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類藥煎煮時間,中藥先煎久煎包煎分別是什么意思
發(fā)布時間:2022-09-27 12:31
編輯:網(wǎng)絡(luò)
點擊:1657
本文目錄一覽中藥先煎久煎包煎分別是什么意思2,礦石類中藥如何煎3,如何煎煮中藥4,晚點藥材需要先煎30分鐘后下藥小火煮40分鐘可以嗎5,煎藥怎么煎才是正確的6,中藥應(yīng)該煎煮多久7,煎煮中藥的時間該如何把握好8,各種不同中藥熬制時間該如何……
本文目錄一覽
1,中藥先煎久煎包煎分別是什么意思
先煎:在其他藥之前煎煮,煎煮一段時間后在放其他藥。如石類.礦石類.貝殼類.
久煎:煎煮的時間很久。礦石類 有毒類
包煎:對于像辛夷.車前子.兔絲子.花類 應(yīng)用紗布包著煎煮。以免糊鍋
2,礦石類中藥如何煎
你好,下面介紹一下煎中藥的方法 首先煎藥的用具 一般用不易發(fā)生化學(xué)變化的瓦罐,砂鍋為好,搪瓷的也可,不能用鐵器,銅器。 第二 用水,一般用潔凈水為宜,比如自來水、井水蒸餾水為宜,水量一般以漫過藥面3到5厘米為宜,每 次煎得量100-150毫升為宜。 第三用火,前人有武火,文火的分別,一般先武后文,先武火,沸騰后文火。 第四,方法。首先將藥物泡20-30分鐘,使得有效成分容易煎出。煮沸后改用小火,對于解表,清熱,芳 香等藥物要用武火急煎,以免藥性揮發(fā)。厚味滋補藥,宜文火久煎,使得藥性全部出來。烏頭、附子等劇 毒藥物,慢火1小時以上,可以降低毒性。 先煎的有:介殼(qiao)類、礦物類,因為質(zhì)地堅硬,應(yīng)當(dāng)先打碎,再煎20分鐘,再下其他藥物。這類藥 物主要有,龜甲,鱉甲,石決明,生牡蠣,生龍骨,石膏等。泥沙多,質(zhì)量輕量大的植物,如蘆根,茅根 ,竹茹等要先煎取汁液澄清后代水煎其他藥。 后下的藥有,氣味芳香的藥,以其揮發(fā)油取效的,要在其他藥物即將煎好前5分鐘下,如薄荷,砂仁,豆 蔻。 包煎的有:為防止煎后藥液渾濁以及減少對消化道和喉嚨的不良刺激。車前子,滑石,旋覆花等等要用布 將其包好,放入鍋內(nèi)煎煮。 單煎的有:某些貴重的藥物,比如羚羊角,人參,西洋參等等。為了避免其有效成分被其他藥物吸收,可 以切成小片單獨熬汁液,再和其他藥液和服。 溶化:膠質(zhì)、粘性大而且很容易溶解的藥物,比如阿膠和蜂蜜。應(yīng)當(dāng)單獨溶化,趁熱和煎好的藥液混合均 勻,頓服或者分開服用,以免其影響其他藥物的煎煮。 沖服:散劑、小丸,以及有些芳香或者貴重的藥物,比如麝香,牛黃,三七粉,六神丸,生蓮藕汁。 服藥的時間:一般在飯前約一個小時服藥,有醫(yī)囑的遵照醫(yī)囑,對腸胃有刺激性的藥物宜在飯后服。滋補 藥宜空腹服,治瘧藥宜在發(fā)作前2小時服,安眠藥宜在睡前服,個別方劑如雞鳴散,在天明前空腹冷服效 果最好。 服藥方法:一日一劑,分2-3次溫服,根據(jù)病情也有的可以一劑頓服或者一日連服2劑,也可以代茶分次頻 服,治療寒癥宜熱服,治療熱癥宜冷服,對于嘔吐者可以加入少量的鮮姜汁,或者生姜擦舌,或者嚼少許 的陳皮,對于昏迷的病人可用鼻飼。對于峻烈或者毒性的藥物,宜小量漸加,有效即停止。 參考資料: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方劑學(xué)》,編者: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方劑教研室李慶業(yè)教授。 一字一句打的,可憐給分。

3,如何煎煮中藥
