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動物藥,中藥羌和能治什么病
發(fā)布時間:2022-09-20 11:27
編輯:網(wǎng)絡
點擊:488
本文目錄一覽中藥羌和能治什么病2,民族藥的種類概況3,羌鮮吃是一個羌族的品牌嗎4,藥材作物的品種名錄哪里能查到呢5,川羌大活地風年見是中藥里的啥東西還有其他名字嗎6,羌族文化旅游產(chǎn)品有那些7,羌族是游牧民族嗎他們用的是什么馬8,有沒有人……
本文目錄一覽
1,中藥羌和能治什么病
羌活:溫腎助陽,納氣,止瀉。
藥性熱,常用于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腰膝冷痛,腎虛作喘,五更泄瀉;外用治白癜風,斑禿;外感風寒、頭痛無汗、風寒濕痹、風水浮腫、瘡瘍腫毒......
2,民族藥的種類概況
民族藥發(fā)源于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民族傳統(tǒng)。據(jù)初步統(tǒng)計,全國55個少數(shù)民族,近80%的民族有自己的藥物,其中有獨立的民族醫(yī)藥體系的約占1/3。建國以來,由于黨和政府的關懷、重視,民族藥的發(fā)掘、整理、研究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出版了一批全國和地區(qū)性民族藥專著。據(jù)有關資料報道,目前我國民族藥已達3700多種。《中國民族藥志》是在全面調查、收集我國少數(shù)民族所用藥物的基礎上選編而成的民族藥的薈萃,已出版的第1卷收載了39個民族的135種藥物,基原種511個;第2卷收載35個民族的120種藥物,基原種425個。《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77年版收載了11個民族的32種藥物。1985和1990年版各收載了4個民族的12種藥物,其中藏藥有土木香、總狀土木香、小葉蓮(鬼臼)、毛訶子、余甘子;蒙藥有廣棗、冬葵果、草烏葉等藏藥、蒙藥共用的有沙棘;維藥有菊苣、毛菊苣、黑種草;傣藥有亞乎奴等?!吨兴幋筠o典》包含的民族藥有藏藥404種、傣藥400種、蒙藥323種、彝藥324種和畬藥200種。我國民族藥的起源、發(fā)展、理論體系的形成以及用藥種類等各有其特色,這里僅以藏、蒙、維、傣、壯五個民族藥為代表,作一簡要介紹。 藏藥是在廣泛吸收、融合了中醫(yī)藥學,印度醫(yī)藥學和大食醫(yī)藥學等理論的基礎上,通過長期實踐所形成的獨特的醫(yī)藥體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是我國較為完整、較有影響的民族藥之一。藏藥歷史上有許多經(jīng)典著述,成為今天研究藏藥的主要文獻和藏藥種類發(fā)展的歷史記錄?!对峦跛幵\》是較早的一部藏藥史籍,收載的藥物包括植物類440種、動物類260種、礦物類80種,其中300多種藥物為青藏高原特產(chǎn),多數(shù)藥物沿用至今,如螃蟹甲 、傘?;⒍?、耳草、囊距翠雀、船形烏頭、喜馬拉雅紫茉莉、纖毛婆婆納、水柏枝、翼首草、毛瓣綠絨蒿、藍石草、烏奴龍膽、山莨菪、樟牙菜、青稞、熊膽、牦牛酥油和糌粑等?!毒е楸静荨肥鞘蛰d藏藥最多的一部大典,涉獵廣泛,有著濃郁的藏民族特色,被譽為藏族的《本草綱目》,該書收載的藥物種類有75%為現(xiàn)今所用,其中30%屬藏醫(yī)專用,據(jù)統(tǒng)計,涉及1200個基原動、植物種?,F(xiàn)代藏藥應用的地域,除西藏自治區(qū)以外,還包括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肅等省所屬的一些藏族自治州和自治縣。青藏高原是藏藥的主要產(chǎn)地,據(jù)有關單位的調查,藏藥資源有2436種,其中植物類2172種、動物類214種、礦物類50種。青海占據(jù)著青藏高原的北部和東部地區(qū)的廣大地區(qū),據(jù)調查,省內有藥用資源1294種,其中植物類1087種、動物類150種、礦物類57種。全省常用的幾百種藏藥中有70%采自青藏高原,據(jù)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調查,全州有藏藥資源1000多種;甘孜州1127種中藥資源中有23%為藏醫(yī)所用。從有關資料的統(tǒng)計來看,目前我國有藏藥3000種左右,西藏是藏醫(yī)藥的發(fā)源地,藏藥應用歷史悠久。這一地區(qū)常用藏藥有360多種,主要來源于菊科、豆科、毛莨科、罌粟科、傘形科、龍膽科、薔薇科、玄參科、十字花科和百合科等植物,重要的藥用屬有:綠絨蒿屬、馬先蒿屬、紫堇屬、報春花屬和虎耳草屬等。常用藏藥中,含生物堿的種類約占50%,這些活性較強的成分多見于烏頭屬、翠雀屬、唐松草屬、莨菪屬、槐屬、龍膽屬和小檗屬等藥用植物。例如,大黃是一味重要的藏藥,青藏高原分布大黃屬植物28種,其中藏藥應用的有21種,藏藥用大黃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君母札)的種除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之外,尚有藏邊大黃 、喜馬拉雅大黃、塔黃,西藏大黃等,青海、甘肅等地還用波葉大黃;中品(曲什札)有穗花大黃、歧穗大黃、長穗大黃、網(wǎng)脈大黃、心葉大黃、紅脈大黃、卵葉大黃;下品(曲瑪札)有小大黃。