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粉與蒲黃,松花粉在神農本草經那部有記載
發(fā)布時間:2022-07-13 07:31
編輯:網絡
點擊:777
松花粉在神農本草經那部有記載神農本草經并沒有松花粉的記載,而是蒲黃的記載。目前醫(yī)書之中,記載最早的當是唐·蘇敬、李劫等集體編著《新修本草》“松花即松黃,拂取正似蒲黃,久服令輕身,療病勝似皮、葉及脂也。”2,松花粉與蒲黃的鑒定異同……
1,松花粉在神農本草經那部有記載
神農本草經并沒有松花粉的記載,而是蒲黃的記載。目前醫(yī)書之中,記載最早的當是唐·蘇敬、李劫等集體編著《新修本草》 “松花即松黃,拂取正似蒲黃,久服令輕身,療病勝似皮、葉及脂也。”
2,松花粉與蒲黃的鑒定異同請幫忙給出正確答案和分析謝謝
答案:一、來源區(qū)別1.蒲黃為香蒲科植物水燭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東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或同屬植物的干燥花粉。2.松花粉為馬尾松科植物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或同屬數種植物的干燥花粉。二、功效區(qū)別1.蒲黃具有止血,化瘀,通淋的作用。多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傷出血,經閉痛經,胸腹刺痛,跌打腫痛,血淋澀痛等癥。2.松花粉具有收斂止血,燥濕斂瘡的作用。多用于外傷出血,濕疹,黃水瘡,皮膚糜爛,膿水淋漓。三、性狀鑒別1.蒲黃為黃色粉末,體輕,放于水中則飄浮于水面,手捻有滑膩感,易附著手指上,氣微,味淡。2.松花粉為黃色的細粉,體輕,易飛揚,手捻有滑膩感,氣徽,味淡。四、顯微鑒別1.蒲黃粉末黃色,花粉粒類圓形或橢圓形期。直徑17~29μm,表面網狀雕紋,周邊輪廓線光滑,呈凸波狀或齒輪狀。具單孔,不甚明顯。2.松花粉粉米淡黃色,花粉粒橢圓形,長45~55μm,直徑29~40μn,表面光滑,兩側各有一膨大的氣囊,氣囊有明顯的網狀紋理,網眼三角形。蒲黃與松花粉二者在性狀、顏色方面極其相似,但據上述所說的認真區(qū)別,還是能顯著識別出蒲黃與松花粉的差別,特別在采用顯微鑒別下不難區(qū)分蒲黃與松花粉。在實際的臨床應用及挑選中,就需認真辨別,謹防混用,分開使用,對癥下藥,以獲得對疾病最佳療效。
3,花粉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答案:一、來源區(qū)別1.蒲黃為香蒲科植物水燭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東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或同屬植物的干燥花粉。2.松花粉為馬尾松科植物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或同屬數種植物的干燥花粉。二、功效區(qū)別1.蒲黃具有止血,化瘀,通淋的作用。多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傷出血,經閉痛經,胸腹刺痛,跌打腫痛,血淋澀痛等癥。