現(xiàn)通常將藥材浸泡1-2小時,然后煎煮。含有揮發(fā)成分的解表藥,大火煎煮3-5分鐘。補藥、礦物類、有毒藥,文火煎煮,時間在30分鐘以上。其中礦物類、有毒類要先煎煮。個別含有揮發(fā)成分的藥物要“后下”,就是在其他藥煎煮好時再加入這樣的藥物,再煎煮不超過3分鐘。驅(qū)邪藥,藥汁應(yīng)多一些,補藥藥汁應(yīng)少一些。解表藥最多煎煮兩次,補藥可以煎煮3次以上。其他藥,通常煎煮兩次。
4,晚點藥材需要先煎30分鐘后下藥小火煮40分鐘可以嗎
先煎:在中醫(yī)學(xué)中,指入湯劑的一些藥物需在未入其他藥時,先行煎煮。如有些礦石、貝殼類藥物,因其質(zhì)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易打碎先煎,即煎煮10——15分鐘后,再將其他藥物傾入同煎。如生石膏、生牡蠣等。對某些有毒藥物,為降低毒性,亦應(yīng)先煎或久煎。如附子、烏頭、黑丑等。久煎:是為了完全煎取補益調(diào)理藥中更多的營養(yǎng)成分,正確的方法是開始采用大火煎沸,然后改用小火慢煎。頭煎沸后再煎30~40分鐘左右,有的藥需要煎煮的時間更長,應(yīng)遵醫(yī)囑,二煎沸后再煎約20~30分鐘,以飲片掰開無白芯為度。這樣的時間長度才可使藥材里的有效成分全部煎出,發(fā)揮應(yīng)有的療效。如黃芪、黨參、白術(shù)、當(dāng)歸、白芍等。包煎:即將藥物包括于原色稀棉布布袋中進行煎煮。具體有:花粉、細小種子及細粉類藥物應(yīng)包煎,因其易漂浮在水面,不利煎煮,如蒲黃、葶藶子、滑石粉等;含淀粉、黏液質(zhì)較多的藥物應(yīng)包煎,因其易粘鍋糊化、焦化,如車前子等;絨毛類藥物應(yīng)包煎,因其難于濾凈,混入藥液則刺激咽喉,如旋覆花等。
5,煎藥怎么煎才是正確的
煎藥器具的選擇中藥湯劑的質(zhì)量與所選用的煎藥器具密切相關(guān)。現(xiàn)在用砂鍋還是比較好的,因為砂鍋的材質(zhì)比較穩(wěn)定,不會和藥物成分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而且傳熱均勻適中,這也是自古以來一直沿用的原因之一。此外,搪瓷鍋、不銹鋼鍋、玻璃煎鍋也可選擇。而鐵、銅鍋不能用,主要是化學(xué)性質(zhì)不穩(wěn)定,容易氧化。煎藥時能與中藥所含的化學(xué)成分發(fā)生反應(yīng),如能與鞣質(zhì)成分生成鉭酸鐵,使藥液顏色加深。它可以與黃酮類化合物形成不溶性聚合物。它能與有機酸形成鹽。這些都會影響湯劑的質(zhì)量,直接關(guān)系到中藥湯劑的臨床療效。煎煮水量煎藥加水量也很重要,直接影響煎藥質(zhì)量。水量少會造成煎煮不徹底,有效成分浸出不徹底。加的水多了,煎的藥液也多了,患者服藥不方便。由于中藥材質(zhì)地不同,其吸水性也不同,加水量一般控制在5-10倍。同樣重量的藥物,質(zhì)地疏松的,體積大,自然吸水多。質(zhì)地結(jié)實的話,它的體積就小,吸水性也小。所以花、葉、全草煎服要多加水。少用水熬制礦物質(zhì)和貝類藥物。按照傳統(tǒng)的加水方法,將藥物放入鍋中,第一次煎藥的加水量為藥物表面以上3-5cm,第二次煎藥的加水量為藥物表面以上3cm。這種加水方法簡單,容易掌握。煎煮中應(yīng)注意的問題1.煎煮前浸泡:煎藥前一定要泡水,因為植物中的中藥大多是干品。用水浸泡可以使藥物軟化,組織細胞會膨脹恢復(fù)自然狀態(tài),這樣煎藥時有效成分容易浸出。一般以花、葉、莖為主藥,浸泡時間1-1.5小時。根、種子、根莖和果實的浸泡時間為2-3小時。