藏藥已制定了統(tǒng)一的用藥規(guī)范,即由西藏、青海、四川、甘肅、云南、新疆等6省區(qū)合編的《藏藥標準》,共收載藏藥227種,其中植物類197種、動物類17種、礦物類13種,主要種有:藏茴香、山莨菪、藏黨參、藏紫草、水母雪蓮花、唐古特紅景天、堪巴色寶(阿氏蒿)、曲瑪孜(打箭菊)、達瑪(凝花杜鵑)、野牛心、禿鷲、紫草茸、紫膠蟲等。 蒙藥是在蒙古民族傳統(tǒng)醫(yī)藥學基礎上,汲取了藏、漢等民族以及古印度醫(yī)藥學理論的精華而形成的具有民族風格的、獨立的醫(yī)藥體系,在我國民族藥中占有重要地位。歷史上,蒙古族涌現(xiàn)出許多優(yōu)秀的蒙醫(yī)藥學家和著名的蒙藥典籍,其中較有影響的有18世紀的松巴·堪布—伊舍巴拉吉爾的《西勒嘎日·莫隆》(《識藥晶鑒》)是蒙藥的奠基篇,收載蒙藥390種。同時代的察哈爾鑲白旗的洛布?!に骼杖展局小堵鼕W.西吉德》(《藥物識別》),全書分為四部,共收集藥物678種。19世紀初,內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的占布拉通爾吉用藏文編著了《李斯爾·米格金》(《本草圖鑒》),收載蒙藥879種,成為今天學習和研究蒙藥的主要經(jīng)典?,F(xiàn)代蒙藥發(fā)展較快。據(jù)統(tǒng)計,我國現(xiàn)有蒙藥2230種。除內蒙古自治區(qū)外,我國東北和西北的許多蒙族聚集地也都使用蒙藥。 內蒙古自治區(qū)經(jīng)過多年的資源普查,初步摸清了蒙藥資源,全區(qū)共有各類蒙藥資源1342種,其中植物類926種、動物類290種、礦物類98種,其他類28種;本區(qū)內常用蒙藥有500余種,商品蒙藥約400種,還有民族專用藥260種。內蒙古自治區(qū)制定的《蒙藥標準》收載藥材和成藥522種。蒙藥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主要藥用種類有:森登(文冠木、烏和日_西魯斯(蒙古山蘿卜)、阿拉坦花—其其格(金蓮花)、昂給魯莫斯—畢日陽古(香青蘭、敏吉一茵一蘇日(紫筒草)、巴嘎一塔日奴(瑞香狼毒)、嘎順—包日其格(苦豆子)、樓格莫日(糙蘇)、汗達蓋一合勒(腎葉橐吾)、敖朗黑布(綬草)等。蒙藥中,麝香、丁香、蓽茇、豆蔻、香青蘭、馬錢子、水銀和草烏等用得較多;配伍中凡用草烏,多數(shù)必配阿如勒(訶子)。 維藥歷史悠久,在其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中,采阿拉伯、古希臘等民族醫(yī)藥之所長,并受到中醫(yī)藥學的影響,是我國民族醫(yī)藥的獨立分支,歷史上為西域各族人民的繁衍和昌盛做出過重要貢獻。維藥的應用基本上在新疆自治區(qū)范圍內。據(jù)新疆的調查,全區(qū)有維藥600余種,較常用的360種左右,其中本地產(chǎn)資源約160種,占維藥種數(shù)的27%?!缎陆S吾爾藥志》收載藥物124種。常用維藥中,屬于民族專用的約有30種,主要有:巴旦杏、索索葡萄,孜然、驅蟲斑鳩菊,刺糖、洋甘菊、蒔蘿、唇香草、新疆鷹嘴豆、異葉青蘭、雪蓮花、胡桐淚(胡楊)等。維藥中習慣用芳香性藥物,常用的有麝香、龍涎香、海貍香、黛衣草、丁香、豆蔻和蓽茇等,此外,還較習用性峻毒烈的藥物,如馬錢子、曼陀羅、天仙子、駱駝蓬等。維藥中有許多藥物雖然與中藥材同名,但基原不同,多為本地產(chǎn)種類,如藥用玉竹為新疆黃精、白鮮皮為狹葉白鮮、益母草為新疆益母草、荷花則為睡蓮的花。諸如此類的還有防風、赤芍、羌活、獨活、木香、茜草,黨參、藁本、麻黃、威靈仙,等等。 傣藥是我國古老的傳統(tǒng)醫(yī)藥之一,遠在2500年前的《貝葉經(jīng)》中便有記載。傣族祖居云南西雙版納,當?shù)貎?yōu)越的自然條件為傣藥提供了理想的藥用資源,據(jù)統(tǒng)計,我國傣族藥物有1200種。《西雙版納傣藥志》收載了520種,其中最常用的有71種。傣藥中植物類藥用種主要有:麻嘎喝罕(緬茄)、麻景(油瓜)、麻芒(芒果)、牙勇(馬唐)、哥麻口拉(人面果)、哥丹(糖棕)、牙竹麻(朱蕉)、埋嘎篩(龍血樹)等。動物藥在傣藥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僅藥用種數(shù)多,而且藥用部位也有獨到之處。 壯藥屬于發(fā)展中的民族藥,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基本上處于民族藥和民間藥交融的狀態(tài)。 壯族居住區(qū)地處嶺南亞熱帶地區(qū),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由于壯族人早有喜食蛇、鼠、山禽等野生動物的習俗,因此動物藥應用較為普遍,民間歷來有“扶正補虛、必配用血肉之品”的用藥經(jīng)驗。壯藥的另一特點是善于解毒,而且解毒的范圍較廠,包括解蛇毒、蟲毒、食物中毒、藥物中毒、金石發(fā)動毒、箭毒、蠱毒,等等。廣西著名的蛇藥就是壯藥的一大貢獻。我國壯族主要集中于廣西自治區(qū),據(jù)該區(qū)有關部門調查,壯藥共有709種?!秹炎迕耖g用藥選編》收載常用壯藥500多種。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壯藥主要有:廣西馬兜鈴、千斤拔、龍船花、閉鞘姜,陽桃、兩面針、雞蛋花、刺芋、金錦香、南蛇簕、薯莨、馬鬃蛇、褐家鼠、蟒蛇等。壯族民間每逢傳統(tǒng)節(jié)日,也開展藥市交易。廣西靖西縣根據(jù)端午節(jié)壯族藥市調查,整理出藥市壯藥名錄246種。 我國民族藥的發(fā)掘、整理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任務仍然十分艱巨,許多民族藥我胚了解不多?,F(xiàn)根據(jù)一些有關資料和報道,以及本次資源普查所掌握的情況,介紹一下其他民族用藥種數(shù)。一些區(qū)域性資料也記載了民族藥種類:《云南民族藥名錄》收載了省內21個民族的1250種藥物;《廣西民族藥簡編》收載了7個民族的1021種藥物。在中藥資源普查中,部分民族地區(qū)收集和整理了民族用藥情況及種類:四川阿壩地區(qū)整理出羌族常用藥100種;湖南初步查出本省苗族、土家族、瑤族、侗族等習用民族藥361種,云南德宏自治州收錄傣藥330種、景頗族藥123種;廣西《環(huán)江縣毛難族藥名錄》收載藥物556種。另據(jù)有關單位調查統(tǒng)計,廣西有瑤族藥555種、侗族藥298種、仫佬族藥259種、苗族藥213種、京族藥27種及彝族藥21種。

