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礦物藥,中藥所說的三黃粉的成分是什么呢
發(fā)布時間:2022-09-24 04:59
編輯:網(wǎng)絡
點擊:1059
本文目錄一覽中藥所說的三黃粉的成分是什么呢2,需要先煎的飲片是A煅石膏B磁石C降香D車前子E大黃請幫忙3,血容量擴充藥與全血輸注有何不同4,雄黃地黃大黃是一種草藥嗎因為聽說雄黃有毒所以問一下搜5,請問下這個中藥配方可以排毒嘛效果怎么樣請……
本文目錄一覽
1,中藥所說的三黃粉的成分是什么呢
是輕粉,一種礦物藥,有大毒。主要成分為氯化亞汞,hg2cl2,又稱甘汞。攻毒祛腐,拔毒生肌之用。其他的自己查
2,需要先煎的飲片是A煅石膏B磁石C降香D車前子E大黃請幫忙
正確答案:B生磁石屬于質(zhì)地堅實礦物藥,有效成分不易煎出,需要打碎先煎30分鐘。
3,血容量擴充藥與全血輸注有何不同
但擴充藥可以是血漿,葡萄糖注射用的生理鹽水,注射用的葡萄糖,注射用的葡萄糖炎,還有白蛋白球蛋白,這些都可以擴充血容量,但是全血雀就是血液,包括其他東西血容量擴充藥是指能擴充血液容量、增加循環(huán)血量、改善微循環(huán)的藥物??芍委熞虼蟪鲅?..全血、血漿、等滲葡萄糖、生理鹽水及右旋糖酐等血漿代用品均有擴充血容量苦味藥都是涼血的,如蒲公英,大黃,黃連,礦物藥,石膏
4,雄黃地黃大黃是一種草藥嗎因為聽說雄黃有毒所以問一下 搜
雄黃——也稱雞冠石。礦物名?;瘜W成分是硫化砷,橘黃色。可供藥用及制造顏料、焰火、玻璃等。中醫(yī)用作解毒殺蟲藥。地黃,——藥用植物。中醫(yī)以根狀莖入藥。新鮮者稱鮮地黃或鮮地,有清熱生津的作用。干燥后稱生地黃或生地,功能養(yǎng)陰涼血。經(jīng)蒸制加工后稱熟地黃或熟地,是滋腎補精血的要藥。大黃——也稱南大黃。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米左右。地下有粗壯的肉質(zhì)根和根狀莖。地上莖直立,上部分枝。葉較大,近圓形。夏季開小花,淡綠色或黃白色。產(chǎn)于我國湖北、四川、陜西、云南等省。根和根狀莖含大黃素,入藥能瀉火解毒、行瘀通經(jīng)。所以,不是一種草藥。雄黃也不是草藥。雄黃化學成分是硫化砷,確實有毒。
5,請問下這個中藥配方可以排毒嘛效果怎么樣請權(quán)威人士鑒定下
痘痘的發(fā)病原理與脾胃虛寒,寒邪自淺入深,寒極生熱化濕有關(guān),此方雖然羅列了金銀花、蛇舌草、野菊花、梔子、重樓、夏枯草、柴胡、皂角刺、桑白皮、蒲公英、敗醬草等西醫(yī)所謂的消毒排毒功能,并有黃芩降上焦火,大黃瀉大腸火,可是沒有立足二本呀!試想,脾胃弱無虛寒,何來痘痘呢?這還是個見痘除痘的治標不治本的方子。你看看助元金鈣力的五寶,其中一個事助元金寶叫金鈣力,它是通過提高人體內(nèi)的酶活性來排毒的。而且是能夠通過無機礦物離子群來改善骨髓的情況,凈血排毒。這個方子苦寒太重,清熱解毒藥物太多,有羅列之嫌,有傷陽氣,破胃氣,中病即止。這種方子一般都是在醫(yī)院的那些醫(yī)生開的大藥方,藥較多,重復效果的藥多,君臣佐使搭配亂,用途不大。
6,我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著作是它的主要內(nèi)容是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歷時27年編成,30余年心血的結(jié)晶。全書52 卷,約200萬言,全書共有190多萬字,記載了1892種藥物(新增374種),分成60類。其中374種是李時珍新增加的藥物。收藥1892種,繪圖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個藥方。是集我國16世紀以前藥學成就之大成,在訓詁、語言文字、歷史、地理、植物、動物、礦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英國生物學家 達爾文稱《本草綱目》為“1596年的百科全書”!本草綱目嗎.呵呵,是李時珍.............恩...去讀讀吧,會了解的哦.《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是現(xiàn)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為我國早期臨床用藥經(jīng)驗的第一次系統(tǒng)總結(jié),歷代被譽為中藥學經(jīng)典著作。