅布麻葉別名:茶葉花、澤漆麻、野茶葉?蒺藜別名:旁通、屈人、止行、刺蒺藜、硬蒺藜?天麻別名:赤箭芝、獨搖芝、離母、赤箭、明天麻?鉤藤別名:大鉤丁、雙鉤藤?開竅藥石菖蒲別名:山菖蒲、藥菖蒲、金錢蒲、水劍草、石蜈蚣、九節(jié)菖蒲?補虛藥1、補氣藥甘草別名:國老、美草、甜草根、粉草、烏拉爾甘草?人參別名:人銜、土精、棒棰、圓參、山參?大棗別名:紅棗、干棗、良棗?山藥別名:山芋、懷山藥?白術(shù)別名:冬術(shù)、山芥、于術(shù)、浙術(shù)?黨參別名:黃參、獅頭參、中靈草?黃芪別名:綿黃芪、獨根、二人抬?2、補陽藥巴戟天別名:雞血藤、兔兒腸、雞腸風(fēng)、貓腸筋?肉蓯蓉別名:地精、大蕓?杜仲別名:思仙、木綿、絲連皮、絲棉木、玉絲皮?補骨脂別名:破故紙、懷故子、川故子?蛇床子別名:野茴香、蛇米?淫羊藿別名:箭葉淫羊藿、心葉淫羊藿、仙靈脾?3、補血藥白芍別名:白芍藥、金芍藥?當(dāng)歸別名:馬尾歸、秦歸、云歸、西當(dāng)歸?首烏藤別名:夜交藤、田豬頭、鐵稱陀?4、補陰藥牛膝別名:懷牛膝、杜牛膝、牛蓋膝、牛筋?石斛別名:林蘭、杜蘭、千年竹、黃草?麥冬別名:寸冬、韭葉麥冬、麥門冬、寸麥冬?百合別名:白百合?收澀藥五味子別名:五梅子、山花椒、五味?五倍子別名:文蛤、木附子?肉豆蔻別名:肉果、玉果、頂頭肉?罌粟殼別名:米殼、粟殼?蓮子別名:水芝丹、蓮實、蓮蓬子?芡實別名:水雞頭、雞頭實、雞頭子
5,求知一個中藥名有圖
您好!制首烏是生首烏切成片后經(jīng)過復(fù)雜的炮制(九蒸九露加黑芝麻,黑豆面,等調(diào)制后,反復(fù)曬干而成。)這樣才叫制首烏。才能入藥。制,是炮制。即完整的加工流程。是根據(jù)中醫(yī)處方要求進行炮制工作的,處方又是根據(jù)中醫(yī)理論基礎(chǔ)指導(dǎo)下處方用藥的。為表明這個[制]字很有必要。
6,我想買本中草藥圖譜必須要有彩色圖譜還有文字說明 要藥草品種
《全國中草藥匯編》編寫組編。分上、下二冊,共收中草藥2200種左右。各藥均按名稱、來源、形態(tài)、生境、栽培、采制、化學(xué)、藥理、性味功能、主治用法、附方制劑等順序編寫,并附以墨線或彩色圖。全書內(nèi)容豐富,資料較準(zhǔn)確可靠,可在一定程度上結(jié)合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科學(xué)知識,繪圖精致,可供科研和臨床的參考?! ”景妗秷D譜》收集各類中草藥的原植物、原動物、原礦物共1096幅彩色照片圖,其中原植物藥圖1020幅,原動物藥圖53幅,原礦物藥圖23幅。本書收載的部分品種圖片如劍龍血樹等,在國內(nèi)外公開發(fā)表刊物中屬首次載入的。每幅圖片均注明了種名和拉丁學(xué)名。
7,麻煩幫我看看這副中藥是什么字有圖
處方 何首烏15克,生地15克,當(dāng)歸10克,二芍各10克,山茱萸15克,川芎5克,黃芩10克,知母10克,地骨皮15克,丹皮12克,麥冬10克,五妹子15克,川楝子10克,干桑椹15克,黑芝麻15克,甘草10克。樓上說的全對,這個醫(yī)生的字算寫的比較清楚的了?。?!何首烏15g 生地15g 當(dāng)歸10g 二芍各10g(指白芍和赤芍)
山芋肉15g 川芎5g 黃芩10g 知母10g
地骨皮15g 丹皮12g 麥冬10g 五味子15g
川楝子10g 桑椹15g 黑芝麻15g 甘草10g何首烏15g 生地15g 當(dāng)歸10g 二芍各10g(指白芍和赤芍)
山萸肉15g 川芎5g 黃芩10g 知母10g
地骨皮15g 丹皮12g 麥冬10g 五味子15g
川楝子10g 干桑椹15g 黑芝麻15g 甘草10g
8,哪里可以找到常見常用中草藥的相關(guān)知識附圖
http://www.jkr365.com/Get/yaopin/zongyao/zhongcaoyao/zhongyaozhishi/常識:服用中藥留意不適感覺 中草藥提取抗衰老成分獲得成功 家庭切參片二妙法 中草藥的副作用 中藥材的效用之最 如何判斷丸藥是否變質(zhì) 教你鑒別一些補品真?zhèn)?中藥材藥性的偏性 名貴藥材怎樣挑選 藥物的相互作用 十九畏十八反另外智能中草藥大全(軟件):http://download.enet.com.cn/html/030282004060702.html(本系統(tǒng)囊括了各味藥材的名稱、圖片(部分)、主治、功用、性味、歸經(jīng)、用法、宜忌及臨床心得等內(nèi)容,按藥品功效進行分類,并且隨意輸入關(guān)鍵字可進行查詢并支持拼音碼(如:查找具有感冒的所有中草藥,只需輸入“感冒”二字)。該系統(tǒng)已集600種中草藥。更重要的是:提供免費注冊。 )
9,中草藥是什么
概述
中國是中草藥的發(fā)源地,目前我國大約有12000種藥用植物,這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在中藥資源上我們占據(jù)壟斷優(yōu)勢。古代先賢對中草藥和中醫(yī)藥學(xué)的深入探索、研究和總結(jié),使得中草藥得到了最廣泛的認(rèn)同與應(yīng)用。
歷史
中草藥是中醫(y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yī)區(qū)別于其他醫(yī)學(xué)的重要標(biāo)志。