2、煎煮次數(shù):多次煎服效果優(yōu)于一次長煎。實踐證明,湯劑中所含成分約80%可煎兩次,宜煎兩次或三次。3.煎藥的溫度:煎藥的溫度中醫(yī)稱為“火”,通常稱為“文火”或“猛火”。所謂慢火就是弱火,溫度上升慢,水分蒸發(fā)慢。所謂武火,就是大火,溫度上升快,水分蒸發(fā)快。如果煎煮時火候過猛,水分蒸發(fā)快,會影響有效成分的浸出,容易糊鍋。反之,如果溫度較弱,煎服效果會較差。一般煮沸前用大火,煮沸后再用文火,保持微沸狀態(tài),可減緩水分蒸發(fā),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煮。4、煎煮時間:要看主要藥物和疾病的性質(zhì),以及藥物的情況。一般第一次煎需要20-30分鐘,第二次煎需要30-40分鐘。治療感冒的藥物先熬10-15分鐘,再熬15-20分鐘。滋補藥物,第一次煎30-40分鐘,第二次煎40-50分鐘。5.保留的藥液量:一般是指一劑藥煎兩次后的藥液量。成人服用400-600 ml,每日兩次。兒童服用200-300ml,每天服用兩到三次。6.服藥方法:一般一劑藥煎兩次,然后和藥液合在一起,分兩次服用。孩子可以服用2-3次。治療感冒、發(fā)燒、腸炎、腹瀉的藥也可以經(jīng)常服用,即每4小時一次,每次30-40ml,一旦病情痊愈,每天服用2-3次。孩子多服幾次比較好。7、特殊藥物煎劑:醫(yī)生會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和藥物的性質(zhì)開出帶有腳注的藥物。(1)先煎湯:一般用一些礦物質(zhì)、貝殼、角質(zhì)類藥物。因其有效成分難煎,故先煎30-40分鐘,再與其他藥物混合后再煎。常見的有生石膏、生龍骨、珍珠母、生赭石等。另外,毒性藥物可先煎服,再長期煎服,以減輕或解毒。比如烏頭堿,長期煎煮烏頭堿可以分解成烏頭堿,毒性只有原來的1/2000。附子若長期煎服,不僅能減毒,還能增加強心作用。(2)服藥后:一般有芳香氣味和揮發(fā)油或難久煎的藥物,應(yīng)在煎藥前10-15分鐘放入鍋內(nèi)。常見的有藿香、鉤藤、大黃等。比如鉤藤中所含的生物堿,煎煮20分鐘以上,其降壓成分就很容易被破壞。大黃,具有瀉下、清熱作用的成分,為大黃酸,但對熱不穩(wěn)定,長時間加熱會分解。大黃酸的瀉下作用比苷元強,不易久煎,常采用“倒扣”的方法。(3)包煎劑:種子和個別花粉類藥物通常用紗布包好,放入一組藥物中煎服。常見的有車前子、旋覆花等。比如車前子,很容易糊化,焦化。所以需要油炸。炒旋覆花可以防止絨毛脫落混入湯中刺激咽喉。(4)溶解:用熱藥水將藥物溶解后服用。常見的藥物有硫酸鈉和芒硝。(5)融服:主要是一些牙齦類藥物,用熱藥水溶化后服用。如果混合煎劑會使藥液粘稠,影響其他成分的浸出,膠藥也會有一定的損失,所以采用化開服用的方法。常見的生阿膠、鹿角膠、龜板膠。(6)分煎。有些貴的藥要分開煎,然后把藥液混合在一起服用。常見的有人參、西洋參、鹿茸等。(7)內(nèi)服,有些貴重的藥粉不能和組藥一起煎服,一般是內(nèi)服,即將藥粉溶于藥液中服用。這樣既有助于發(fā)揮藥物的作用,又節(jié)省了藥材。常見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黃面等。要注意器皿的選擇,水的多少,煎中藥的時間和溫度等。煎中藥需要耐心和細心。如果要煎一副中藥,要注意,這樣才能得一副好藥。
6,中藥應(yīng)該煎煮多久