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植物藥252種,動物藥67種,礦物藥46種),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為中藥理論精髓。 書中對每一味藥的產(chǎn)地、性質(zhì)、采集時間、入藥部位和主治病癥都有詳細記載。對各種藥物怎樣相互配合應用,以及簡單的制劑,都做了概述。更可貴的是早在兩千年前,我們的祖先通過大量的治療實踐,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許多特效藥物,如麻黃可以治療哮喘,大黃可以瀉火,常山可以治療瘧疾等等。這些都已用現(xiàn)代科學分析的方法得到證實。 在我國古代,大部分藥物是植物藥,所以“本草”成了它們的代名詞,這部書也以“本草經(jīng)”命名。漢代托古之風盛行,人們尊古薄今,為了提高該書的地位,增強人們的信任感,它借用神農(nóng)遍嘗百草,發(fā)現(xiàn)藥物這婦孺皆知的傳說,將神農(nóng)冠于書名之首,定名為《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儼然《內(nèi)經(jīng)》冠以黃帝一樣,都是出于托名古代圣賢的意圖。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又名《神農(nóng)本草》,簡稱《本草經(jīng)》或《本經(jīng)》,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藥學專著。撰人不詳,“神農(nóng)”為托名。其成書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論,或謂成于秦漢時期,或謂成于戰(zhàn)國時期。原書早佚,現(xiàn)行本為后世從歷代本草書中集輯的。該書最早著錄于《隋書
7,這幅中藥是否有先煎和后下的
蔻仁和降香可以考慮后下,不后下也行,反正這付藥煎煮時間不宜超過四十分鐘。凡看過中醫(yī)、吃過湯藥的人,一定注意過藥方上,某些藥物的右下角注著“先煎”、“后下”、“包煎”和“另煎”等字樣。這是為什么呢?這主要是由各種中藥的質(zhì)地、性味、理化性質(zhì)以及價格等方面的差異所決定的。先煎的藥物,主要有兩類:一是礦物藥和介殼類藥物,如磁石、石膏、赭石、龍骨、牡蠣、石決明、珍珠母、龜板及鱉甲,等。因為這些藥物結(jié)構(gòu)致密,質(zhì)地堅硬,有效成分較難煎出,故需打碎后先煎30分鐘(水沸后算起),然后再加入其他藥物同煎。二是有毒的藥物,如生川烏和生附子等,久煎能達到解毒、去毒或降低毒性的目的,故此類藥物也應單獨先煎。后下的藥物,主要是氣味芳香、含揮發(fā)油較多及不耐熱者。如薄荷、藿香、佩蘭、白蔻仁、砂仁、大黃等,久煎能使其氣味耗散,藥效降低,甚至喪失。因為這些藥物的有效成分大多是揮發(fā)油,如薄荷所含揮發(fā)油有發(fā)汗、解熱功效;佩蘭所含揮發(fā)油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藿香、白蔻仁、砂仁等調(diào)整胃腸蠕動、促進胃液分泌的功能,均來自所含的揮發(fā)油成分。如果煎煮時間過長,揮發(fā)油大量逸失,必然減弱甚至喪失它們的功效。有的藥物則是因為含有不耐高熱的有效成分,久煎也會影響藥效。例如,鉤藤所含的降壓成分煮沸20分鐘即可部分破壞,使降壓效能降低。因此,對于這類藥物,應采取“后下”的方法,即待其他藥物快煎好時,再加入這類藥,煎5-10分鐘即可。包煎的藥物,主要是粉末類、帶有刺激性絨毛類及煎煮后使湯劑變粘稠的種子類等。粉末類藥物,如蒲黃、灶心土,以及六一散等散劑、丸劑,若不包煎,可使藥液混濁,難于下咽。含刺激性絨毛類藥物,如枇杷葉、旋復花及白茅花等,更宜包煎;若直接入水煎,絨毛不易澄清,服后常刺激咽喉引起咳嗽。顆粒狀種子類藥,如車前子、葶藶子及秫米等,入煎后使藥液變得粘稠不易濾出,而且常常粘在藥罐周圍和底部,容易煎焦,所以,也宜包煎。具體做法:即用布或棉布縫成小口袋,裝入包煎的藥物后,扎緊袋口入煎即可?!傲砑濉保簿褪菃为毤逯?。另煎的藥物主要是貴重藥,如人參、犀角及羚羊角,等。因其價格昂貴,用量又少,若與其他藥物同煎,其藥汁會被殘渣吸收一些。另外,為了使這些藥物的有效成分被充分利用,單煎時,可以多煎幾次。這樣既能提高療效,又可減少不必要的浪費。1、白蔻仁,降香須在其他藥物煮沸后5-10分鐘后放入2、杏仁到打碎入煎的,處方上肯定標個打字的3、滑石粉是包煎的,給你時候應該是另外包好的其他沒什么了,這付藥煎煮時間不可以太久~煮沸后文火再煮不宜超過10分鐘。煮之前可以先將藥材先浸泡半小時左右上面幾位說的比較全面了,補充一下半夏可以先煮5分鐘