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nóng)嘗百草,首創(chuàng)醫(yī)藥,神農(nóng)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nèi)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shù),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dá)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經(jīng)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xué)——本草學(xué)。
應(yīng)用
中藥的應(yīng)用理論比較獨特。中藥有四氣五味。四氣又稱四性,是指藥性的寒、熱、溫、涼。五味指藥物的辛、酸、甘、苦、咸。中草藥的氣、味不同,其療效也各異。
中草藥的應(yīng)用形式多種多樣,有用藥物加水煎熟后去渣留汁而成的湯劑,有研磨成粉末狀的粉劑,還有丸劑、膏劑、酒劑、片劑、沖劑、注射劑等。
中草藥中有許多名藥,植物藥以人參、靈芝、何首烏、枸杞最為著名。動物藥以牛黃、熊膽、蛇毒、鹿茸等最為珍貴。礦物藥以朱砂、芒硝等為最為常用。
相關(guān)
藥材認(rèn)識旨在收集全國中藥材品種。各藥均按名稱、來源、形態(tài)、生境、栽培、采制、化學(xué)、藥理、性味功能、主治用法、附方制劑等編寫,并附以彩色圖。內(nèi)容豐富,資料較準(zhǔn)確可靠,可在一定程度上結(jié)合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科學(xué)知識進行研究,可供科研和臨床的參考。
中藥圖譜庫旨在建立強大的中藥圖片數(shù)據(jù)庫,包括各種藥材的來源及飲片圖片,并詳細(xì)介紹了各種中藥材的基本信息及炮制方法!
類別檢索:解表藥 | 清熱藥 | 瀉下藥 | 化濕藥 | 溫里藥 | 理氣藥 | 消食藥 | 驅(qū)蟲藥 | 止血藥 | 安神藥 | 開竅藥 | 補益藥 | 收澀藥 | 涌吐藥 | 祛風(fēng)濕 | 外用藥 | 化痰止咳平喘藥 | 利水滲濕藥 | 平肝息風(fēng)藥 | 活血化瘀藥
拼音檢索: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檢索:一劃 二劃 三劃 四劃 五劃 六劃 七劃 八劃
九劃 十劃 十一劃 十二劃 十三劃 十四劃 十五劃 十六劃 十七劃
十八劃 十九劃 二十劃以上
常用方劑闡述中藥方劑的組成與命名、中藥方劑藥理與分類的有關(guān)內(nèi)容。收載中藥方劑常用方,以法統(tǒng)方的原則,按治法分類的方法列解表劑、清熱劑、和解劑等,各方以方名為綱,藥理作用、臨床應(yīng)用和備注為目,論述方劑藥理研究、臨床應(yīng)用的有效方藥和注意事項、不良反應(yīng)等內(nèi)容,文字簡潔,論述充分。
抗腫瘤中草藥
抗腫瘤驗方
疾病食療方
中草藥(天然藥物)包括:中藥(分為中藥材、中成藥),草藥(多為民間土方),民族藥 。
從來源上看,包括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
植物藥根據(jù)要用部位不同,可分為根,根莖,莖,花,果實,種子類藥物。
動物藥根據(jù)要用部位不同,可分為全動物類(水蛭、地龍、紅娘子等),角骨類(鹿茸、羚羊角 等), 貝殼類(牡蠣、珍珠母等),臟器類(熊膽、鹿胎等),生理病理產(chǎn)物(牛黃、麝香、五靈脂等),加工品(阿膠、鹿角膠等)
礦物藥按成分分:鈉、鈣、鉀、汞、銅、鋅、鐵、鉛、鋁、砷、硅類化合物
中藥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為中藥行業(yè)的三大支柱。其中中藥材是中藥飲片的原料,中藥飲片是中成藥的原料。中藥湯劑是中藥的一種形式,象中成藥一樣用于臨床防病、治病、保健。只是中藥飲片可以臨證加減,具有極大的靈活性,比較符合因每個病人不同而必須進行的“個性化給藥”。故中藥飲片目前仍是中醫(yī)臨床用藥的形式,盡管目前中成藥有銷售額已經(jīng)超過中藥飲片,是由于多種因素決定。一是中成藥的價格與湯劑相比較高得多,二是中藥飲片的應(yīng)用形式目前尚不太適應(yīng)現(xiàn)代人的需要,即不方便。

【內(nèi)容整理自網(wǎng)絡(luò),若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微信{chihuoyunnan}刪除,{因為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luò)}凡涉及中藥秘方或者處方,需要請專業(yè)醫(yī)生驗證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亂用,本內(nèi)容只是整理自網(wǎng)絡(luò)的參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