中藥的煎煮時間應(yīng)根據(jù)藥材的性質(zhì),和所主治病證的[俱]體情況而定。一般來說,解表藥、攻下藥、芳香藥等煎煮時間宜短;補益藥、礦石藥、貝殼類及有毒之藥品等,煎煮時間宜長。提供下面三種情況的煎藥時間做為參考:(一)一般治療藥凡治療各種疾病、煎煮時間無特殊要求的藥劑,頭煎從沸騰后再煎煮三十分鐘,二煎沸后再煎二十分鐘。(二)發(fā)汗解表藥治療四季外感風(fēng)寒、風(fēng)熱等藥劑的煎藥時間宜短。頭煎再煎煮八至十分鐘,二煎沸后再煮五分鐘。(三)滋補調(diào)理藥凡治人體虛損疾病,用以補益氣血陰陽不足的的藥劑,煎煮時間長些。頭煎從沸騰后再煎六十分鐘,二煎沸后再煎三十分鐘。朋友,你這樣的煎藥和服藥方法都不對。首先,你放冷水浸泡半小時后,有部分藥物成分已折出水液里,你把它倒掉,已喪失了部分藥效。其次,你只煎一次,還有很多藥物成分沒有折放出來,達不到治療效果。再者,你一碗藥分幾次吃,藥量不夠。最后,你藥冷吃,容易傷胃,還使藥物發(fā)揮效果差。 正確的煎藥和服藥方法是: 1、要用砂鍋煎藥。 2、先用清水洗一遍中藥,以去塵埃,再放在砂鍋內(nèi),倒入清水浸泡20-30分鐘;倒入的水以浸過藥面2cm高為度。 3、先用武火煎至水開后,再改用文火煎15-20分鐘;如是清熱解毒類藥,水開后3-5分鐘即可?;?。 4、如是補藥,最好于飯前1小時左右服;其他藥醫(yī)師沒有特別說明的,最好于飯后1-2小時服。 5、一付中藥要煎2-3次服??杉搴蠹闯?;也可二次以上分別煎好后倒入容器里分服。 6、除清熱解毒藥外,其他藥應(yīng)溫服。祝你好運
7,煎煮中藥的時間該如何把握好
中藥煎煮方法的正確與否,關(guān)系著療效的好壞,在煎煮中藥時要特別注意下列問題。
首先是器具,煎藥器具以砂罐或瓷罐為佳,切忌用鐵、銅等金屬器具,因為大多數(shù)藥材與金屬接觸后,會發(fā)生化學(xué)變化,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其次是浸泡,在煎藥前要先用清水將藥材浸
泡30分鐘,使其軟化,然后再加熱煎煮,而不能直接用沸水煎煮,否則藥物里的蛋白質(zhì)很快就會凝固,影響中藥內(nèi)有效成分的煎出。至于應(yīng)該加多少水,要根據(jù)用藥量而定,一般以水面超過藥物少許即可,使每劑每次煎成的藥液在150毫升左右,為兒童煎取的藥量要少,而對熱性病者,煎取的藥液要適當(dāng)多些。
煎煮時要注意火候,未煮沸前可用猛火,水開后就要用小火了,同時應(yīng)注意加蓋煎煮,以防止藥物中揮發(fā)性成分逸出。煎煮中藥的時間也因藥性而有所不同,如解表藥不能久煎,通常煮沸后15分鐘即可;味厚滋養(yǎng)的補益藥,煎煮的時間宜長,煮沸后要再用文火煎煮1小時左右,以使藥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溶于水中。另外,一些毒性較大的藥物經(jīng)慢火久煎后,可以減低或消除其毒性,如、生等,煎煮的時間也要稍長一些。藥煎好后要趁熱將藥汁濾出,每劑藥一般只煎兩次。
還有,要記得金石介殼類中藥需先煎,如、、、磁石、龜板、等,宜先煎半小時左右。而另一些氣味芳香的藥物,如、藿香和等卻要后下。易于沉底焦化和糊化、難以過濾的藥物,如、,可用紗布將藥包好或裝入紗布袋內(nèi),再放入鍋內(nèi)煎煮。凡貴重、數(shù)量少和揮發(fā)性強的藥物,如和不需煎煮,只要將藥物研成細末,再用煎好的藥液沖服即可,而對、等,為了減少損失,加熱煎煮。有些膠、糖類藥物(如和)溶解后粘度較大、泡沫多,煎時會結(jié)底焦化,并影響其他藥物有效成分的煎出,所以也應(yīng)該將這類藥物溶于已煎好的藥液中。有效成分容易浸出的藥物,如末,最好是將其制作成片,放入有蓋的容器中用沸水浸泡后服用。更多中藥煎煮方法知識http://www.guoyi163.com/tcm/yao/zhu/參考這里了解學(xué)習(xí)。