3,羌鮮吃是一個羌族的品牌嗎
是的,羌鮮吃是四川泓靄農(nóng)業(yè)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主營產(chǎn)品茂縣大櫻桃,茂縣枇杷,茂縣青脆李,茂縣紅脆李,茂縣紅富士糖心蘋果。。詳細進入官網(wǎng)www.qiangxianchi.com
4,藥材作物的品種名錄哪里能查到呢
我國中藥資源的種類 由于歷史文化、地理環(huán)境和社會發(fā)展水平不同等多種原因,各地區(qū)的中藥資源開發(fā)利用程度和應用范圍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形成了具有不同內涵、相對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的三個部分,即中藥材、民間藥和民族藥?,F(xiàn)就中藥材、民間藥和民族藥的應用種類進行論述。 (一)中藥材的種類 中藥包括中藥材、飲片和中成藥,而中藥材又是飲片和中成藥的原料。據(jù)調查,全國用于飲片和中成藥的藥材有1000~1200余種,其中野生中藥材種類占80%左右;栽培藥材種類占20%左右。在全國應用的中藥材中,植物類藥材有800一900種,占90%;動物類藥材100多種;礦物類藥材70一80種。植物類藥材中,根及根莖類藥材在200一250種;果實種子類藥材180~230種;全草類藥材160一180種;花類藥材60一70種;葉類藥材50一60種;皮類藥材30一40種;藤木類藥材40一50種;菌藻類藥材20種左右;植物類藥材加工品如膽南星、青黛、竹茹等20一25種。動物類藥材中,無脊椎動物藥材如紫梢花、海浮石等有30-40種;昆蟲類藥材30一40種;魚類兩棲類、爬行類藥材40―60種;獸類藥材60種左右。 (1)各地生產(chǎn)經(jīng)營的中藥材種類 中藥資源顯著的地域性決定了我國各地生產(chǎn)、收購的藥材種類不同,各地用藥習慣不同,所經(jīng)營的中藥材種類和數(shù)量亦不同。全國各地生產(chǎn)、收購的中藥材種類各具特色,構成了中藥材區(qū)域化的模式。我國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qū),以耐寒、耐旱、耐鹽堿的根及根莖類藥材居多,果實類藥材次之。長江流域及我國南部廣大地區(qū)以喜暖、喜濕潤種類為多,葉類、全草類、花類、藤木類、皮類和動物類藥材所占比重較大。我國北方各省、區(qū)收購的家、野藥材一般在200一300種;南方各省、區(qū)收購的家、野藥材約在300一400種。東北地區(qū)栽培(飼養(yǎng))種類以人參、鹿茸、細辛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黃柏、防風、龍膽、蛤蟆油等為代表;華北地區(qū)的栽培種類以黨參、黃芪、地黃、山藥、金銀花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黃苓、柴胡、遠志、知母、酸棗仁、連翹等為代表;華東地區(qū)栽培種類以貝母,金銀花、延胡索、白芍、厚樸、白術、牡丹皮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蝎子、蛇類、夏枯草、蟾酥、柏子仁等為代表;華中地區(qū)栽培種類以茯苓、山茱萸、辛夷、獨活、續(xù)斷、枳殼等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蜈蚣、龜板、鱉甲、半夏、射干為代表;華南地區(qū)栽培種類以砂仁、檳榔、益智、佛手、廣藿香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何首烏、防己、草果、石斛、穿山甲、蛤蚧等為代表;西南地區(qū)栽培種類以黃連、杜仲、川芎、附子、三七、郁金、麥冬等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麝香、川貝母、冬蟲夏草、羌活為代表;西北地區(qū)栽培種類以天麻、杜仲、當歸、黨參、枸杞子等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甘草、麻黃、大黃、秦艽、肉蓯蓉、鎖陽等為代表。海洋藥物以昆布、海藻、石決明、牡蠣、海馬等為代表種。各省、直轄市,自治區(qū)的主產(chǎn)品種。 中藥材的大多數(shù)品種,在全國范圍內經(jīng)營調撥,全國藥材系統(tǒng)每年都要舉辦藥材商品交流會。在全國交流會中交流的中藥材一般在800一1000種,最多達幾千種。在全國經(jīng)營的藥材品種中,常用藥材大約500一600種,少常用藥材200種左右,不常用藥材約100種,還有少數(shù)冷門藥。從各地經(jīng)營規(guī)模來看,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一般為700一800種,中小城市一般在500一600種,縣及縣以下為300一400種。