2.松花粉具有收斂止血,燥濕斂瘡的作用。多用于外傷出血,濕疹,黃水瘡,皮膚糜爛,膿水淋漓。三、性狀鑒別1.蒲黃為黃色粉末,體輕,放于水中則飄浮于水面,手捻有滑膩感,易附著手指上,氣微,味淡。2.松花粉為黃色的細粉,體輕,易飛揚,手捻有滑膩感,氣徽,味淡。四、顯微鑒別1.蒲黃粉末黃色,花粉粒類圓形或橢圓形期。直徑17~29μm,表面網狀雕紋,周邊輪廓線光滑,呈凸波狀或齒輪狀。具單孔,不甚明顯。2.松花粉粉米淡黃色,花粉粒橢圓形,長45~55μm,直徑29~40μn,表面光滑,兩側各有一膨大的氣囊,氣囊有明顯的網狀紋理,網眼三角形。蒲黃與松花粉二者在性狀、顏色方面極其相似,但據上述所說的認真區(qū)別,還是能顯著識別出蒲黃與松花粉的差別,特別在采用顯微鑒別下不難區(qū)分蒲黃與松花粉。在實際的臨床應用及挑選中,就需認真辨別,謹防混用,分開使用,對癥下藥,以獲得對疾病最佳療效。
4,松花粉 蒲黃 槐花 杏花 蜂蜜 一起泡酒來可以嗎
可以吃,國珍牌松花粉是存天然安全 無污染的微型營養(yǎng)庫內含20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yǎng)成分,經過航天風洞低溫破壁技術后其花粉只直徑只有0.5微米不經人體消化系統(tǒng)直接被人吸收。沒有任何副作用。著名營養(yǎng)學家于若木女士國珍說松花粉是上帝賜給人來的保健珍品松花粉,蒲黃,槐花,杏花,蜂蜜泡酒的話,還可加點枸杞,冰糖等搭配泡。
5,如何鑒別摻假蒲黃
蒲黃的摻假方法主要有:將蒲絨粉碎,摻入蒲黃花粉中充蒲黃,名曰草蒲黃;用淀粉或滑石粉染色摻入蒲黃中偽充蒲黃;將松花粉摻入蒲黃中銷售;摻入極細的黃沙等。 從以下幾點可以鑒別蒲黃是否摻假:1.看色與形:蒲黃色鮮黃自然,粉粒細微均勻。如果顏色亮黃或灰暗,粉粒里面有紋線,則里面就有摻假或有粉碎的蒲絨。松花粉最相似,但色稍暗,微有松香氣味。2.比手感:凈蒲黃用手捻則滑膩感適中,且易附著手指上。如果有綿軟感,則摻有粉碎的蒲絨,如果很滑利,則可能摻有滑石粉。3.用水試:取少量試品放于水(常溫)中則飄浮于水面而不下沉,并有吸附黏接成球珠形小塊分散于水的表面,水不變黃,表明沒有摻入染色的細沙、滑石粉或淀粉等。如果水色變黃或有物質下沉,就有問題了。如果用開水沖,則水呈混懸狀黃色,水變黏稠,說明摻有淀粉;如果沉淀明顯,說明摻有滑石粉等;如果有松香氣味,說明摻有松花粉。4.過篩:純凈的蒲黃可以完全通過120目的分樣篩。取少量試品用120目的分樣篩進行振動篩分,有黃沙或者粉碎的蒲絨者會留在篩內。顆粒的是沙子,小絨團的是蒲絨。5.用火試:取少量置于錫紙上燃燒,初冒白煙,后火焰呈均勻紅色而無煙,燃燒后灰燼黑色,用手指捻灰燼無頂指感,否則就有問題。
6,如何鑒別海金沙蒲黃與松花粉
海金沙:性大辯論 孢子粉狀,棕黃色,質輕滑潤,著火燃燒發(fā)爆鳴及閃光。濕微鏡下觀察,孢子呈四面體,極面觀鈍三角形,極軸長58~72(~97)um,具3裂縫,周壁具瘤狀紋飾。氣微,味淡
蒲黃:花粉為黃色粉末。體輕,放水中則飄浮水面。手捻有骨膩感,易附著手指上,氣微,味淡
松花粉:其花上黃粉名松黃,山上人及時拂取,作湯點之甚佳,但不堪停久,故鮮用寄遠……松黃一如蒲黃,但其味差淡,治產后壯熱、頭痛、頰素、口干唇焦、多煩躁渴、昏悶不爽?!?