8,各種不同中藥熬制時間該如何衡量
這個,不敢亂講,網(wǎng)上說的也不能全信啊,畢竟關(guān)系到健康,一般中藥不宜熬制太久,會失藥效的,所以希望你去賣中藥的藥店去咨詢一下,畢竟專業(yè),這樣吧,我把熬制的過程給你發(fā)一下,僅供參考,身體重要,還是切記盲目聽從。希望可以幫助到您,望采納。 中藥的熬制方法,要把藥效發(fā)揮的最好,應(yīng)該注意:一、煎藥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銹鋼為宜,嚴禁用鐵器。 二、中藥入煎前應(yīng)先用冷水浸泡20分鐘左右。煎藥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1-3厘米。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藥物可適當(dāng)增加用水量。 三、煎藥時間應(yīng)根據(jù)藥性而定,一般藥為30分鐘。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鐘。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鐘。煎藥時要攪拌藥料2-3次。每劑中藥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四、煎藥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成人每劑150-200毫升。 五、特殊藥物的煎煮方法:1、“先煎藥”:煮沸10-15分鐘,再加入其它藥同煎。 2、“后下藥”:在一般藥即將煎至預(yù)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鐘即可。 3、“溶化藥”:應(yīng)在其它藥煎至預(yù)定服藥量,取藥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4、“沖服藥”:將沖服藥調(diào)入煎好藥汁或開水中沖服。 5、其它特殊藥物按醫(yī)囑煎煮。 中藥的服法:一、每天煎一劑,每劑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飯后服為宜。一樓只會讓你去問中醫(yī)。二樓說得也有不妥。水牛角質(zhì)地堅硬,有效成分難以煎出,要先煎半個小時。其他可以一起放下去。如果藥湯粘稠,可以包煎菟絲子。煎煮時最好還是砂鍋。如果水燒干了,鍋底還還沒有糊,還可以加水從新熬。但是如果糊了,就不能再用了,也不能再加水熬第二遍了。原因是有些藥物會起化學(xué)變化,有可能產(chǎn)生毒副作用。 舉個例子:有些本來是用來活血化瘀的藥。燒成炭了以后就變成止血的藥了。那不是相反了嗎?血越止越瘀滯呀。也有些會產(chǎn)生毒性的化學(xué)變化的。 所以說中藥糊了不能喝,就是這個道理。您這副滋陰清熱藥不分先熬后熬。先用冷水泡一個小時以上為宜,用1200毫升水差不多,沒過手指大概一寸就可以,熬150-200毫升。用搪瓷盆或砂鍋大火熬開后,小火熬20分鐘,取汁。然后加熱開水熬第二劑,加水多少和第一次一樣。不要用冷水。大火熬開后還是小火熬,熬到剩150-200毫升就可以了,主要是有藥效。熬兩次的藥混在一起,分兩次服用。挺詳細的吧!