上海是我國經(jīng)營藥材品種較多的地區(qū),據(jù)記載,最多時可達幾千種。 (2)《中華人民共和國》收載的中藥材種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是我國的國家藥品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規(guī)定:藥品必須符合國家藥品標準或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藥品標準(簡稱地方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先后頒布了6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自1963年第二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到1995年版,收載藥材種類明顯地增加。 1985年版藥典的種藥材及制品中,實際收載藥材446種,其中植物藥材383種,占86%;動物藥材種,占9%;礦物藥材21種,占5%。3類藥材中,植物和動物藥材來源較復雜,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一藥多來源,在1985年版藥典收載的425種植物、動物藥材中,兩個來源的81種、3個來源的32種、4個來源的9種、5個來源的3種、6個來源的1種;二是多藥一來源,屬于這種情況的有42種,其中兩味藥同屬一來源的38種、3味藥同屬一來源的2種、4味藥同屬一來源的2種。因此,從基原統(tǒng)計來看,425種植物、動物藥材來自536個動、植物種,隸屬160科。 1990年版藥典收載中藥材及植物油脂509種,包括植物藥材439種,動物藥材47種、礦物藥材23種,涉及基原627種(不包括附錄),其中以植物類居多,共557種,動物類70種?;瓨嫵汕闆r是:一原373種、二原88種、三原36種、四原7種,五原6種、六原1種。多基原藥材品種是:三原有大黃、山慈菇、馬勃,天南星,瓦楞子、五倍子、升麻、水蛭、甘草、石韋,百合、百部、竹茹、伊貝母、吳茱萸、牡蠣、青黛、郁李仁、細辛、珍珠、砂仁、威靈仙、莪術、黨參、海龍、娑羅子、預知子、桑螵蛸、黃連、黃精、蛇蛻、麻黃、紫草、橘紅、麝香;四原有川貝母、龍膽、苦杏仁、郁金、秦艽、秦皮、金銀花;五原有石斛,陳皮、枳殼、鉤藤、海馬、淫羊藿;六原有石決明。 (3)地方標準收載的藥材種類 地方標準屬地方性用藥法規(guī),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實施或補充,通常收載地區(qū)習用的藥材。例如,藥典收載的天仙子為茄科植物莨菪的種子,而廣東、江西等地則習用爵床科植物巖水蓑衣的種子,稱“南天仙子”。據(jù)統(tǒng)計,全國約有200多種藥材的用藥習慣存在地區(qū)性差異,比較普遍的有地丁、白頭翁、貫眾、透骨草、大青葉等。 目前,我國各省(區(qū))的地方標準尚無統(tǒng)一要求,從已出版的一些地方標準來看,其名稱、出版時間不盡一致?,F(xiàn)將部分省、區(qū)的藥品標準收載的中藥材品種作一統(tǒng)計。 地方標準中,地區(qū)性習用藥材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例如,《四川省中藥材標準》收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品種只占11%,89%屬藥典以外品種,《云南省中藥材標準》收載的地方習用品種占72%。地方標準收載的藥材具有很濃的地區(qū)特色,如四川的阿壩當歸、川中南星、川黨參、四川牡丹、康定玉竹和川南馬兜鈴等;云南的云白芍、金鐵鎖、珠子參、薯莨和理棗仁等。 (4)中成藥及臨床處方中的藥材種類 中成藥是固定的成方制劑,其方劑組成涉及的藥材比較廣泛。《中國基本中成藥》收載各類中成藥700種,涉及藥材574種(不包括不同炮制方法的藥材品種)。 中成藥的原料絕大部分屬普遍經(jīng)營的中藥材,但許多配方也吸收了一些目前尚無經(jīng)銷的、屬于民間藥范疇的草藥,如矮地茶、臭梧桐7葉、南蛇藤、菱角、秋梨、青蘿卜、洋蔥頭、薺菜、杜鵑葉、白背葉、崗稔子、柳蘑、蜣螂、蜻蜒、鱔魚、豬下頜骨、羊脛骨、雞腳、麻雀腦、海螺、鐵屑、銅綠和香墨等。 同中成藥配方相比,臨床處方有著很大的靈活性。據(jù)了解,中醫(yī)處方中所用藥材種類,多在250一300種,多者400一500種,基本上是市售中藥材。 (5)出口的藥材種類 我國藥材出口歷史久遠,據(jù)記載,自唐宋時代就向外輸出藥材。輸出的藥材品種主要有:朱砂、人參、牛黃、茯苓、茯神、附子、川椒、常山、遠志、甘草、川芎、白術、防風、杏仁、黃芩、大黃、白芷、豆蔻、麝香、鹿茸、五加皮、薄荷、陳皮、桂皮、當歸、麻黃、莨菪、樟腦、五倍子及硫黃等。 至今,我國仍是藥材出口的主要國家。我國的中藥材出口包括東南亞、日本、原蘇聯(lián)、美國以及港、澳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目前,我國出口的各類藥材約有500種,其中植物藥材主要有人參、甘草、黃芪、桔梗、龍膽、巴戟天、草烏、柴胡、防風、紫草、白芍、當歸、黨參、丹參、玄參、地黃、黃芩、牛膝,獨活、麥冬、三七,苦參、茜草、何首烏、大黃、貝母、黃連、川芎、知母、升麻、玉竹、黃精、天麻、姜黃、白術、蒼術、天南星、延胡索、貫眾、杜仲、厚樸、黃柏、秦皮、石斛、鉤藤、桑枝、竹茹、桑葉、艾葉、十大功勞葉、枇杷葉、淡竹葉、紅花、款冬花、金銀花、菊花、玫瑰花、密蒙花、蒲黃、松花粉、女貞子、五味子、枳實、枳殼、瓜萎、益智、木瓜、春砂仁、小茴香、烏梅、山茱萸、枸杞子、山楂、酸棗仁、郁李仁、白芥子、木鱉子、麻黃、茵陳、益母草、細辛、瞿麥、鎖陽、藿香、香薷、冬蟲夏草、茯苓、豬苓、馬勃和雷丸等;動物藥材主要有鹿茸、麝香、阿膠、蜈蚣、全蝎、蛤蟆油、桑螵蛸、蜂房、龜甲與鱉甲等;礦物藥材主要有赭石、朱砂、鵝管石、自然銅、龍骨和琥珀等。 (6)貴重藥材的種類 貴重藥材是我國藥材中的珍品。1981年,衛(wèi)生部、國家醫(yī)藥管理局和國家工商管理局在關于貴重藥材品種的通知中,將麝香、牛黃、人參、三七、黃連、貝母、鹿茸、冬蟲夏草、天麻、珍珠、熊膽、枸杞子、杜仲、厚樸、全蝎、肉桂、沉香、山茱萸、蟾酥、金銀花、巴戟天、阿膠、犀角、廣角、羚羊角、乳香、沒藥,血竭、砂仁、檀香、公丁香和西紅花30個品種列為貴重藥材。(二)民間藥的種類 民間藥也稱草藥,多在民間使用,是中藥資源應用的初級階段,也是商品藥材產(chǎn)生的基礎和源泉。我國現(xiàn)有商品藥材1000余種,僅占全部中藥資源的10%以上,其余85%以上的品種都屬民間藥和民族藥。 許多省區(qū)對本地民間藥作了調查統(tǒng)計:河北的中藥資源中,商品藥材占13%,民間藥占87%;江蘇的中藥資源中65%的種類屬民間藥;浙江民間藥有1171種,占62%;廣西民間藥則占80%多。據(jù)本次中藥資源普查,中藥資源種類所增加的種類基本上為民間藥。我國民間藥在長期的應用實踐中,從藥用價值到應用方式都發(fā)生了一些變化。 近10多年來,我國南部有些省區(qū),如廣西、四川、湖南、浙江、江蘇等,在經(jīng)營藥材的同時,開展了民間草藥的經(jīng)營業(yè)務。廣西有40多個縣區(qū)設有專營民間草藥的門市部,70年代后期,南寧等4個城市經(jīng)營的草藥品種已達786種,僅南寧市草藥服務部1980年就供應草藥90多萬公斤。經(jīng)營民間草藥的主要目的是為民間藥的應用和深入研究提供便利,同時也照顧到當?shù)厝罕姷膫鹘y(tǒng)用藥習慣。民間草藥的應用局限于一定的區(qū)域,沒有實現(xiàn)跨地區(qū)的或全國性的廣泛流通,藥理、成分和臨床應用的研究還未達到藥材所具備的標準。 民間藥是以實踐所產(chǎn)生的感性認識為基礎,缺少比較系統(tǒng)的醫(yī)藥學理論。但是,我國民間藥在長期的應用實踐中不斷地發(fā)展與完善,陜西太白草藥就是這方面的一個典型代表。 太白草藥習慣上以“七”字命名,稱為“七藥”。七藥的含義有多種解釋,一曰:七藥功效類如三七,故名;二曰:七藥因長于五勞七傷而謂之;三曰:七藥合金瘡如膠似漆。據(jù)有關單位的初步調查,陜西太白山地區(qū)以七字命名的草藥有104種。七藥在我國有一定影響,許多地區(qū)的民間藥亦有此稱謂,如湖北的七藥主要有:鴛鴦七(秋海棠),虎尾七(散斑竹根七)、燈臺七(球藥隔重樓)、麻布七(高烏頭)等。 運用民間單方、驗方治療疾病,是群眾用藥比較普遍的形式。在這次資源普查中,各地進行了廣泛征集,據(jù)全國16個省區(qū)的不完全統(tǒng)計,共收集民間單方、驗方10多萬個。通過系統(tǒng)的整理、篩選,編寫了《中國民間單驗方》,收載單驗方共2萬多個,分成13大類、200多個病種。 自60年代后期起,我國各地注重了民間藥的發(fā)掘,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的民間草藥已有60種以上加工成中成藥及其他制品,如用仙鶴草芽、草珊瑚、矮地茶、羊紅膻、山蘿卜、雞骨草、垂盆草和黃毛豆腐柴等。事實證明,民間草藥有著巨大的開發(fā)潛力。通過民間藥的應用,可為開發(fā)中藥資源提供可靠的依據(jù)和途徑。(三)民族藥種類 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在與疾病抗爭、維系民族生存繁衍的過程中,以各自的生活環(huán)境、自然資源、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為根基,創(chuàng)立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醫(yī)藥體系。我們少數(shù)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傳統(tǒng)醫(yī)藥理論和實踐為指導的藥物,稱為民族藥。 (1)民族藥的種類概況 民族藥發(fā)源于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民族傳統(tǒng)。據(jù)初步統(tǒng)計,全國55個少數(shù)民族,近80%的民族有自己的藥物,其中有獨立的民族醫(yī)藥體系的約占1/3。建國以來,由于黨和政府的關懷、重視,民族藥的發(fā)掘、整理、研究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出版了一批全國和地區(qū)性民族藥專著。據(jù)有關資料報道,目前我國民族藥已達3700多種。 《中國民族藥志》是在全面調查、收集我國少數(shù)民族所用藥物的基礎上選編而成的民族藥的薈萃,已出版的第1卷收載了39個民族的135種藥物,基原種511個;第2卷收載35個民族的120種藥物,基原種425個?!吨腥A人民共和國藥典》1977年版收載了11個民族的士32種藥物。1985和平共處1990年版各收載了4個民族的12種藥物,其中藏藥有土木香、總狀土木香、小葉蓮(鬼臼)、毛訶子、余甘子;蒙藥有廣棗、冬葵果、草烏葉等藏藥、蒙藥共用的有沙棘;維藥有菊苣、毛菊苣、黑種草;傣藥有亞乎奴等。 