8,牛黃解毒片的藥用是什么
成 份:牛黃,雄黃,石膏,大黃,桔梗,冰片,甘草。
性 狀:本品為包衣片,除去包衣后顯綜黃色;有冰片香氣,味苦,幸。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于火熱內(nèi)盛,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片,一日2-3次。
注意事項:孕婦禁用。
包 裝:18小片*1板,鋁朔包裝。
有效期:二年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45021381
牛黃解毒片的主要作用是清熱解毒,但如果使用不當卻可以導致中毒,臨床應用時應注意。
在其配方中,大黃、黃芩、桔梗、甘草、生石膏雖然用量較大,但它們毒性較低;牛黃、冰片毒性亦較低,且用量較小。惟有雄黃毒性最強,用量大,其主要成分硫化砷,含砷約75%,含硫為24.9%,遇熱易于分解氧化,變成有劇毒的三氧化二砷,即俗稱的砒霜,其毒害作用可影響到神經(jīng)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和泌尿系統(tǒng)等,少數(shù)病人還會因此而發(fā)生過敏反應,表現(xiàn)為藥疹和休克。
牛黃解毒片有大片與小片之分,大片每片0.6克,含雄黃0.05克,小片每片0.3克,含雄黃0.033克。因此大片成人每日服用不得超過6片,小片成人每日服用不得超過9片,孕婦與過敏者忌服。
牛黃解毒片屬非處方藥.公眾購藥方便.有許多家庭都常備此藥。牛黃解毒片是中成藥中清熱解毒藥的代表,由人工牛黃、雄黃、石膏、大黃、黃芩、桔梗、冰片和甘草制成.可清瀉三焦實火。清肺胃實熱.蕩滌積滯。值得注意的是,雄黃含砷,屬于重金屬礦物性藥物.其引起的毒副作用值得注意。
過敏反應。砷可作用于蛋白質(zhì)而引起過敏性病變。常見的過敏反應為皮膚丘疹樣斑塊、瘙癢。如蠶豆大的固定性斑疹分布在臉、頸部,并伴瘙癢;嚴重的皮膚過敏癥狀為剝脫性皮炎。過敏性休克主要表現(xiàn)為呼吸急促、胸悶、呼吸困難、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煩躁不安、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腱反射消失及呼吸停止等。
消化與泌尿系統(tǒng)反應。消化系統(tǒng)反應癥狀表現(xiàn)為上腹飽脹不適、疼痛。惡心、嘔吐,胃鏡檢查可見胃黏膜充血、水腫,有糜爛面和出血點。泌尿系統(tǒng)反應可有腰部酸痛、尿頻、尿急癥狀。
神經(jīng)及呼吸系統(tǒng)反應。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常見的是嗜睡、神志不清、四肢抽搐以及靜坐寡言等癥狀。呼吸系統(tǒng)反應可表現(xiàn)為支氣管哮喘樣反應。出現(xiàn)咳嗽、心悸、胸悶、口唇發(fā)紺、呼吸困難、不能平臥等癥狀。
肝功能損害及血液系統(tǒng)反應。牛黃解毒片可引起急性黃疸及其他肝功能損害癥狀。血液系統(tǒng)反應主要為血小板減少和單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臨床表現(xiàn)為口腔黏膜潰瘍、牙齦出血及皮膚的出血點。
此外.牛黃解毒片還可引起一定的用藥嗜好作用。某些患者比較喜歡使用牛黃解毒片。有些文獻認為該藥長期使用可引起成癮性.停藥后發(fā)生類似戒斷癥狀樣反應.產(chǎn)生咽喉腫痛加重、全身不適、興奮失眠、食欲下降、大便秘結(jié)癥狀.再次服藥后上述癥狀迅速緩解。
因此.公眾且莫認為牛黃解毒片是非處方藥就可以隨意使用.應遵劑量短期使用。對于明顯的感染性炎癥,適宜選擇比牛黃解毒片抗菌作用更強的抗菌藥物。

【內(nèi)容整理自網(wǎng)絡,若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微信{chihuoyunnan}刪除,{因為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凡涉及中藥秘方或者處方,需要請專業(yè)醫(yī)生驗證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亂用,本內(nèi)容只是整理自網(wǎng)絡的參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