9,中藥煎制的方法煎制時間多長時間
●煎藥器具最好是用砂鍋,不易發(fā)生化學(xué)變化,忌用鐵鍋,因為鐵鍋煎煮會發(fā)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xí)鸹瘜W(xué)變化,產(chǎn)生副作用?!窦逅幱盟运|(zhì)純凈為原則,如自來水、井水或蒸餾水浸泡藥物(不能用熱水或開水),用水量以浸過藥物一寸左右為宜(第一次由于藥物浸泡的緣故用水量要適當(dāng)增加,用水約1200毫升;二次、三次煎煮用水量應(yīng)適當(dāng)減少,約800毫升即可)?!窦逅幓鸷蛞讼任浜笪?,即開始用大火,煎沸后用小火?!窦逅幏椒▽⑺幬锓湃肴萜鲀?nèi),加冷水浸泡0.5~1小時后再煮(中藥煎煮前浸泡既有利于藥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又可以縮短煎煮時間,避免由于煎煮時間過長,有效成分被破壞;花、葉類藥物浸泡半小時即可,根莖及礦石類藥浸泡1小時為宜),煮沸后要再煎煮20分鐘;一劑中藥連續(xù)煎煮3次,然后將煎“煮”得的藥液混勻后服用?!穹梅椒埱?5-20分鐘溫服(或在上午10點左右、下午4點左右、晚上10點左右,半空腹?fàn)顟B(tài)下溫服),中藥液口服的溫度最好在35-40度,一般一天服3次,一劑中藥分2天服完。中藥的煎法就是吧藥物浸泡1個小時后使用文火煮,開鍋后30分就可以的,也要遵醫(yī)囑的方法熬制的,有的藥物也要煮的時間要長的還有的藥物要后下,建議均衡營養(yǎng)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喝水忌辛辣食物注意休息保,補充多種維生素增強抵抗力早康復(fù)。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nèi)容>內(nèi)容來自用戶:風(fēng)林網(wǎng)絡(luò)資料庫中藥煎多長時間導(dǎo)語:服用中藥進行相關(guān)疾病治療的朋友都了解,中藥的服用最講究的就是藥材的煎煮,最為合適的就當(dāng)選用老砂鍋來煎煮,而藥材煎煮的時間也很是關(guān)鍵服用中藥進行相關(guān)疾病治療的朋友都了解,中藥的服用最講究的就是藥材的煎煮,最為合適的就當(dāng)選用老砂鍋來煎煮,而藥材煎煮的時間也很是關(guān)鍵,不管是煎煮時間不夠還是時間過長都會破壞了中藥藥效,然后飲用了這樣的中藥后只會使得病情遲遲無法得到治愈,所以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中藥需要煎多長時間最為合適。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藥物浸泡30分鐘,以種子、果實為的主的藥物可浸泡一小時;再次煎煮(二煎)時,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過藥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沒藥物即可。煎煮次數(shù):一般煎煮兩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兩次分煎。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后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狀態(tài)。對于解表、芳香類藥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藥性揮發(fā),藥效降低;對于滋補藥,多宜小火久煎,使藥物有效成分盡出。煎煮時間:一般藥物,一煎應(yīng)沸后再小火煎20-25分鐘,二煎沸后再小火煎15-20分鐘;解表、芳香類藥一煎10-15分鐘,二煎10分鐘;滋補藥一煎30-40分鐘,二煎25-30分鐘。煎藥并非越久越好。
10,煎藥機煎藥多長時間為宜