《中藥大辭典》包含的民族藥有藏藥404種、傣藥400種、蒙藥323種、彝藥324種和畬藥200種。 我國民族藥的起源、發(fā)展、理論體系的形成以及用藥種類等各有其特色,這里僅以藏、蒙、維、傣、壯五個民族藥為代表,作一簡要介紹。 1)藏藥 藏藥是在廣泛吸收、融合了中醫(yī)藥學,印度醫(yī)藥學和大食醫(yī)藥學等理論的基礎上,通過長期實踐所形成的獨特的醫(yī)藥體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是我國較為完整、較有影響的民族藥之一。藏藥歷史上有許多經(jīng)典著述,成為今天研究藏藥的主要文獻和藏藥種類發(fā)展的歷史記錄。 《月王藥診》是較早的一部藏藥史籍,收載的藥物包括植物類440種、動物類260種、礦物類80種,其中300多種藥物為青藏高原特產(chǎn),多數(shù)藥物沿用至今,如螃蟹甲 、傘?;⒍?、耳草、囊距翠雀、船形烏頭、喜馬拉雅紫茉莉、纖毛婆婆納、水柏枝、翼首草、毛瓣綠絨蒿、藍石草、烏奴龍膽、山莨菪、樟牙菜、青稞、熊膽、牦牛酥油和糌粑等。 《晶珠本草》是收載藏藥最多的一部大典,涉獵廣泛,有著濃郁的藏民族特色,被譽為藏族的《本草綱目》,該書收載的藥物種類有75%為現(xiàn)今所用,其中30%屬藏醫(yī)專用,據(jù)統(tǒng)計,涉及1200個基原動、植物種。 現(xiàn)代藏藥應用的地域,除西藏自治區(qū)以外,還包括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肅等省所屬的一些藏族自治州和自治縣。青藏高原是藏藥的主要產(chǎn)地,據(jù)有關單位的調查,藏藥資源有2436種,其中植物類2172種、動物類214種、礦物類50種。青海占據(jù)著青藏高原的北部和東部地區(qū)的廣大地區(qū),據(jù)調查,省內有藥用資源1294種,其中植物類1087種、動物類150種、礦物類57種。全省常用的幾百種藏藥中有70%采自青藏高原,據(jù)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調查,全州有藏藥資源1000多種;甘孜州1127種中藥資源中有23%為藏醫(yī)所用。 從有關資料的統(tǒng)計來看,目前我國有藏藥3000種左右,西藏是藏醫(yī)藥的發(fā)源地,藏藥應用歷史悠久。這一地區(qū)常用藏藥有360多種,主要來源于菊科、豆科、毛莨科、罌粟科、傘形科、龍膽科、薔薇科、玄參科、十字花科和百合科等植物,重要的藥用屬有:綠絨蒿屬、馬先蒿屬、紫堇屬、報春花屬和虎耳草屬等。常用藏藥中,含生物堿的種類約占50%,這些活性較強的成分多見于烏頭屬、翠雀屬、唐松草屬、莨菪屬、槐屬、龍膽屬和小檗屬等藥用植物。例如,大黃是一味重要的藏藥,青藏高原分布大黃屬植物28種,其中藏藥應用的有21種,藏藥用大黃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君母札)的種除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之外,尚有藏邊大黃 、喜馬拉雅大黃、塔黃,西藏大黃等,青海、甘肅等地還用波葉大黃;中品(曲什札)有穗花大黃、歧穗大黃、長穗大黃、網(wǎng)脈大黃、心葉大黃、紅脈大黃、卵葉大黃;下品(曲瑪札)有小大黃。 目前,藏藥已制定了統(tǒng)一的用藥規(guī)范,即由西藏、青海、四川、甘肅、云南、新疆等6省區(qū)合編的《藏藥標準》,共收載藏藥227種,其中植物類197種、動物類17種、礦物類13種,主要種有:藏茴香、山莨菪、藏黨參、藏紫草、水母雪蓮花、唐古特紅景天、堪巴色寶(阿氏蒿)、曲瑪孜(打箭菊)、達瑪(凝花杜鵑)、野牛心、禿鷲、紫草茸、紫膠蟲等。 2)蒙藥 蒙藥是在蒙古民族傳統(tǒng)醫(yī)藥學基礎上,汲取了藏、漢等民族以及古印度醫(yī)藥學理論的精華而形成的具有民族風格的、獨立的醫(yī)藥體系,在我國民族藥中占有重要地位。 歷史上,蒙古族涌現(xiàn)出許多優(yōu)秀的蒙醫(yī)藥學家和著名的蒙藥典籍,其中較有影響的有18世紀的松巴?堪布―伊舍巴拉吉爾的《西勒嘎日?莫隆》(《識藥晶鑒》)是蒙藥的奠基篇,收載蒙藥390種。同時代的察哈爾鑲白旗的洛布桑?索勒日哈木著有《曼奧.西吉德》(《藥物識別》),全書分為四部,共收集藥物678種。19世紀初,內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的占布拉通爾吉用藏文編著了《李斯爾?米格金》(《本草圖鑒》),收載蒙藥879種,成為今天學習和研究蒙藥的主要經(jīng)典。 現(xiàn)代蒙藥發(fā)展較快。據(jù)統(tǒng)計,我國現(xiàn)有蒙藥2230種。目前,除內蒙古自治區(qū)外,我國東北和西北的許多蒙族聚集地也都使用蒙藥。 內蒙古自治區(qū)經(jīng)過多年的資源普查,初步摸清了蒙藥資源,全區(qū)共有各類蒙藥資源1342種,其中植物類926種、動物類290種、礦物類98種,其他類28種;本區(qū)內常用蒙藥有500余種,商品蒙藥約400種,還有民族專用藥260種。內蒙古自治區(qū)制定的《蒙藥標準》收載藥材和成藥522種。 蒙藥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主要藥用種類有:森登(文冠木、烏和日_西魯斯(蒙古山蘿卜)、阿拉坦花―其其格(金蓮花)、昂給魯莫斯―畢日陽古(香青蘭、敏吉一茵一蘇日(紫筒草)、巴嘎一塔日奴(瑞香狼毒)、嘎順―包日其格(苦豆子)、樓格莫日(糙蘇)、汗達蓋一合勒(腎葉橐吾)、敖朗黑布(綬草)等。 