海金沙摸起來感覺是一粒粒的 而浦黃摸起來就跟面粉一樣 沒有粒感的
海金沙:藥材性狀:本品呈粉末狀,棕黃色或淺棕黃色。體輕,手捻有光滑感,置手中易由指縫滑落。氣微,味淡
蒲黃:藥材性狀:本品為黃色粉末。體輕,放水中則漂浮水面。手捻有滑膩感,易附著手指上。氣微,味淡
松花粉:這個藥物我沒見過不知道怎么鑒別~~!(1) 取本品少量,撒于火上,即發(fā)出輕微爆鳴及明亮的火焰。
(2) 本品粉末棕黃色或淺棕黃色。孢子為四面體、三角狀圓錐形,頂面觀三面錐形,
可見三叉狀裂隙,側面觀類三角形,底面觀類圓形,直徑60~85μm,外壁有顆粒狀雕紋。
http://www.bm8.com.cn/YD/show.asp?Ab=A&ID=416
7,松花粉歷代藥典中是怎樣記載的
松花粉均衡的營養(yǎng),可以增強體力、精力,使疲勞得到恢復。不過要調理的使用唐·蘇敬、李劫等集體編著《新修本草》 “松花即松黃,拂取正似蒲黃,久服令輕身,療病勝似皮、葉及脂也?!? 宋·寇宗爽《本草衍義》 松脂篇中記載:“唐本注云:松花名松黃,拂取似蒲黃,止爾,酒服身輕療病,云勝皮、葉及脂?!? “其花上黃粉名松黃,山人及時拂取,做湯點之甚佳,但不堪停久,故鮮用寄遠?!? “松黃一如蒲黃,但其味差淡,治產后壯熱、頭痛、頰素、口干唇焦、多煩躁渴、昏悶不爽。松花、川芎、當歸、石膏、蒲黃五物等同為末,每服二錢,水二合,紅花二捻,同煎七分,去滓,粥后溫溫細呷?!?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四卷記載:“松花,甘、溫、無毒。潤心肺,益氣,除風止血,亦可釀酒?!? 明·倪朱謨《本草匯言》 “治酒毒發(fā)作,頭痛目眩,或咽喉閉悶,或下利清水,日數十行,形神萎頓:松花一兩,陳皮五錢,川黃連五錢,甘草二錢,俱微炒磨為末,與松花和勻。每早晚各服兩錢,白湯調服。 治久痢不止,延及數月,纏綿不凈:松花每服三錢,食前米湯調下?!? 清·王綸《本草集要》 中部卷四記載:“松花,拂取似蒲黃,久服輕身療病。 明·蔣儀《藥鏡》 卷一木部記載:“松花心清煩解。” 清·吳儀洛《本草從新》 記載松花粉的功效:“善糝諸痘瘡傷損并濕爛不痂?!? 清·高承炳《本草圖說》 卷三木部篇記載: “松花能潤心肺有益氣分,除風濕,止衄血?!? 清·張璐《本經逢原》 卷三香木部篇中記載: “松花潤心肺。益氣除風濕。今醫(yī)治痘瘡濕爛。取其涼燥也?!? 清·葉桂《本草經解要》 卷三記載:“松花氣溫、味甘、無毒。主潤心肺,益氣,除風止血,亦可釀酒。 松花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人足厥陰肝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人足太陰脾經,氣味俱升陽也。其主 潤心肺者,飲食入胃,脾氣散精,輸于心肺,松花味甘益 脾,氣溫能行,脾為胃行其津液,輸于心肺,所以潤心肺 也。益氣者,氣溫益肝之陽氣,味甘益脾之陰氣也,風氣通肝,氣溫散肝,所以除風。脾統(tǒng)血,味甘和脾,所以止血 也??舍劸普撸逑惴剂?,宜于酒也。 制方:松花同山藥、白芍、甘草、茯苓,治泄瀉,同紅 曲、山藥、北味、肉蓯蓉、白芍、杜仲治腎泄,專浸酒,治 頭旋腦腫?!? 清·顧元交《本草匯箋》 卷五木部記載: “松脂香木之二合松節(jié)松黃。松黃即花上黃粉,有除風止血之能,故頭風及下痢每用之?!? 民國·孫子云《神農本草經注論》 上卷記載:“松花甘溫有液。輕而上升。能潤心肺?!? 現代《精編本草綱目》 松 [釋名]李時珍說,松樹挺拔,聳而且直,樹皮粗厚,狀像魚鱗,它的葉后落,二三月抽蕊開花,四五寸長,它的花蕊稱為松黃,結的果實形狀如豬心,俗稱松塔。 松花 [釋名]松黃。 [性味]味甘、性溫、無毒。 [功效主治]主潤心肺,益氣,除風止血,也可釀酒。 現代《本草綱目白話全譯》 松花別名松黃。氣味甘、溫、無毒。 [震亨曰]多食,發(fā)上焦熱病。 [主治]潤心肺,益氣,除風止血,亦可釀酒。 時珍[發(fā)明][恭曰]松花即松黃,拂取正似蒲黃,久服令輕身,療病勝似皮、葉及脂也。 [頌曰]花上黃粉,山人及時拂取,做湯點之甚佳。但不堪停久,故鮮用寄遠。 [時珍曰]今人收黃和白砂糖印為餅膏,充果餅食之。

【內容整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微信{chihuoyunnan}刪除,{因為內容來自網絡}凡涉及中藥秘方或者處方,需要請專業(yè)醫(yī)生驗證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亂用,本內容只是整理自網絡的參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