煎多少時間才能煎透要根據(jù)每貼藥的性能而定。例如:調(diào)理、滋補藥,即補養(yǎng)身體的藥。這類藥物多系植物的根莖、果實,動物的甲殼類,如黨參、黃芪、白術(shù)、鹿角、牡蠣等厚重之品。其特征是堅硬厚實,滋膩性強,藥物內(nèi)含有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煎藥的目的就是要煎取之些有效成分,故要久煎,否則就達不到這個。而且,中藥放完水后,不要立即煎煮,應(yīng)先浸泡20~30分鐘,使藥物濕潤變軟,質(zhì)介破裂,有效成分就會盡可能被煎出。煎藥的時間為:頭汁煮沸后半小時至三刻鐘,二汁煮沸后半小時左右,以消滅白芯為度。煎藥時的火候和時間亦非常重要。煎藥初時用大火(即武火),待煮沸后應(yīng)用小火(即文火)慢煎,以藥汁沸騰而不溢出為度。煎藥的時間應(yīng)根據(jù)藥的性質(zhì)及作用來定。如滋補藥其性厚實,滋膩性濁,會有大量營養(yǎng)物質(zhì)不易煎透,故時間宜長。頭汁一般水沸后煎40~60分鐘,二汁水沸后再煎30分鐘。又如發(fā)汗解表藥,其性散發(fā),含揮發(fā)油多,不宜久煎。頭汁水沸后煎10~15分鐘,二汁水沸后再煎5~10分鐘即可。一般治療用藥頭汁水沸后煎30分鐘,二汁水沸后再煎20分鐘即可。煎煮藥時應(yīng)該把鍋蓋蓋好。但頭汁和二汁一般不少于400~500毫升(約一小碗)。自動煎藥機操作方法煎藥機內(nèi)放入中藥和水,蓋上鍋蓋,旋緊手柄,關(guān)閉放氣安全閥,設(shè)定好煎藥時間和溫度,按加熱按鈕,機器自動加熱,到達設(shè)定溫度自動轉(zhuǎn)入文火,到達設(shè)定時間后,自動停止加熱。待藥煎好后,先打開排氣安全閥,適當(dāng)減壓(使壓力下降到1kg左右),再打開排藥液閥門,藥液通過排液軟管注入包裝機藥罐內(nèi),排藥液過程中,同時轉(zhuǎn)動擠壓裝置,擠出藥包中的殘余藥液。藥液排完后,完全打開排氣安全閥,壓力減至大氣壓,打開手柄將藥包取出,關(guān)閉電源,清潔備用。注意事項1、為保證人身安全,必須做好接地保護。2、清洗過程中,電器控制部分不能用水清洗。3、打開鍋蓋前,必須打開排氣安全閥,排掉鍋內(nèi)壓力。4、在煎藥過程中嚴禁打開排廢液閥門,防止人員燙傷。5、每鍋藥煎好后,要清潔鍋蓋與密封圈的接觸面,防止殘留藥液粘起密封圈。6、每次煎藥藥關(guān)鍋蓋前,應(yīng)仔細檢查密封圈,保證密封圈能正確安裝在槽內(nèi)。7、如煎藥過程中,包裝藥的無紡布袋破損,一定要把藥渣清洗干凈后再用,防止殘渣打到包裝機后造成包裝機的堵塞。8、煎藥機切忌干燒。9、煎藥機擰緊把手時,要對角均勻加壓,以防鍋蓋變形。10、煎藥機在工作中未達到設(shè)定時間時,下次再煎藥時應(yīng)關(guān)閉電源開關(guān),使計數(shù)器清零。否則機器累計自動計時,到達時間后自動停機。中藥放在水里面浸泡15~20分鐘。如果中藥中含有種子、果實類的藥可以浸泡大約1個小時。水要超過中藥的2~5厘米。水還沒有煮沸的時候用大火燒開,燒開之后把大火調(diào)至小火。慢慢的燉,保持微沸的狀態(tài)。小火熬了大概有20分鐘之后,如果藥湯還有很多,那就繼續(xù)小火熬,但是千萬不要把藥湯給熬沒了,那是熬干了,那就只能倒掉,重新熬過。第二次加水到中藥上的位置就可以了,煎沸后再熬25分鐘。熬藥并不是越久越好。在中藥里面如果注有“先熬”的小包藥,先熬30分鐘,再加入群藥。擴展資料:注意事項:中藥需要大火急煎,以免藥效揮發(fā),藥效降低。對于滋補藥,適合小火慢慢熬,這樣才能讓藥物有效成分都熬出來。喝藥的時候,一定要趁熱喝,不要把藥放在冰箱里面冷藏,如果藥涼了,那就加入一點點水將它煮開再喝。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煎藥煎煮時間,應(yīng)根據(jù)藥物和疾病的性質(zhì),有效成分溶出的難易和用藥情況而定。一般來講,頭煎以沸騰開始計算時間需20~25分鐘,二煎15~20分鐘,解表藥頭煎煮10~15分鐘,二煎煮10分鐘。滋補頭煎煮30~40分鐘,二煎煮25~30分鐘,有先煎藥需先煎10~30分鐘,后下藥應(yīng)在最后5~10分鐘入鍋。樓上說的對,要看你用的是什么型號的設(shè)備,明天我把我們公司的使用說明書找出來貼到這里,你看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用你的這個砂鍋煎藥是不對的,煎的時間過長不僅影響藥物的療效,還可能會有副作用。選普通的泥藥壺煎藥就行,一般感冒藥煮開5-8分鐘即可,象婦科藥大概30分鐘

【內(nèi)容整理自網(wǎng)絡(luò),若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微信{chihuoyunnan}刪除,{因為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luò)}凡涉及中藥秘方或者處方,需要請專業(yè)醫(yī)生驗證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亂用,本內(nèi)容只是整理自網(wǎng)絡(luò)的參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