蒙藥中,麝香、丁香、蓽茇、豆蔻、香青蘭、馬錢子、水銀和草烏等用得較多;配伍中凡用草烏,多數(shù)必配阿如勒(訶子)。 3)維藥 維藥歷史悠久,在其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中,采阿拉伯、古希臘等民族醫(yī)藥之所長,并受到中醫(yī)藥學的影響,是我國民族醫(yī)藥的獨立分支,歷史上為西域各族人民的繁衍和昌盛做出過重要貢獻。 維藥的應用基本上在新疆自治區(qū)范圍內。據(jù)新疆的調查,全區(qū)有維藥600余種,較常用的360種左右,其中本地產(chǎn)資源約160種,占維藥種數(shù)的27%?!缎陆S吾爾藥志》收載藥物124種。 常用維藥中,屬于民族專用的約有30種,主要有:巴旦杏、索索葡萄,孜然、驅蟲斑鳩菊,刺糖、洋甘菊、蒔蘿、唇香草、新疆鷹嘴豆、異葉青蘭、雪蓮花、胡桐淚(胡楊)等。 維藥中習慣用芳香性藥物,常用的有麝香、龍涎香、海貍香、黛衣草、丁香、豆蔻和蓽茇等,此外,還較習用性峻毒烈的藥物,如馬錢子、曼陀羅、天仙子、駱駝蓬等。 維藥中有許多藥物雖然與中藥材同名,但基原不同,多為本地產(chǎn)種類,如藥用玉竹為新疆黃精、白鮮皮為狹葉白鮮、益母草為新疆益母草、荷花則為睡蓮的花。諸如此類的還有防風、赤芍、羌活、獨活、木香、茜草,黨參、藁本、麻黃、威靈仙,等等。 4)傣藥 傣藥是我國古老的傳統(tǒng)醫(yī)藥之一,遠在2500年前的《貝葉經(jīng)》中便有記載。傣族祖居云南西雙版納,當?shù)貎?yōu)越的自然條件為傣藥提供了理想的藥用資源,據(jù)統(tǒng)計,我國傣族藥物有1200種?!段麟p版納傣藥志》收載了520種,其中最常用的有71種。 傣藥中植物類藥用種主要有:麻嘎喝罕(緬茄)、麻景(油瓜)、麻芒(芒果)、牙勇(馬唐)、哥麻口拉(人面果)、哥丹(糖棕)、牙竹麻(朱蕉)、埋嘎篩(龍血樹)等。動物藥在傣藥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僅藥用種數(shù)多,而且藥用部位也有獨到之處。 5)壯藥 壯藥屬于發(fā)展中的民族藥,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基本上處于民族藥和民間藥交融的狀態(tài)。 壯族居住區(qū)地處嶺南亞熱帶地區(qū),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由于壯族人早有喜食蛇、鼠、山禽等野生動物的習俗,因此動物藥應用較為普遍,民間歷來有“扶正補虛、必配用血肉之品”的用藥經(jīng)驗。壯藥的另一特點是善于解毒,而且解毒的范圍較廠,包括解蛇毒、蟲毒、食物中毒、藥物中毒、金石發(fā)動毒、箭毒、蠱毒,等等。廣西著名的蛇藥就是壯藥的一大貢獻。 我國壯族主要集中于廣西自治區(qū),據(jù)該區(qū)有關部門調查,壯藥共有709種。《壯族民間用藥選編》收載常用壯藥500多種。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壯藥主要有:廣西馬兜鈴、千斤拔、龍船花、閉鞘姜,陽桃、兩面針、雞蛋花、刺芋、金錦香、南蛇蝴、薯莨、馬鬃蛇、褐家鼠、蟒蛇等。 壯族民間每逢傳統(tǒng)節(jié)日,也開展藥市交易。廣西靖西縣根據(jù)端午節(jié)壯族藥市調查,整理出藥市壯藥名錄246種。 6)其他民族藥 我國民族藥的發(fā)掘、整理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任務仍然十分艱巨,許多民族藥我胚了解不多。現(xiàn)根據(jù)一些有關資料和報道,以及本次資源普查所掌握的情況,介紹一下其他民族用藥種數(shù)。 一些區(qū)域性資料也記載了民族藥種類:《云南民族藥名錄》收載了省內21個民族的1250種藥物;《廣西民族藥簡編》收載了7個民族的1021種藥物。 在中藥資源普查中,部分民族地區(qū)收集和整理了民族用藥情況及種類:四川阿壩地區(qū)整理出羌族常用藥100種;湖南初步查出本省苗族、土家族、瑤族、侗族等習用民族藥361種,云南德宏自治州收錄傣藥330種、景頗族藥123種;廣西《環(huán)江縣毛難族藥名錄》收載藥物556種。 另據(jù)有關單位調查統(tǒng)計,廣西有瑤族藥555種、侗族藥298種、仫佬族藥259種、苗族藥213種、京族藥27種及彝族藥21種。 (2)我國民族藥的淵源 包括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在內的我國民族傳統(tǒng)醫(yī)藥,是中華民族的共同財富。各民族醫(yī)藥在獨立發(fā)展、保持本民族特色的基礎上,彼此也相互借鑒,有著許多共同點,民族藥之間聯(lián)系最廣泛的是在藥物的使用方面。從歷史上看,歷代本草都程度不同地選擇。吸收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藥物,如唐代《本草拾遺》中收載的“玳?!?,就是來自壯族民間用藥。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歷代本草中收載的民族地區(qū)藥物有100多種。目前中醫(yī)藥常用的許多藥材,如冬蟲夏草、麝香、人參、天麻、三七、枸杞、大蕓、甘草、麻黃、紅花、兒茶、砂仁、血竭、紫膠蟲、貝母,等等,大多產(chǎn)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另一方面,少數(shù)民族也移植、應用了大量的漢族藥物。 民族藥融通的最好例證,是藥物的交叉使用。據(jù)報道,目前藏漢共用的藥物有300多種;蒙漢共用的400多種;維漢共用的155種;佤漢共用的80種。民族間通用同一種藥物的情況非常普遍,如訶子有7個民族使用;天冬有18個民族使用;用馬鞭草的有20個民族;用魚腥草的有23個民族;用車前的則多達29個民族。局部地區(qū)亦如此,如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500種蒙藥中,有70%與漢族藥物相同;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洲常用藏藥中,相同于漢族的種數(shù)占1/2;青海地區(qū)漢藏交叉的藥物有121種。少數(shù)民族間的藥物也相互溝通,如蒙藥中約10%出自藏藥。民族用藥的交叉問題比較復雜,有的是藥名相同,基原各異;有的則是基原相同,藥用部位或功效卻不同,如中醫(yī)用刺猬皮,朝鮮族用刺猬膽;中醫(yī)用蝙蝠的糞便,傣族則用其血。紅花有活血通經(jīng)、散瘀止痛的功效,而維族則用以止咳。白鮮皮能清熱燥濕、法風止癢,而寧夏回族地區(qū)民間則用于治療刀傷出血,并流傳有“家有八股牛(白鮮皮之別名),刀傷不發(fā)愁”的說法。我國各民族醫(yī)藥并存發(fā)展、相得益彰,充分顯示了民族間的團結和睦、共同繁榮的大家庭關系。民族藥的健康發(fā)展,必將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和富強做出應有的貢獻。
5,川羌大活地風年見是中藥里的啥東西還有其他名字嗎
大活血:為(紅藤)之別名。 紅藤:見(浙江中藥手冊)。又名血藤、大活血、大血通、血木通。為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的莖 藤。根、藤入藥,夏秋季采收。主產(chǎn)湖北、四川、江西、河南、江蘇。 性味:苦、平。 歸經(jīng):入肝、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通經(jīng)補...xlhb
6,羌族文化旅游產(chǎn)品有那些
你好!現(xiàn)在一般就是刺繡,比如鞋墊啊,包啊、掛毯啊,服裝啊,很有特色的。其他的就沒怎么開發(fā)如果對你有幫助,望采納。一雙拇指長短的“云云鞋”,賣價10元。顧客正拿著這一獨特的羌族手工繡品端詳,羌族妹子李紅已迎過來指點:這是云彩這是羊角花,順帶講了段關于“云云鞋”的傳說綿虒豆腐羌人手工繡品是絕對不能錯過的旅游紀念品
7,羌族是游牧民族嗎 他們用的是什么馬
現(xiàn)在羌族只有很少人在游牧了,馬就是一般的馬,古代羌族是游牧民族,騎的馬是蒙古馬為主,后來為躲避戰(zhàn)爭屠戮遷入川西大峽谷,逐漸轉為定居農(nóng)牧,所帶入川的蒙古馬也發(fā)展成馬中亞種:耐粗飼,善于攀援的矮健川馬。
8,有沒有人知道有一味中藥叫羌花的
你好!木姜花別名魚香菜常生于陽坡;或栽培于園圃。分布云南、貴州等地。清熱,解毒,解表。治感冒,療瘡,鼻淵,喉蛾。如果對你有幫助,望采納。中藥名叫"羌活"【功效】: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jié);止痛。主外感風寒;頭痛無汗;油印寒濕痹;風水浮腫;瘡瘍腫毒。用于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腰膝冷痛,腎虛作喘,五更泄瀉;外用治白癜風,斑禿。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
9,羌族鍋莊與藏族鍋莊區(qū)別
居住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藏族和羌族,是兩個歷史悠久而又團結緊密的民族,他們之間或隔山,或隔河,甚至只隔一條路,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他們在許多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比如藏族的鍋莊文化和羌族的沙朗文化即是。阿壩州藏族對舞通稱"卓",即圓圈舞,也稱鍋莊舞。鍋莊,顧名思義,鍋自然是圓的,所以,鍋莊大抵可稱一種圓圈的群眾性集體舞。藏族鍋莊都是逢喜慶節(jié)日才跳。至于羌族的沙朗卻又不同。羌族沙朗也多為一種圓圈舞(也有排成排跳的),人稱羌族鍋莊。羌族沙朗遇事都跳,只是由唱腔區(qū)分"憂事沙朗"、"喜慶沙朗""窩克日那(座山會)沙朗"、"木那(喪葬)沙朗"、"篝火沙朗"等等。羌族還有室內沙朗,是名符其實的鍋莊,跳者圍住火塘,火塘上架鍋煮茶。 羌族沙朗與藏族鍋莊唱調不一,舞姿有同有異。藏族鍋莊頓足有力,有"地球也要抖三抖"的強悍氣氛,手舞時似在擲胸中塊壘。而羌族沙朗卻柔中帶剛,尤其是女者的臀部左右頂,有迪斯科般的妙趣。兩手的甩動可配合雙肩搖擺,令人叫絕 鍋莊文化與沙朗文化是藏、羌人民最為悠久的文化之一,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也可以看出藏羌人民之間的文化藝術的浸透與交流?!∶康铰糜渭竟?jié),或者藏歷年、羌歷年,在阿壩州的每一處,在九寨、黃龍旅游線上,藏族鍋莊和羌族沙朗都是一種值得了解的民族風.

【內容整理自網(wǎng)絡,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微信{chihuoyunnan}刪除,{因為內容來自網(wǎng)絡}凡涉及中藥秘方或者處方,需要請專業(yè)醫(yī)生驗證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亂用,本內容只是整理自網(wǎng)絡的參考信息】